<p class="ql-block"> 一個物種可以容納多少個體呢?一個群體的數量以多少為合適呢?很明顯物種的個體與群體的數量取決于生存的空間和食物的數量。</p><p class="ql-block"> 大量文獻證明,過分擁擠會降低出生率,將老鼠放入一個固定的空間里,同時放進大量食物,讓它們自由進食、自由繁殖,結果到了一定的數量,一定的空間密度,老鼠的出生率就下降了,老鼠數量也就穩定下來了。反過來,如空間足夠,但食物短缺也將限制動物的生育力與數量。而在自然條件下,這二者往往是密切相關的,過分擁擠往往是即將發生饑荒的可靠預兆。旅鼠憑自己身邊的擁擠程度就能感受到這些,所以要匆匆離開,去尋找新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人類歷史上幾次人口大衰減,都與戰爭、瘟疫、災荒有關,而這些也都與食物短缺有關。寄希望于農業科學的突破、進展的“綠色革命”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而從長遠來講,是無濟于事的。增加糧食生產可以暫時使問題緩和一下,但按數學上的計算,難以成為長遠之計。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1:人類進化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約20萬年前,現代人出現在非洲,10萬年前人類開始向外遷徙,全球人口不足100萬,那時人類主要是以游牧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以后人類從游牧轉向農耕,這是一次革命。在游牧時代,養活一個人需要10-20平方公里土地,而到農耕時代,一畝土地就能養活1-2個人。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大釋放了生產力,提高了食物供應,人口也就跟著迅猛增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公元元年時,全球總人口達到了1.7億;公元100年,由于羅馬帝國和中國漢代的鼎盛,人口達到1.76億。但直到公元700年,人類人口才達到1.9億;公元1100年,人口達到3億;公元1300-1400年間,暴發了黑死病,人口數量大幅下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2:公元元年的世界人口, 主要分布在羅馬帝國與中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3:公元1100年的世界人口,還是主要分布在羅馬帝國與中國)</p> <p class="ql-block">(圖4:當前的世界人口分布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以后的幾百年里,生產方式沒有什么變化,人口也一直維持著平衡。每當人口過分增加,超過了自然界負擔后,戰爭、瘟疫就開始暴發,以大大降低人口負荷。從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從古到今,中國一直是世界人口的集中生活區。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人口重要的組成部分,<b>中華文明一直位于世界文明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國古代人口大規模減少大多數是戰爭引起的,而戰爭往往是由災荒引起的。奇詭的是,在中國古代,但凡人口一到5000萬以上,接著來的就是人口的大滅絕,一下子要減少幾千萬人以后,才能慢慢恢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明末清初,公元1620年明朝有人口5165萬,到清順治八年(1651年)只剩下1063萬。那時,明朝的生產力也根本養不活這么多人,又遇嚴重自然災害,民不聊生、哀鴻片野,引發大規模的農民造反,已使大明朝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朝不保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皇帝當然要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皇朝,因為這個天下最爛也是他的,除此以外,他也沒有其他工作可做。而大臣們就不這樣想了,大臣是為皇帝打工的,上朝就是職場,做官就是職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國官場上歷來有忠、奸臣之分,貪私利者為奸臣,為公為民者為忠臣。但其實,不管是奸臣,還是忠臣,<b>大家都圖利,不過貪的東西不同,奸臣圖利、忠臣圖名</b>。但不管怎樣,能辦事、做好工作,為公司出立,贏得利潤的,都是好員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但在一個朝代的晚期,這樣的好員工也看不到了,大家都在混,無所謂“忠奸”,都是一批混客、混臣。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歷史上大凡皇朝凋亡,大多是這批混臣們的杰作。但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朝末年,皇帝無錢,向大臣們借錢,一個個都哭窮說沒有。及至闖王來了,統統抓起來一審,紛紛交錢贖回人,個個都有錢了,這批混臣最后也把自己給混完了。其實皇帝要錢的方式也有問題的。在農民起義與滿清的夾擊之下,大明豈能不亡。只可惜了天下百姓,從5165萬驟降至1063萬。</p> <p class="ql-block">(圖5: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橫行)</p> <p class="ql-block"> 直到近幾百年來,工業革命的出現,才再次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食品等生存物質的供應大大地增加,世界人口又開始進一步增加。到1700年,人口達到5.9億;1800年,到達10億;1830年,世界人口首次突破10億大關。從此人口增長的步伐明顯加快。1927年達到20億、1960年達到30億。 </p> <p class="ql-block"> 近幾十年來,科技革命的出現,又大大增加了科技生產力。我們都還清楚地記得,多少年前,我們還經常在餓肚子,擔心著營養不良。但沒有多少年,我們現在擔心的問題卻是營養過剩了。