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南亞風情斯里蘭卡游(6)南方省加勒區之海嘯博物館、網紅白塔、加勒古堡(2024-12-18)

王志敏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穿上紗裝去南方省加勒區游覽<b>海嘯博物館</b>與<b>網紅白塔</b>。</p><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女性的傳統服飾,<b>紗麗</b><span style="font-size:18px;">(Saree或Sari)</span>,又稱<b>紗麗服</b>,<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致而又不落奢華,清婉而又不失莊重。有人說“</span><b style="font-size:18px;">如果泰戈爾的詩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么紗麗里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斯里蘭卡女性心中舍棄不了的一種情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她們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對于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只要她們裹上紗麗,半是遮掩半是敞露,影影綽綽的身姿美感立生,就連聲名遠播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也不禁慨嘆:</span><b style="font-size:18px;">南亞紗麗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b><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與中國的旗袍、越南的奧黛相媲美,充分展現了女性的風韻。</span></p><p class="ql-block"> 身穿紗麗變身當地人,是去斯里蘭卡旅行中不容錯過的體驗,<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別是在色彩豐富或異域風情的地方穿著紗麗效果最佳,如加勒古城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用絲綢制作的紗麗,一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還有刺繡。通常先穿打底T恤,然后將紗麗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再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上,靠別針固定。</span></p> <p class="ql-block">  關于紗麗由來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古代印度,有一位小有名氣的織布能手,不但懂得織出精美絕倫的布匹綢緞,而且也擁有制作美麗走俏衣裳的絕世技藝,在當地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比得上他,十分令人艷羨。他在長年累月的織布、裁剪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于是他不再滿足于尋常的服飾,想求得新的突破,卻苦于缺乏靈感而不能得心應手。</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一個哭泣的女子,她黯然神傷的眼淚,閃耀著絲質般的熒光;她瞬間變幻的表情,仿佛輪回的鮮艷色彩;她秀美飄逸的長發,纏繞身上如同霓裳;她輕盈嬌俏的身形,渾然絹綢撫摸一般的柔順。</p><p class="ql-block"> 醒來的織匠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于是,他仔細研究女性的體態,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終于織出了一種新型的服飾材料,無需一針一線,只要裹在女性身上,就是一件嬌艷動人的衣裳,他將其命名為“<b>紗麗</b>”。能工巧匠編織而成的上好紗麗,一下子便受到了人們的競相追捧,流傳廣遠,直接促進了印度織造絲綢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男性傳統服飾是叫做“<b>紗籠</b>”(Sarong)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裙子</span>,其實就是一塊圍在腰上的布。它不僅能夠有效防蚊,還能在島上大風中飄逸涼爽。據稱,它白天遮下體,晚上當被蓋,洗澡當浴巾,用處功能多多。</p> <p class="ql-block">  出發途中,在中巴車上的自拍照。</p> 海嘯博物館 <p class="ql-block">? 這座簡易建筑,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加勒區東部烏納瓦圖納小鎮的</span>“<b>海嘯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館內嚴禁攝影、錄像等,故這里未留下任何有關資料。但博物館內的圖像資料,在喚起了人們的悲傷的同時,它也證明了人類的堅韌不拔和斯里蘭卡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前的這塊黃色標示牌上寫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巴米揚佛像</b></p><p class="ql-block"> <b>2004年12月26日,是不能輕易被忘記的日子,</b><b style="font-size:18px;">印度洋上發生的里氏9.3級地震引發的海嘯,在近10分鐘內,造成了該村莊1700人死亡的世界上最大悲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04年12月26日,斯里蘭卡的佩拉利亞村(Peraliya Village)被海嘯完全摧毀,2500多人喪生,99.8%的村莊被摧毀,至少有450 戶家無家可歸。