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沒來陜西榆林之前對他的了解很少,當我到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的榆林,是一個充滿歷史與自然風光的城市;一個隱藏在西北邊陲的寶藏城市。這座被忽略的西北城市,絕對是你不二的選擇,在這里你可以尋找到真正屬于旅行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在榆林市所管轄的縣級市中,發(fā)現(xiàn)了我國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峁遺址”、有陜西小華山之稱的“二郎山”、東晉時期匈奴大夏國的都城“統(tǒng)萬城遺址”、黃河絕壁上千年古寺,佳縣“香爐寺”、米脂縣“李自成”行宮、萬里長城第一臺“鎮(zhèn)北臺”等....</p><p class="ql-block">榆林古稱上郡,別稱駝城,明朝時期作為邊防重鎮(zhèn),位于陜西最北部,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qū)。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與陜、甘、寧、蒙、晉五省交界,自古就是邊陲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p> 凌霄塔 <p class="ql-block">北臺南塔中古城。在榆林古城南大門外高高的坡,一座八角形樓閣式磚塔,與古駝城相望,這就是當?shù)刂摹傲柘鏊薄K冀ㄓ诿髡率辏ü?515年),共13層塔高43米,這座磚塔過去是榆林最高建筑,為榆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被譽為“塞上明珠”的駝城,城外大型石雕駱駝靜靜依偎著鎮(zhèn)遠門,散發(fā)著悠悠古韻,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與遠處巍峨的凌霄塔隔街相望,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p> 鎮(zhèn)遠門 <p class="ql-block">榆林古城作為邊防重鎮(zhèn),承擔著抵御蒙古騎兵入侵的重要任務。雄偉壯觀的鎮(zhèn)遠門是榆林古城南門,也是古城的正大門,建有甕城的鎮(zhèn)遠門,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今天來到這里看到的城池為后來修復。</p> <p class="ql-block">登上南門步道,榆林古城盡收眼底,向北沿伸的東側城墻比較完整,還保留有夯土建筑。古城中軸線兩側青磚灰瓦的明清院落,具有北京版的街巷格局,后來有了“小北京”的美譽。</p><p class="ql-block">古街從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著: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鼓樓。建筑風格獨特的老街如同一幅歷史畫卷,向人們展示了充滿市井生活和特有的胡同文化。</p> <p class="ql-block">老街是一個集歷史、文化和餐飲于一體生活街區(qū)。特別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老菜館、鎮(zhèn)川碗托、羊雜碎館....每一家都散發(fā)著濃厚的地方特色。羊雜碎,湯鮮味美,但有別于北京羊雜湯加入了粉條和豆腐,在氣候偏冷的北方,一碗羊雜碎再配上一個油旋,榆林人早餐的首選。</p> <p class="ql-block">要說最能代表榆林的特色美食當屬“拼三鮮”了,“塞上飯莊”應該是最能代表榆林餐飲業(yè)行的龍頭老大了,聽說政府為了恢復榆林傳統(tǒng)飲食文化,特意把當?shù)貢霰镜夭说睦蠋煾嫡埢貋恚诶辖珠_了這家代表本地風味飯莊。</p><p class="ql-block">走進這家飯莊特意點了一份“拼三鮮”,它是用十幾種食材用燴成,里面有小酥肉、羊肉、炸丸子,還有土豆、粉皮、青菜等配菜,端上來香味撲鼻,湯鮮味美,口感多樣,主料粉條爽滑,吃飽喝足溜溜達達穿行于古街舊巷。</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頭巷尾都承載著老榆林的記憶,這里可以讓你感受到充滿了市井生活和慢節(jié)奏的生活氣息。街口專注的剃頭匠,剃頭、刮臉、剪鼻須、這門手藝發(fā)廊絕對做不了。老人坐在剃頭攤前著曬太陽打起了瞌睡,還有胡同里坐在自家院門享受著暖春的陽光,站在岔路口的大姐,手中抱著盆花還沒來及放回家,就被鄰居截住聊了起來。</p> 文昌閣 <p class="ql-block">漫步古街首先來到了中軸線的第一座樓閣——文昌閣。文昌閣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十字歇山頂重檐結構, 雕梁畫棟,流光溢彩,供奉的是文昌帝君。</p><p class="ql-block">被粉飾一新的文昌閣,建國后曾經(jīng)被拆毀,現(xiàn)在看到是在原址上重建。文昌閣很有特色,樓臺為四座正方形,高1米多的臺基,四面建有通道。臺基上24根紅色立柱支撐著宏偉壯觀的文昌閣,巍峨聳立在古街中軸線上。</p> <p class="ql-block">沿文昌閣下的南大街繼續(xù)北行。街兩側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老街不是步行街,允許私家車通行,電動車、汽車、擦身而過,車輛打破了這里的寧靜。