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4-08,參加港區同事邱百年組織的南浦港務公司老同事三林金誼廣場盛宴一日聚活動。中午與幾位老同事赴三林古鎮參觀。用手機隨拍三林古鎮街景,拍攝照片150多幅。挑選120幅左右制作成美篇,與親們共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惠梁</p><p class="ql-block">2025-04-08</p> <p class="ql-block">三林鎮,隸屬上海市浦東新區,地處浦東新區西部,東與北蔡鎮、康橋鎮相鄰;南連閔行區浦江鎮;西瀕黃浦江,與徐匯區華涇鎮、長橋街道隔水相望;北依川楊河,與河對面的上鋼新村街道、周家渡街道呼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浦東新區人民政府16千米</p><p class="ql-block">,行政區域面積34.1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林鎮戶籍人口為158285人。</p><p class="ql-block">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屬上海縣高昌鄉二十四保,名三林里。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成立三林區和楊思區楊思鄉。2000年4月,撤銷三林鎮、楊思鎮建制,建立新的三林鎮。</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10月,三林鎮轄60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凌兆路585號。</p><p class="ql-block">2011年,三林鎮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2084元。2011年,經濟總收入3360503萬元。其中財政收入16850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65546萬元。</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三林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3日,三林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p> <p class="ql-block">我撰寫的有關三林古鎮的古詩詞</p><p class="ql-block">七律.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浦左名鄉歲月悠,三林古韻醉心頭。</p><p class="ql-block">老街石徑尋陳跡,黛瓦朱檐映碧流。</p><p class="ql-block">舞榭歌臺傳舊事,商坊酒肆話新秋。</p><p class="ql-block">橋橫水巷風情在,世外桃源夢里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憶江南·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三林好,古鎮韻悠長。</p><p class="ql-block">黛瓦白墻依綠水,石橋舟楫伴斜陽。</p><p class="ql-block">能不憶三林?</p><p class="ql-block">三林美,深巷古風存。</p><p class="ql-block">塔影河光輝晚照,茶坊酒肆聚游人。</p><p class="ql-block">沉醉忘歸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剪梅·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黛瓦朱樓映碧流,古巷清幽,歲月悠悠。石橋橫跨水灣頭,舟楫輕搖,笑語盈眸。</p><p class="ql-block">老店旗飄酒韻稠,賓客盈門,美味難休。繁華如夢醉心頭,燈火闌珊,夜色溫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菩薩蠻·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白墻黛瓦街閭古,三林勝景江南賦。</p><p class="ql-block">橋臥水悠悠,舟行波影柔。</p><p class="ql-block">老茶香滿路,深巷傳花鼓。</p><p class="ql-block">日落晚煙浮,歸心此處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查子·三林古鎮</p><p class="ql-block">古鎮巷深深,黛瓦青苔覆。</p><p class="ql-block">橋拱臥波橫,舟蕩穿煙渡。</p><p class="ql-block">舊街燈火明,老店茶香吐。</p><p class="ql-block">風撫晚庭花,月照三林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鎮修鞋匠</p> <p class="ql-block">三林古鎮的特產豐富多樣,涵蓋了美食和手工藝品等多個類別,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食類</p><p class="ql-block"> 三林塘肉皮:三林鎮的傳統特產,當地人家逢年過節常購買。它可用于多種菜肴制作,如本幫菜中的“扣三絲”“肉皮湯”等,口感軟糯,吸收了湯汁的鮮美,味道醇厚。?</p><p class="ql-block"> 三林塘醬菜:生產歷史悠久,名聞于世,被列為“滬郊百寶”之一。其中,小乳醬瓜在明朝時被譽為宮廷貢品,大頭菜、白糖小乳醬瓜、桂花大頭菜獲上海名優產品稱號。?</p><p class="ql-block"> 三林塘崩瓜: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瓜型呈蠶繭形,果皮淺綠,果肉橙黃,覆綠色細網紋,皮厚0.2-0.5厘米,易崩裂,單果重1.5-2.5千克,肉質細、纖維少,多汁爽口。?</p><p class="ql-block"> 三林本幫菜:具有鮮明地方個性,體現“形制精巧、色香味濃”特色,保持“靈活善變、兼容并蓄”特點。“老八樣”是其代表,包括本幫扣肉、咸肉扣水筍、扣雞等,皆出舊時農家婚喪嫁娶之宴。?</p><p class="ql-block"> 手工藝品類</p><p class="ql-block"> 三林刺繡:有近500年歷史,融明朝露香園“顧繡”“蘇繡”技術為一體。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為地方一大產業,繡品廠曾專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親王繡制服飾。?</p><p class="ql-block"> 三林標布:三林塘是松江府下最早植棉的古鎮之一,所產標布工藝講究,布身光滑潔白,寬一尺二寸,深受各地歡迎,行銷京、秦、晉、甘等地,有“三林塘標布進京城”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三林肉皮</p> <p class="ql-block">來三林古鎮不要忘了品嘗三林本幫菜。