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周次: 第9周 </b></p><p class="ql-block"><b>時間:2025年4月9日</b></p><p class="ql-block"><b>教研主題: 聽課評課</b></p><p class="ql-block"><b>課題: 《送元二使安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主講人:王麗</b></p><p class="ql-block"><b>地點:六8班</b></p><p class="ql-block"><b>參加人員: 六年級語文組全體成員</b></p> <p class="ql-block"><b> 無聲的文字,寧靜真摯;有聲的誦讀,悅耳悅心。當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誦讀,便如同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到地,有了生命。</b></p><p class="ql-block"><b> 古詩,文有盡而意深遠,是美的享受;古人,時有盡而智恒遠,是愛的凝聚。古詩,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這詩意綿綿的季節,我們和王麗老師及六8班的同學們共赴一場詩詞之約!</b></p>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b>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后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詩人送友人元二遠赴安西都護府,從長安一帶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這首七絕送別。</b></p> <p class="ql-block"><b> 這首送別詩寫得清新而不脫俗。王維的詩向來具有畫面感,讀來就可以想象,想象就有畫面的開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他詩作標簽。</b></p> <p class="ql-block"><b> 春天的朝雨想必是清新的。一覺醒來,屋外被雨霧籠罩,整座城市就具有了寫意山水畫的意味了。雨不大不小,洗凈了空氣中的塵埃,一片清麗的景象。這樣的景象有著獨特的意境。正是關內迎來希望,孕育生長的時令,你,我的朋友卻即將出塞遠行。此等的對比是不搭界的,同時又是那樣的應和。清新背景下送元二使安西,安西都護府是西域制地,那兒是唐王朝管轄的延伸。是中原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地,那兒就是異域,是作者文化背景所不能相融的神秘之處。中原的杏花春雨是最溫柔的雅致背景,讓行者臨行再次觸摸溫潤的氛圍,天氣似乎也要應景遠行者的念想,刻意在具有濃郁關內情調的場景下渲染此次送別!</b></p> <p class="ql-block"><b> 臨行的道別總是情感的繾綣反復之時,一道出關,直通安西,戈壁黃沙,莽莽沙塵,一去即是經年。縱有萬言千語也難以說盡,何不端起酒杯,讓美酒入腸化作相思情,一杯一杯再一杯,所有的語言在此都是多余的贅筆,有酒即可。酒文化的微妙實效即在此,情感的試金石,交流的催化劑,酒酣耳熱最是情滿壯懷時,此時的送別是依依不舍與仗劍走天涯的互相問候。 </b></p> <p class="ql-block"><b> 詩歌用清麗與蒼莽共同打造相異的意境,為的就是在語言之外重建一個想象之境。意在言中,意在言外,畫面感在心中流動,詩歌的言說得到無限延展。</b></p> 課堂流程 <p class="ql-block"><b> 課堂中,王麗老師緊緊抓住古詩詞學習方法,配合古詩詞誦讀,通過“參考著讀”,“想象著讀”,“品味著讀”和“對比著讀”這四個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品味古詩的文化底蘊。王老師還注重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同學們更多層次地進行合作學習,體悟詩情。</b></p> <p class="ql-block"><b> 王麗老師與孩子們互動學習中,一切是那么親切自然,那么和諧!</b></p> <p class="ql-block"><b> 古詩文之美,既表現在它的語言美,音韻美,更表現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時對古詩文的誦讀過程,也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歷史的學習過程。王麗老師在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誦讀,更加豐富了詩詞的內涵,也讓學生更有效地感悟詩詞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看,聽課的老師們多專注啊!做筆記也挺認真的!他們也被中國古詩文化深深地吸引了!</b></p> 評課環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課后,活動進入評課環節,首先王麗老師分享了她的教學設計思路及困惑,接著每位成員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大家肯定了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將”讀”貫穿古詩詞教學始終,脈絡清晰,主題集中,教學課件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嚴謹有序,對古詩詞的拓展教學有始有終。</b></p> <p class="ql-block"><b> 中華古詩文歷史源遠流長,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 </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悠揚的音律,鏗鏘的節奏還在耳邊回蕩,傳承文化,享受經典,通古今未來,為往圣繼絕學,我們在路上……</b><b>讓我們陪著孩子,跟著古詩文去旅行, 讓孩子的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b></p> <p><b>統籌:鄧振杰</b></p><p><b>策劃:李瑞芳</b></p><p><b>審核:石先鋒</b></p><p><b>編輯:魏冬云</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共和县|
澎湖县|
江西省|
临高县|
长沙市|
水富县|
安岳县|
灌云县|
家居|
湖州市|
铜山县|
阳原县|
花莲市|
大新县|
遂平县|
仪征市|
木里|
晋宁县|
西峡县|
葫芦岛市|
怀柔区|
蓬安县|
临泉县|
白河县|
安丘市|
康保县|
灵丘县|
上高县|
金溪县|
阳东县|
彰化市|
固原市|
名山县|
黄冈市|
新建县|
罗城|
乃东县|
江北区|
三都|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