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按女兒的提議,一家人去了肇慶旅游。順便說,我家掃墓已經在3月就進行了,避開了人流高峰。<br> 以前我去過肇慶,具體幾次忘記了。有印象的三次吧——年輕時團組織活動來玩過,那時年輕登上了天柱閣頂;中年時參加“省局”的職工休養,帶老婆孩子在度假村住了五天;后來公司召開什么會,住在星湖旁的大酒店,也抽空逛了星湖……這些都是很多年前的了,現在著名的七星巖和肇慶有什么新變化呢?<br><div><br></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 農家民宿</div> 現在開發旅游,搞活經濟,民宿大行其道。這次旅游,女兒在攜程找到了一家農家的民宿,就在星湖之濱,很是方便。所在村名很有意思,叫做“出頭村”。后來我放飛機拍了地形圖,果然很有出頭的形象。農家的宅基地面寬不足三米,建樓四層。一樓算作客廳,二三四樓住房。我們都很喜歡樓頂天臺,既可晾衣服,更方便我放飛無人機。<br></div> 圖1.俯瞰出頭村<div><br></div> 圖2.我們住的“心悅民宿”<div><br></div> 圖3.我和老婆的住房<div><br></div> 圖4.樓頂天臺<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 游船與巖前村</div> 當天下午,我們先去乘船游覽星湖,這個項目對于我來說也是新的。現在都是環保的電動船了,又安靜又平穩。從牌坊碼頭出發,開往巖前村碼頭,一路上看著星湖美景,很有感觸!<br><div><br></div> 圖5.星湖游船<div><br></div> 圖6.糖糖喜歡橙色的救生衣<div><br></div> 圖7.在船上遠眺天柱閣,我夢回青年<br><br> 游船靠岸是到了巖前村。巖前村大概意思就是七星巖前的村子吧?我覺得這村里的民宿更多,商品更多,人氣更旺!但我們無心逛村,順著湖邊走出去,要看下一個景點。<br> 圖8.巖前村出租小電動車<div><br></div> 圖9.我們走在大路上<div><br></div> <p class="ql-block">圖10.果果在星湖之濱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 古城墻與披云樓</p><p class="ql-block"> 從巖前村走路到大路旁的公交車站,乘車去看古城墻和披云樓。在我對肇慶的記憶中,這兩個景點毫無印象,應該是后來重新開發的。</p><p class="ql-block"> 在馬路對面看著古城墻下公交車穿城墻洞而過,我就說這里肯定是后來修的,不讓古城墻影響現代交通。登上古城墻,看到一位家長指著地面上的磚,他對孩子說,這是2006年重修的。我仔細一看,磚上刻著:二00六年制。</p> 圖11.古城墻下車通道<div><br></div> 圖12.刻著二00六制的磚<div><br></div> <p class="ql-block">圖13.城墻頂有一門古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城墻的一頭,立著一座古代風格的樓,那就是披云樓。我們走近看,門前掛著牌子:“肇慶古城墻專題展示館”。看展館得知,城墻始建于宋代,歷代有損壞有重修。1924年至1926年,城墻被嚴重破壞,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陸續重修。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而披云樓最早也是在宋代所建,是城墻上的瞭望樓。期間經歷8次修葺或重建,過去的披云樓外貌與現在大相徑庭,現代的是參照各地著名樓閣,在1989年修建的。掛上了匾額“嶺表南來第一州”。詩句出自明代肇慶官員黃瑜,全詩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乘暇來登城上樓,宦情鄉思共悠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京華北望幾千里,嶺表南來第一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倦鳥孤飛天不盡,晴山疊出雨初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包公尚有甘棠澤,清譽令人仰未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詩中提到包公,因為包公曾在肇慶任職,也曾留下許多佳話,是黃瑜的榜樣。據記載,黃瑜在肇慶政績也很受稱道。</p><p class="ql-block"> 在披云樓上,我看到南邊有一個公園。我們的計劃原來沒安排的,但近在眼前,我們就去看了。這是“府城遺址公園”,有考古挖出的古代官府的建筑基礎,還有經考證而復原的“包公井”,可用作廉政教育。</p> 圖14.披云樓<div><br></div> 圖15.遺址公園<div><br></div> 圖16.清末的披云樓<div><br></div> 圖17.觀看復原的包公井<div><br> 當晚選擇了在“何記德誠美食”晚餐,是吃粉面的。竟然門前多人在等位,原來是網紅店。<br> 是夜大霧,我就在樓頂放飛機,拍了星湖中的“紫荊花堤”。<br></div><div><br></div> 圖18.德承美食<div><br></div> <div>圖19.紫荊花堤<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 游玩七星巖景區</div> 這里必須先澄清幾個概念。