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佩拉利亞村位于斯里蘭卡西海岸,坐落在南方省馬特勒區希卡杜瓦鎮??(Hikkaduwa )以北4公里處。也是在這里,</b><b>海嘯導致了一列</b><b style="font-size:18px;">海洋女王號列車(Ocean Queen Express)</b><b>出軌,</b><b style="font-size:18px;">奪走1500多條人命,這</b><b>比以往任何一次火車出軌事故死亡的人數都多。</b></p><p class="ql-block"><b> 兩年后,</b><b style="font-size:18px;">作為災難恢復的標志,</b><b>在這里建造了一</b><b style="font-size:18px;">座高18.5米的巨大佛像,它</b><b>是被阿富汗</b><b style="font-size:18px;">(Afganisthan)塔利班(Taliban)摧毀了的</b><b>著名巴米揚(Bamian)佛像的復制品。雕像?右手</b><b style="font-size:18px;">施無畏印(</b><b>Abhaya Mudra?),象征著佛陀對眾生的慈悲和保護,傳達出一種安寧和安慰的力量,以表達對信眾的祝福和保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該畫廊展示了2004年12月26日災難性海嘯期間在鐵路歷史上發生的最毀滅性火車悲劇的極其罕見的照片。 </b></p><p class="ql-block"><b> 這座佛像是斯里蘭卡唯一的佛陀立像,描繪了佛陀的</b><span style="font-size:18px;">犍陀羅形式,以喚起對阿富汗巴米揚的記憶。</span><b> </b></p> 巴米揚佛像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前面黃色標示牌上提到的<b>巴米揚佛像</b>,他就位于海嘯展示館后方。</p> <p class="ql-block">  身穿紗裝的部分團友合影留念。</p> 網紅白塔 和平塔 <p class="ql-block">  這座網紅白塔,叫做<b>白色和平塔?</b>(White Peace Pagoda),<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斯里蘭卡內戰期間</span>由一位日本僧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捐贈的</span>,旨在呼吁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早的和平塔建于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之后在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尼泊爾等地也都有這種類型的佛塔。</span>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今在斯里蘭卡一共有4座。</span>這座白塔坐落在<b>盧馬薩拉山</b>(Rumassala Hill)東側峭壁之上,與正對面的加勒古堡隔海相望,是加勒港的標志,船只在很遠的海域就可以看到它。</p><p class="ql-block"> <b>盧馬薩拉山</b>,位于斯里蘭卡南方省加勒區東部的烏納瓦圖納小鎮。這座不高的小山峰,在殖民時代,被稱為“<b>Buona Vista</b>”,意為“<b>美麗的景色</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塔身潔白無瑕,背景是藍天和大海,周圍綠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沿著臺階而上,可以看到塔的四周有4尊<b>釋迦牟尼的金色佛像</b>。</p> <p class="ql-block">  他們分別闡述了佛祖在<b>尼泊爾藍毗尼的無憂樹下誕生</b>、<b>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覺悟成佛</b>、<b>在鹿野苑初轉法輪</b>、<b>在拘尸那伽城入滅</b>的四個階段。</p> 加勒古堡 <p class="ql-block">  接著要游覽的<b>加勒古堡</b>(Galle Fort),又叫<b>加勒老城</b>(Galle Old Town)、<b>加勒要塞</b>,距離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約100公里,是斯里蘭卡南部海濱城市加勒城內的一個<b>歷史遺跡</b>,是一個至今依然有人生活著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b>加勒</b>(Galle),或稱<b>高勒</b>、<b>高爾</b>,是斯里蘭卡南部王國魯呼納的首都,現在是斯里蘭卡第六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150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登陸是清晨,聽見公雞叫鳴,就把這里稱為“<b>高爾</b>”,而“<b>加勒</b>”也是葡萄牙語公雞之語。這是城墻根下,有加勒古堡公雞標志的介紹銘牌。</p> <p class="ql-block">  <b>加勒古堡</b>,有700多年歷史,葡萄牙,荷蘭,英國三個國家都曾在此殖民統治過,是迄今為止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堡,是現存世界最大古要塞之一。</p><p class="ql-block"> <b>加勒古堡</b>,<b>16世紀是由葡萄牙人始建</b>。1505年,當時一支要去馬爾代夫的葡萄牙船隊,為躲避風暴,來到加勒避難,并定居于該島。