這都有賴于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但就是在現在,世界上有些地區的人們,還生活在貧困之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世界人口也跟著猛漲,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7月11日地球上第50億個居民誕生在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1999年10月12日凌晨0點2分,一個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降生,成為地球上的第60億位居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11年的10月31日,全球第70億名成員之一的嬰兒——丹妮卡·卡馬喬在菲律賓降生。幾乎平均每12-13年,世界人口增加10個億。如今世界人口已達72億,預計到2040年前,世界人口會達到80億,而到2100年,可達110億。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6:十八世紀文藝復興后的歐洲)</p> <p class="ql-block">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已經解決了人口與自然食品限制這個矛盾了,如果我們無憂無慮地放棄計劃生育,這將是災難性的,片面強調人口紅利,不加控制的出生率必然導致死亡率的可怕上升。你不限制人口的數量,自然界則會以它的法則來更直截了當地限制人口的增長,那就是饑餓、災荒、瘟疫,及引發的戰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野生動物幾乎永遠不會因衰老而死亡:遠遠等不到它們老死,饑餓、疾病、或捕食者都可以使它們隨時喪生,直到前不久人類的情況也是如此。但現在人類的情況變了,得益于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老齡化越來越重,壽命也越來越長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7:到2100年,人類人口可達110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原始社會,人類平均壽命只有15歲;到公元前,人類平均壽命僅20歲;以后一直在25歲左右徘徊;到1700年,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至35歲;1800年,逐步延長至37歲。直到20世紀初人類壽命開始出現飛躍,從40歲提高到61歲;1985年,全世界平均壽命達到62歲;2005年為65.5歲,,2020年到69.3歲,預計2025年將超過70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從以上的資料中,可以看出近一個多世紀來,人口的飛速增長與人類壽命的增長密切相關,人口增長主要是由于人類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增加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8:人類人口的增長速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人類處于一種兩難的處境,一方面要延長壽命,一方面又要控制出生率以維持平衡。如不能控制人口的出生率,社會就將以另一種方式來解決這個矛盾,增加育兒的成本與負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幼兒班、學前班、課外班、各種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培訓班、教育班會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直至家長重負不堪,放棄再育。這一現象會從東亞向世界蔓延。以前一胎政策時,人們往往向往著生二胎,現在有了二胎政策,人們才突然發現,養二胎代價太高了,養不起了。這是自然選擇的社會體現,可以預期,以后與兒童教育有關的設施還會增加,這永遠是個朝陽產業。同時學區房會越賣越貴,也會越來越多,為兒童的保險也會越買越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與此相應的養老產業,醫療產業,盡管需求量巨大,投入巨大,卻是夕陽產業,會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有限的醫療資源,永遠也跟不上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一樣。任何政策的調節在社會這個根本矛盾前都會顯得軟弱無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這一期的科技紅利要吃到什么時候、什么程度為止,能夠容納多少生物,還很難說,但過度的開發利用,不僅會引起資源的衰竭,更嚴重的是引起環境的不平衡。將沙漠改造成綠洲當然是最理想的開發,但如過度開發,將沙漠全部改造成農田,當然可以提高糧食產量,解決更多的人吃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但過度的綠化,卻可以導致地球上氧氣濃度大幅上升,二氧化碳濃度大幅下降,從溫室效應變成寒室效應,冰河時期會再次到來,那對人類來說是災難性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基因沒有預計能力,不能對未來作出評估</b>,只能憑以往經驗作出決定,無限復制的愿望往往被自然界以異常慘烈的方式終結。但人類對未來有一定的預期能力,在改變著自然界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改變著基因,這或許能給基因一絲希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临澧县|
澄迈县|
京山县|
安康市|
奉新县|
石阡县|
日土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洪泽县|
邵武市|
义马市|
八宿县|
南投县|
铁岭县|
丰城市|
武邑县|
太原市|
改则县|
彭州市|
延津县|
德兴市|
崇礼县|
葵青区|
云南省|
九龙坡区|
桐梓县|
凤凰县|
法库县|
扎囊县|
炎陵县|
平泉县|
扶绥县|
兴城市|
崇左市|
汾阳市|
绥江县|
即墨市|
浪卡子县|
拉萨市|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