</p><p class="ql-block">古街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穿過獨具匠心的文昌閣和提有“漫步駝城”四柱三開間匾額的牌樓,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了舊時的京城,漫步老街享受著老榆林的悠閑慢生活。</p> 萬佛樓 <p class="ql-block">這座“萬佛樓”你可不能小看,不僅建筑風格獨特,氣勢恢宏,還是陜西省四大名樓之一。萬佛樓,高三層青磚灰瓦,底層為磚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結構,在四通式樓基上,建有二層木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樓洞的設計具有西北特色。</p><p class="ql-block">萬佛樓始建于康熙27年,歷經(jīng)300多年的風雨。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萬佛樓內原曾供上千個大小不等的佛像,該樓也因此得名“萬佛樓”。登臨萬佛樓,可惜的是已經(jīng)看不到萬尊佛像,站在這里能遠眺,西南部古城盡收眼底。</p> 星明樓 <p class="ql-block">穿過萬佛樓北通透的拱門,一座與“漫步駝城”牌樓隔樓相望四柱三開間寫有“大漠珍藏”牌樓展現(xiàn)眼前。作為“九邊重鎮(zhèn)”的榆林古城,雖然只有六座閣樓式建筑,卻著有“塞上明珠”的美譽,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走出榆林別處很難尋到。</p><p class="ql-block">行走在光亮寫滿歷史的青石板上,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文昌閣的翻版“星明樓”,始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樓基為四座石臺,四面有通道,東西通道與老街胡同相同。</p> 鐘樓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寫滿歷史的青石板上,欣賞著老街傳統(tǒng)而獨特建筑,這里每一座騎樓都像是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這時的老街好像安靜了許多,街上沒有拍照打卡的游客,遇到的是閑逛的本地人或居住在胡里出來采購的人們。</p><p class="ql-block">眼前來到了“鐘樓”,因三層頂端中央重檐八角亭,懸掛著一口報時的大銅鐘,故名“鐘樓”。這條街最有看頭的應該就是這座中西合璧式建筑的鐘樓了,青磚圓柱,歐式門窗,中式頂八角木質亭,一座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在鐘樓券門上方有一塊黑底顏體匾額<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控烏延”</span>引人矚目,匾額展現(xiàn)了榆林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同時也反映出古代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與控制策略。</p> 凱歌樓 <p class="ql-block">“六樓騎街天下名”獨特的建筑風格,成為古城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成就了榆林成為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凱歌樓,一座見證了古人智慧與獨具匠心的建筑,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充分展現(xiàn)出了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成為我國建筑史上之典范。</p><p class="ql-block">凱歌樓是老街六樓騎街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樓閣。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為重擔歇山式三層磚木結構建筑,二層東西側各建廂房,分成南北兩院,南院豎立木牌樓一座,樓院建有鐘、鼓亭。右側小拱門,現(xiàn)為榆林民俗博物館。</p> 民俗博物館 <p class="ql-block">展覽介紹了“九邊重鎮(zhèn)”,榆林古城自明成化元年,延綏鎮(zhèn)移住榆林后古城進行過多次拓展,增修、增筑至清同治年間,形成古城現(xiàn)有規(guī)模。從榆林古城歷史變遷到民俗文化,邊商貿易、特色美食、古城四合院的形成等,外地人游客可以通過展覽詳細了解榆林古城的發(fā)展史和市井煙火氣。</p> 鼓樓 <p class="ql-block">沿中軸線來到了位于北大街十字路口處的“鼓樓”,也是六樓騎街中的最后一座古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建于明成化九年,二層建有配殿和木牌樓,城臺門洞為磚砌拱洞式結構,四洞相通,穹頂造型優(yōu)美,城臺四門,貫通東、西、南、北街道。</p> 鎮(zhèn)北臺 <p class="ql-block">?鎮(zhèn)北臺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當時明朝為了監(jiān)控明長城線上的貢市情況而設立的一處觀察哨所。