三林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欲吃正宗的本幫菜去三林古鎮菜館品嘗是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上海本幫菜第一人李伯榮</p><p class="ql-block">李伯榮1932年出生,1945年從事烹飪工作,國寶級烹飪大師,上海本幫菜泰斗,被譽為“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國家級烹飪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全國優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餐飲業特殊貢獻獎獲得者,中國飯店與餐飲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烹飪協會理事,上海市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元上海老飯店名廚,現任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餐飲總監。2016年7月28日凌晨2時許,因前列腺腫瘤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于上海浦東仁濟醫院逝世,享年84歲。李伯榮精通本幫菜的烹調技法,博采眾長,敢于創新,代表菜品有蝦子大烏參、花塔形扣三絲、八寶鵪鶉、糟香劃水、梅干菜鯧魚等,蝦子大烏參被譽為“本幫一絕”。李伯榮于1945年,在上海拜德興館本幫名廚楊和生為師,深得真傳,悉心鉆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師父去世后,李伯榮挑起了德興館的大梁。解放后,李伯榮先后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等本幫菜館掌勺,堅持本幫菜的特色和開發新品種,他將本幫菜的特色發揚得淋漓盡致。李伯榮從未放下手中的刀和勺,在上海本幫菜的烹制和發展上,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贏得了上海人民的尊重和愛戴。</p> <p class="ql-block">?三林古鎮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主要包括上元出燈儀式、中秋祭月儀式和城隍出巡儀式?。上元出燈儀式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由商會組織將彩燈疊成燈山,游人在老街中歌舞百戲,場面熱鬧非凡。中秋祭月儀式則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舉行,源自漢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儀式包括擺放香案、誦讀祭文、上香祈福等活動。城隍出巡儀式在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清晨鳴鉦放炮,迎城隍老爺出巡,儀式隆重,隨從儀仗眾多?。</p><p class="ql-block">此外,三林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三林塘老街依三林塘而建,盡管大部分建筑已經過重建或修繕,但仍保留了豐富的歷史遺跡。每逢4月,上海民俗文化節在三林塘老街舉行,源于古老的“三月半”圣堂廟會,展示了浦東地區的獨特文化。老街兩旁有商鋪、展臺、傳統手工藝品、美食以及精彩的“行街表演”,如舞龍舞獅、龍舟競渡等?。</p> <p class="ql-block">老同事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林本幫館是最正宗的本幫菜館</p> <p class="ql-block">三林本幫館</p> <p class="ql-block">筆者特為看了一下三林本幫館的菜單,價格比較實惠。這兒顧客盈門,中午時分各個包房都是滿的。</p> <p class="ql-block">三林古鎮歷史悠久,名人輩出,以下是一些較為著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古代名人</p><p class="ql-block"> 林樂耕:北宋仁宗年間,閩漳州人,三林鎮的始建祖。宋神宗熙寧6年,林樂耕欲應科舉出仕,但五次鄉試均名落孫山,后攜妻帶二子北上,定居于浦東一支流北岸,令長子于上游建東莊,次子于下游建西莊,樂耕居中,其后別姓漸來漸多,形成聚落,東莊、中莊與西莊相連接,因姓林,三莊合稱三林莊。</p><p class="ql-block">趙 倫:明代三林人,官至刑部主事。</p><p class="ql-block">儲 昱:明代少參,曾修筑南園,為三林添一勝景。其在江西任職時,頗有政績,以廉潔奉公、關心百姓疾苦著稱。</p><p class="ql-block">張 照:清代刑部尚書,擅長音律書畫,其書法作品風格獨特,在當時及后世都備受推崇。?</p><p class="ql-block">陸德山:清代雕刻名匠,被稱為“天授之技”,其雕刻作品工藝精湛,線條流暢,造型逼真,為三林古鎮的文化藝術發展增添了光彩。</p><p class="ql-block"> 近現代名人</p><p class="ql-block"> 湯學釗:民國初年的理財高手,上海開埠后使得中國紡織業重新崛起的重要人物之一,出資建造了湯氏宅邸,為中西合璧的優秀歷史建筑。</p><p class="ql-block">朱天梵:對書畫金石皆有造詣,在藝術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作品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功底。?</p><p class="ql-block">穆藕初:中國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驅,對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引進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為民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p><p class="ql-block">姚惠泉:少年時即積極參加反袁稱帝和“五四”運動,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民主人士,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沈干城:中國共產黨早期鐵路工人運動的先驅者,192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是全國鐵路總工會執行委員、中共杭州地委工人部長,為中國的工人運動和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三林中學是浦東新區的區重點中學</p> <p class="ql-block">盛宴一天聚</p> <p class="ql-block">盛宴一天聚整合餐飲、KTV、舞廳資源,為退休老年人提供了休閑、娛樂、交流的場所。以低廉價格及優質服務吸引老年朋友參加,實現商家與老年顧客的雙贏,受到老年朋友的歡迎。在經濟低迷背景下,此種營銷模式值得推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怀柔区|
齐齐哈尔市|
湖口县|
武鸣县|
亳州市|
玉山县|
灵寿县|
顺义区|
曲阳县|
木兰县|
普格县|
固原市|
铜陵市|
东丽区|
政和县|
元阳县|
太谷县|
寿光市|
富民县|
汽车|
宁海县|
谷城县|
利川市|
广汉市|
璧山县|
蛟河市|
平阴县|
双城市|
米林县|
娱乐|
堆龙德庆县|
仙桃市|
当雄县|
福安市|
巴彦淖尔市|
东丽区|
平潭县|
东兴市|
县级市|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