后來在與康提國王的不斷沖突下,1507年葡萄牙人在此加勒建立了交易站和小型要塞。16世紀末,葡萄牙人遷至科倫坡,但不久后又返回加勒,在半島北端地峽一側建立了城墻壁壘。1625 年,荷蘭人威脅斯里蘭卡,葡萄牙人便在城堡上增建了三個堡壘。</p><p class="ql-block"> <b>1640年,荷蘭軍隊打敗葡萄牙人占領了這里</b>。<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了防止葡萄牙人奪回加勒,荷蘭人自1663年開始,沿海岸的三面修建起高達6、7米的城墻。</span>1669年,荷蘭人毀壞了大部分葡萄牙建筑痕跡,擴建了要塞,環繞島嶼修筑了城墻,并用一段雙層的北城墻封鎖半島靠近地峽的一側,同時增加了14座堡壘。設計了網狀街道,建立了占地36萬平方米的城堡,確定了城市的核心布局。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堡內大部分建筑建于荷蘭殖民時期,故又稱“</span><b style="font-size:18px;">荷蘭城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至18世紀時,這里達到鼎盛時期,并享受了一段沒有任何外來侵害、寧靜祥和的時光。但此時的英國、法國、丹麥、西班牙帝國都對這座荷蘭堡壘垂涎已久。</p><p class="ql-block"> <b>1796年,英國接手對加勒的統治</b>;1802年,加勒半島淪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48年。期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873年,當時的英國殖民者為了改善交通狀況,在北城墻上加開了一個墻門,現在叫做</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主城門</b><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便馬車通過。</span></p><p class="ql-block"> <b>1948年斯里蘭卡獨立后</b>,加勒古堡雖然開始逐漸衰敗,但仍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b>1988年,加勒古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b>,同時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為斯里蘭卡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b>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b>:</p><p class="ql-block"> 加勒老城始建于16世紀,由葡萄牙人所建,在18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在英國人入侵之后,開始逐漸衰敗。加勒老城由南歐人和東南亞人共同修建,是一個融合了歐洲和南亞傳統建筑風格的典型堡壘城市。</p> <p class="ql-block">  <b>加勒古堡</b>,坐落在幾乎是斯里蘭卡最南端的一個巖石半島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北部與陸地相連外,東、南、西三面都臨海,如同一只馬蹄伸入印度洋中。</span>打個比方,如果加勒是廈門的話,加勒古堡就像鼓浪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加勒古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所在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加勒海灣</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處于歐亞大陸主航道旁,<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地理優勢突出,從古就是天然良港</span>。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后的所羅門王朝時期,以色列的所羅門王以加勒為港口,將斯里蘭卡的寶石、象牙、香料和孔雀運往耶路撒冷。公元545年時,這里曾經保護了累范特最古老的一個商業性港口的延存。14世紀時,已是斯里蘭卡最為繁華的港口之一,成為大航海時代從歐洲前往遠東的重要樞紐之一。</p><p class="ql-block"> 但真正讓加勒出名的,并不是其天然的良港功能<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是其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加勒古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個</span><b style="font-size:18px;">歷史文化古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城墻與堡壘 <p class="ql-block">  <b>城墻</b>,是加勒古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高達6、7米、周長為3公里,由荷蘭人為了防止葡萄牙人奪回加勒而修建。