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次沒有去西藏,就找不到高原上的牧人! 西藏,一個遙遠而又神秘地方。<br>那里藍天,托起白云。<br>那里山峰,刻下蒼涼。 ● 藏南的農耕文明 那年,在青稞成熟季節,<br>我們,逐夢西藏,<br>探訪,雪域高原的風土人情。 那天,我們去工布塔巴村,<br>一個叫卓瑪女孩,獻上潔白的哈達。 我們走進,藏南鄉村大地,<br>金色的青稞,露出了笑容。 那里藏民,開著拖拉機,<br>正在收獲,豐收的喜悅。 牦牛奶牛,躺在地頭,<br>不再因食,爬山越嶺。 農家墻上,排列層層疊疊牛糞吧,<br>召示著,藏民家里的勤儉與富有。 村子里婦女,坐在商店門口,<br>飛針走線,編織吉祥的圖案,<br>享受,新生活的美好與自由。 那里,藏民告訴我們:<br>當年,文成公主進藏,<br>帶來了,中原的青稞,<br>從此,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并存。 “現在的游牧文化在哪里?”<br>“去藏北,念青唐古拉山上!” ● 藏北的絕美與蒼涼 雄偉的念青唐古拉山,<br>巍然屹立,<br>像個藏族男兒,頂天立地。 天邊,飄逸的一抹云朵,<br>像高原,會唱歌的卓瑪,<br>飛舞著,那長長的繡發。 美麗的納木措湖,<br>水天一色。<br>被譽為“高原之舟”的牦牛,如醉如癡。 那曲的絕美,埋藏著蒼涼。<br>當地人說:誰能種活一棵樹,<br>政府當年獎勵:現金三十萬元! 許多年,云霧飄蕩,<br>那份獎勵,仍然高高掛起。 藏北的氣候,真是一天三變。<br>睛天要帶雨衣,夏天要帶冬裝。 平川大地,轉眼飛來,龍卷風沙。 ● 尋找高原上的牧人 那天,我們去了那根拉山口。<br>當地人,告訴我們:<br>可能,遇見牦牛和風沙。 我們帶上氧瓶,慢步前行。<br>這里,海拔5190米,是“生命禁區。” 在那片,飛砂走石的山坡上,<br>眼前,出現兩頭黑色牦牛,<br>讓人驚嘆:“高原之舟”如此強悍! 經番下,我們苦苦等待,<br>期望,見到牦牛的主人,<br>中午時分,沒到夕陽西下。 再次轉戰,青藏公路。 在念青唐古拉山石碑前,<br>面對,飄揚的五彩經番,<br>開始祈禱:總會心想事成。 眼前,山峰上,冰雪消融,<br>滋潤了,干涸的山谷,<br>那里一定有:青青的牧場。 一個牧人,一群牦牛。<br>從山崗,走進綠色的草坪。 他沒有,披瀝傳統藏服。<div>手持長鞭,身背肩包,</div><div>威武地,像個出征的戰士。</div> 他像巨人,站在雪域高原,<div>歷經,天寒凍地,日曬雨淋。<br><div><br><div><br></div></div></div> 那群牦牛,高原上的精靈,<div>正在享受,陽光下的美食佳肴。</div> 我們追逐、跳望、拍攝,<div>眼前的鴻溝,沒有跨越。</div> 高原紅,美麗的高原紅!<div>高原紅,就是牧人的臉頰,</div><div>高原紅,就是牧人的心靈,<br>美了雪山,美了草原……</div> ● 高原情聲 我們走過灘涂,灘涂變成牧場。 我們,去了浩瀚的湖畔,<div>那里,潔白的羊群,如星星點燈。</div> 那里,年輕的牧羊人,<div>駕駛摩托車,在牧場飚車。</div> 飼馬場的牧人,正在安營扎寨。<div>沒有去遠方的山崗,飲馬高歌?</div> 在西藏拍攝,一路行程萬余公里。<div>再也沒有,遇見高原上行走的牧人。</div><div>同事說:他們可能是高原上最后游牧人?</div><div><br></div> 在離開西藏那一刻,我們仰望雪山,<div>期待那位藏族大哥,不再四處飄零……</div> 謝謝您的關注和點評!<div><br></div><div><br></div><div>攝 影:水岸線</div><div>文 字:水岸線</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汝阳县|
留坝县|
台前县|
光泽县|
溧阳市|
苍梧县|
江山市|
从江县|
莫力|
延津县|
和龙市|
庄浪县|
乌兰察布市|
上栗县|
呼图壁县|
张家川|
称多县|
广平县|
上高县|
太康县|
黔江区|
永平县|
山丹县|
昌都县|
耿马|
盐津县|
玛曲县|
基隆市|
丰原市|
石渠县|
清新县|
高要市|
宜都市|
会昌县|
大余县|
西乌|
新巴尔虎右旗|
息烽县|
黄浦区|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