它是古長城沿線現(xiàn)存最大的邊防要塞,有“萬里長城第一臺”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步入山門,一座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筑展現(xiàn)眼前。這座長城遺址中最宏大的屯兵瞭望臺,與山海關、嘉峪關并稱為長城三大奇觀。墩臺上旗幟隨風飄動,仿佛在向世人展示長城第一臺曾經(jīng)的輝煌與榮耀。</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北臺總高30余米,四層磚石結構逐層收分至四層觀望臺。雖為蒙漢互市而建,與長城相連接的鎮(zhèn)北臺,還具備瞭望、駐兵、指揮等多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登上鎮(zhèn)北臺眺望遠方,長城以北外是浩瀚無垠的毛烏素沙漠;長城以南是浴在春光下的現(xiàn)代化高樓。時光荏苒,歲月更迭。雄偉壯觀的鎮(zhèn)北臺,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傳奇。巍峨聳立在這里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向世人訴說著那段遠古的故事與輝煌歷史。</p> 相約榆林,對話古城 <p class="ql-block">就像古街廣告詞說的那樣“相約榆林,對話古城”,晚上品嘗了榆林特色美食“大燴菜”,漫步古城,感受燈光璀璨的老街夜色。夜晚的老街同樣漂亮,彩燈將夜晚的古城裝扮得流光溢彩。沒有了白天的喧囂,晚上老街巷子深處顯得清幽而且寧靜了許多。</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筆下的榆林,“十里長街,城扁街寬,堅厚的墻垣,寬敞的庭院,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風格”。漫步在榆林老街深巷,感受老街遺韻。巷子沿古城老街由南向北順序排列,沿街兩側布滿了寬窄不一的巷子,巷子里更多的是民居四合院,巷子東西貫通、四通八達。</p><p class="ql-block">老街巷,對于來自北京的我來說并不陌生,就像穿行在北京的胡同中。老巷子的命名很有特色,形形色色。有肉市巷、葦則巷、常官巷、芝圃巷、解放巷、牌樓上巷等等,可以說是五花八。夜晚的燈光打在街巷口,給巷子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到的榆林,下午逛完古街還要前往郊外的“鎮(zhèn)北臺”,為了趕時間沒走進這家“榆陽非遺展示館”。晚上來時,金飾漂亮的紅色大門雖然開著,但展館早已關門謝客! 據(jù)了解,這里的非遺小劇場每天都有演出,其中溫婉細膩的榆林小曲,已經(jīng)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非遺展示館還開設了傳習工作室,為陜北民間手藝人和美術大師提供了這個平臺。據(jù)說許多都被列入了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來到展館可以近距離感受黃土地文化的魅力與厚重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經(jīng)商、居住的大都是本地人,老街人都很質樸,在與他們交談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淳樸和善良。店中這位西北漢子經(jīng)營著這家小糕點店,主營西北特色糕點:有子洲馃餡 、干爐、糖祺子、馬蹄酥、香酥麻花等。</p><p class="ql-block">我對榆林特色小吃“干爐”情有獨鐘,圓圓的、黃黃的、中拓小紅印可愛誘人,當?shù)赜袀€順口溜說:“吃著香,咬著脆,飽嗝上來干爐味”。 我說出要購買的意思,老板立馬拿給我一個干爐讓我品嘗。出門前購買了咸甜兩種口味,臨走前還非要再送給我一個“糖祺子”讓我品嘗,老板目送著我走出他的小店時,回過頭來記錄下這憨厚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古街每一處都充滿了故事感。北大街76號的榆林小曲傳習所還亮著燈,愛好者們在這里交流切磋記憶。逛累了,走進這家漠北咖啡屋,點上一杯濃濃咖啡,望著窗外燈火闌珊的街道,欣賞著今夜獨有的風景,體驗古城特有韻味,好愜意!</p> <p class="ql-block">時間以晚,目送著遠去的汽車,我在想,這座全國唯一由皇帝欽定城墻高度可以超過北京的城市,有著600歷史文化古城,一座被低估了的寶藏城市,在文旅上感覺確實有點委屈。</p><p class="ql-block">這座文化底蘊厚重的城市,歷經(jīng)滄桑的歷史文化名城,見證了中原王朝的興衰與輝煌。在這西北偏遠的榆林,還蘊藏著許多美麗而神奇的故事,等待著到訪者前來探秘。</p> 感謝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革吉县|
铁力市|
金塔县|
惠州市|
大埔县|
利川市|
连平县|
溆浦县|
长沙市|
望谟县|
丹凤县|
新郑市|
霍州市|
枞阳县|
江北区|
武胜县|
铅山县|
浙江省|
通榆县|
北海市|
当雄县|
政和县|
深泽县|
漳浦县|
万载县|
新竹县|
商丘市|
新宁县|
隆化县|
阜新市|
淮阳县|
江阴市|
清涧县|
女性|
平邑县|
芒康县|
陇南市|
贵溪市|
临夏市|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