</p><p class="ql-block">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給加勒新城區造成了重創,但古堡內部損失較小,并有效地保護了周邊地區,這充分顯示了其堅固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b>堡壘</b>,當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勒古堡的14個棱堡及其防御設施,主要是荷蘭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的城防基礎上加以改建和擴建而成的,現在只剩下12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從主城門開始順時針方向,依次為</span><b style="font-size:18px;">太陽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un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黑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Zwart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艾克斯魯特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Akersloot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黎明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Aurira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烏得勒支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Point Utrecht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旗巖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The Flag Rock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貝殼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Triton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海王星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Neptune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克里芬伯格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Clippenberg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風神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Aelous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星星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tar Bastion)、</span><b style="font-size:18px;">月亮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Moon Bastion)。</span></p> 城門 <p class="ql-block">  加勒古堡有兩個城門,分別是由荷蘭人和英國人開建的。</p> 老城門 <p class="ql-block">  這個由荷蘭人建造的<b>老城門</b>,是通過位于東城墻<b style="font-size:18px;">黑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大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這座</span>古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早的城門上</span>,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669年被雕刻上去的</span><b>VOC</b>三個字母及一個徽章,它們代表了<b>荷蘭東印度公司</b>。(網絡圖片)</p> 主城門 <p class="ql-block">  這個位于北城墻中間的<b>新城門</b>,叫<b>主城門</b>(Main Gate)、<b>北門</b>,是由英國人為方便汽車進出,于英國殖民時期的1873年建造的,用于分隔并連接加勒新、老城。</p> 游覽紀實 城堡酒店 <p class="ql-block">  快到加勒古堡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這<b>Rampart Hotel</b>(英譯為<b style="font-size:18px;">拉姆帕特酒店</b><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譯為</span><b style="font-size:18px;">城堡酒店</b>)處下車,它也將是我們結束游覽時再次集合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  聽導游講,古堡內最有標志性的兩個建筑,是位于古堡主城門區域的<b>鐘樓</b>,和位于古堡東南角的<b>燈塔</b>。</p> <p class="ql-block">  二選一,我們選擇了后者。</p><p class="ql-block"> 于是,先來到酒店對面沿海的西城墻,然后左拐往南前往<b>加勒燈塔</b>。</p> <p class="ql-block">  回看來時路,一邊是浩瀚的印度洋,海浪拍打著礁石。</p> <p class="ql-block">  另一邊是古堡內的古老建筑,紅瓦白墻相映成趣。</p> 貝殼堡 <p class="ql-block">  這座位于西城墻上的<b>貝殼堡</b>(Triton Bastion),是荷蘭殖民時期修筑的堡壘。(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藍孔雀。</p> 旗巖堡 <p class="ql-block">  聽導游講,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觀光游人,總是這樣漫步,順著西城墻,走到西南角盡頭的<b>旗巖堡</b>,再往東就會看到位于古堡東南角的地標建筑<b>燈塔</b>了。</p> <p class="ql-block">  前方這塊沿城墻突出海面上的巨巖,稱作<b>旗巖</b>。</p> <p class="ql-block">  旗巖上面,就是位于這段西城墻盡頭的<b>旗石堡</b>(Flag Rock Bastion),<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與古堡東南角的燈塔遙相呼應。</span>(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旗石堡高高聳立在海邊,很突兀。在荷蘭殖民時期,該堡壘因用來發送警告,以提醒往來船只小心周邊危險的海底暗礁和巖石而得名。(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現今這里已經成為欣賞加勒古堡日出日落的地方。每天清晨,站在旗巖上,往燈塔方向望去,太陽從盧馬薩拉省方向緩緩升起,整個印度洋被照射成金色;而傍晚背向燈塔方向可以看到壯麗的印度洋日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同時,這里也成為當地孩子玩高崖跳水的地方。因此</span>在這高危處,有幾塊醒目的安全警示牌:<b>不能坐在外沿石階上,否則掉下去時</b>,“<b>飛得像一只鳥,爬上來像一只猴子</b>”,危險隱于幽默中。</p><p class="ql-block"> 可偏有不信邪者,硬是跟警示對著干。你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個小伙子,甚至</span>在旁邊豎起廣告<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成一個營生</span>:<b>給100元人民幣跳海表演</b>。從廣告畫面看,該伙計有點料,動作足夠舒展優美,但都是拿命換的。</p> <p class="ql-block">  據說旗巖堡還是一個<b>衛星觀測點</b>(Sunset Watching Point)。</p> <p class="ql-block">  我們當時好像也未感覺到有多危險啊!也許,那是我們未探頭向外向下張望的原因吧!否則有恐高癥的我們,早就躲得遠遠的了。</p> <p class="ql-block">  已能看到前方燈塔了。</p><p class="ql-block"> 海邊城墻加上白色燈塔,可是加勒古堡的一張名片哦!</p> <p class="ql-block">  回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旗巖堡,西方已現些許晚霞。</span></p> <p class="ql-block">  據稱,前方燈塔西側的白色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荷蘭人于1704年建造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米拉清真寺</b><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堡內最莊嚴的建筑。(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  因斯里蘭卡地處熱帶,不會下雪,故<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堡內大量的歐亞風格建筑,</span>屋頂跨度大,斜度小。</p> 烏德勒支堡與燈塔 <p class="ql-block">  位于加勒城墻的東南角,面朝大海。</p><p class="ql-block"> 其中,<b style="font-size:18px;">烏德勒支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Point Utrecht Bastion)</span>曾是座大彈藥庫,現今堡壘外墻已經破舊不堪,斑駁陸離。 </p> <p class="ql-block">  烏德勒支堡的一個小地堡。</p> <p class="ql-block">  烏德勒支堡上方的<b>燈塔</b>,也稱<b>荷蘭燈塔</b>,由荷蘭殖民者始建于1848 年,是島上的首座燈塔。</p><p class="ql-block"> <b>最初的燈塔</b>高 24.5 米,位于現址以北約 100 米處,主要為過往船只提供導航。其建筑材料采用鐵制結構,配備燃煤燈與反射鏡系統,照亮印度洋航線。</p><p class="ql-block"> 1934年,燈塔因火災被毀。1938年,由英國殖民當局在烏德勒支堡原址上重建的此<b>新燈塔</b>,高達18米,通體白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燈塔下面有圍墻,外人不能進去,燈塔的門上寫著“</span><b style="font-size:18px;">1938</b><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示建于1938年。</span></p><p class="ql-block"> 新燈塔采用混凝土結構,并引入法國工程師奧古斯汀·菲涅爾(Augustin Fresnel)發明的棱鏡透鏡技術,使光束覆蓋范圍更廣,有效提升了航海安全性。這一技術革新使燈塔成為當時全球先進的導航設施之一。 </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燈塔,是斯里蘭卡現存最古老的現役燈塔。它不僅是殖民時期建筑與技術的見證,更在 2004 年印度洋海嘯中幸免于難,成為加勒社區韌性的象征,現今是加勒古堡的標志性建筑。 </p> <p class="ql-block">  如今,游客雖無法登頂,但可在古堡城墻漫步,欣賞其白色圓柱形建筑與印度洋的壯麗背景,感受歷史與自然的交織。</p> <p class="ql-block">  海水清澈,海浪從海天相接處前赴后繼地奔騰而來,不斷地撞擊著水中和岸邊的礁石,濺起朵朵浪花,又化為層層白沫,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因時間關系,在欣賞完燈塔后,就沿海邊城墻原路返回,去看<b>加勒鐘樓</b>。</p><p class="ql-block"> 這座由荷蘭人建造的堡壘上,還留存有當年荷蘭人建造的古炮臺,并陳列著幾門加農炮,它們像衛兵一樣堅守在那里,見證了古堡的軍事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英國殖民時期,它們被替換了一門7英寸RBL型火炮。</p> 海王星堡 <p class="ql-block">  此是位于貝殼堡北側的<b>海王星堡</b>。</p> <p class="ql-block">  此時暮色漸濃,黃昏時刻的落日陽光變化無窮,把周圍渲染得層色豐富,如夢似幻,真的是夕陽無限好!</p> 風神堡 <p class="ql-block">  路過<b>克里芬伯格堡</b>后,來到<b>風神堡</b>,前望位于西城墻盡頭、與北城墻交匯處的<b>星星堡</b>。</p> <p class="ql-block">  因時間關系,就此打道回府,去酒店集合了。以下的<b>北城墻</b>、<b>鐘樓</b>等圖片資料均取自網絡。</p> 北城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段</span><b style="font-size:18px;">北城墻</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是英國殖民時期修筑的<b>雙層墻</b>,是環城城墻中最為厚重堅固的一段,因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這段是面向大陸的,</span>以此用來封鎖半島靠近地峽的一側。</p><p class="ql-block"> 北城墻最東端的菱形堡壘叫“<b>太陽堡</b>”(Sun Bastion);中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菱形堡壘叫“</span><b style="font-size:18px;">月亮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tar Bastion),兩座堡壘之間就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主城門</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從太陽堡往南的單層東城墻上,從北至南分別是<b>黑堡</b>(Zwart Bastion)、<b>艾克斯魯特堡</b>(Akersloot Bastion)、<b>黎明堡</b>(Aurira Bastion),直至與南城墻交匯處的<b>烏得勒支堡</b>(Point Utrecht Bastion)。</p> 鐘樓 <p class="ql-block">  <b>鐘樓</b>(Clock Tower),這座加勒標志性建筑屹立在北城墻上,目前仍在使用且非常精準。其外側突出城墻的菱形堡壘,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月亮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離開古堡時,在中巴車上拍攝的鐘樓照片。</p><p class="ql-block"> 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主城門西側、</span>高25米的石制鐘樓,始建于荷蘭殖民地時期的1883年,是加勒市民為表示對當地著名醫生<b>丹尼爾·安托尼斯</b>的感激之情,由眾募捐建造的。安托尼斯是斯里蘭卡立法委員會的一名眾議員,也是有名的外科醫生,他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在東城墻內與城墻平行<b>教堂街</b>(Church Street)上,往南先是<b>荷蘭教堂,</b>全稱<b>荷蘭歸正會教堂</b>(Dutch Reformed Church), 由荷蘭人建于1640年,是殖民時期歷史最悠久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是一個三岔路口,東南角的黃色建筑是<b>英國女王之家</b>(下圖左側)、西南角是<b>諸圣教堂</b>(下圖右側,<span style="font-size:18px;">All Saints‘ Church,始建于1868年的哥特式風格教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北角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鐘樓</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圖2)。</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三岔路口往東拐,鐘樓后面的二層黃色建筑是<b>海事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  過了海事博物館往南拐,東邊的這座二層白樓是<b>南方省高級法院</b>(下圖1)。</p><p class="ql-block"> 高級法院的斜對面是<b>警察營房</b>(Police Barracks),上面三角門楣貼著一只紅公雞,還有“1927”的字樣,表明是建于1927年(下圖2)。</p> <p class="ql-block">  從風神堡返回酒店,與團友回合后,結束此次加勒古堡游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宁蒗| 砚山县| 芮城县| 高平市| 通州区| 彰武县| 洛南县| 桦甸市| 安达市| 宁海县| 正蓝旗| 伊金霍洛旗| 新乡市| 饶平县| 巫山县| 阳东县| 郯城县| 老河口市| 临武县| 大英县| 西峡县| 霞浦县| 桦川县| 元氏县| 平乡县| 灵山县| 长乐市| 高阳县| 封开县| 衢州市| 棋牌| 靖西县| 乾安县| 万州区| 丹阳市| 万荣县| 浠水县| 宁城县| 梧州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