<br> 首先是“七星巖景區”,指的就是開發最早的景區,幾十年前我去玩過的。當然,這些年也新開發了不少景點項目。這次我去覺得值得舊地重游。<br> 其次是“星湖國家濕地公園景區”,這是近年開發的,但進門同樣要購買門票。這個景區主體是仙女湖,著名日落景觀“玉佛含丹”在這個景區里。<br> 第三就是“星湖景區”。這個就包括了上面兩個景區和鼎湖山景區,還包括了星湖一帶眾多免費公園。依我看,是人為定義這個概念方便推銷套票的,如果的確想通通都玩遍,買套票就劃算了。但我要除外,因為我超過70了,都免費。<br> 我們選擇的就是游玩七星巖景區。開車到北門停車場,停車購票。我是驗身份證進門。全家先在打卡點先拍一張大合照。后面的亭子橋叫“疊翠亭”。看樣子還挺新的。<br></div><div><br></div> 圖20.七星巖景區打卡<div><br> 我們先走向落羽杉林,相當大面積的樹都在水中,有游客租來透明玻璃鋼小船玩,這是個新項目,取名“林中水趣”。<br></div><div><br></div> 圖21.林中水趣<div><br></div><div> 來到“雙源洞”,要乘船進洞參觀。過去我也曾經玩過乘船進洞的,印象不同于這個,這個應該是后來才開發的。<br><div><br></div></div> 圖22.雙源洞的洞口<div><br></div> 圖23.雙源洞里的景色<div><br> 現在的公園多數都會外包給商家搞一些兒童游樂項目,這里也不能免俗。果果糖糖提出要玩,就給小兄妹玩了蹦床。果果還發明了“趴式”的蹦法。<br></div><div><br></div> 圖24.糖糖笑蹦<div><br></div> 圖25.果果趴蹦<div><br> 來到石室洞。這個洞我有印象,以前來看過的。洞里的鐘乳石記憶猶新,但燈光布置比以前進步了,更加漂亮了。<br></div><div><br></div> 圖26.石室洞<div><br> 最后,我們來到七星橋,以五龍亭為背景,我給家人拍了張照片。七星橋和五龍亭都是老景點,以前見過的。穗見過我忘記名字了,這次來才重新知道,也算我對肇慶的新知了。<br></div><div><br></div> 圖27.在七星橋上<div><br></div><div> 出了公園,在附近農家樂吃了午飯。很累,回民宿休息了。<br> 晚上,發現外面起了北風,把霧霾吹散了。于是我單獨一人去牌坊廣場拍夜景,還騎著共享單車沿湖找景色。發現晚上有燈光照亮七星巖山體,于是放飛無人機拍了夜景。</div><div><br><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div>圖28.俯瞰七星巖夜景<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參觀端硯博物館</div> 第三天就安排一個參觀,要參觀的就是端硯博物館。自古以來,肇慶就是高品質硯的產地。肇慶古名端州,其產的硯就叫端硯。古代文人墨客都以擁有端硯為榮,現代高級的端硯曾用作國禮。<br> 進得端硯博物館,先看了各個朝代的端硯展品,唐、宋、元、清、民國都有。有一個民國的學生硯使我倍感親切,想起我做小學生時,也有一個四方形的墨硯。當然那時普通的,不是端硯。<br> 看了一幅浮雕,我才知道端硯石材是在礦坑里采的。以前我沒見識,憑瞎想以為是在河邊挖到的石頭。<br></div><div><br></div> 圖29.民國學生硯<div><br></div> 圖30.采端硯石材浮雕<div><br> 有一幅展板介紹了端硯地質形成的概況:原來是從4憶年前開始,經歷了四個階段,真的是滄海桑田,才有了這樣的絕世石材。<br></div><div><br></div> 圖31.端硯地質簡史<div><br></div><div>有一幅展板是解釋唐代詩人李賀寫的贊美端硯的詩,回來我從百度上查到,復制與大家分享——<br>楊生青花紫石硯<br>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br>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br>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br>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br>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br><div><br></div></div> 圖32.李賀贊美端硯詩<div><br><br> 博物館內容很豐富,就恕我不能一一介紹了。離開博物館我們驅車回廣州,順利到達。<br>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三天,雖然我是舊地重游,但是時代進步了,看了很多新鮮事,學到不少新知識,我對這趟旅程很滿意,期待繼續有滿意的旅程……<br><br>2025/4/4~6事<br>2025/4/8記<br><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门源|
武胜县|
潍坊市|
阜城县|
通州区|
招远市|
三都|
磴口县|
远安县|
兰州市|
凤山市|
五河县|
浦江县|
汝州市|
阳谷县|
灵宝市|
南澳县|
海丰县|
望城县|
浏阳市|
黄浦区|
马鞍山市|
吉木乃县|
曲阳县|
静海县|
西盟|
德昌县|
巫山县|
乳山市|
绥化市|
娱乐|
定西市|
田林县|
宜兴市|
河东区|
佛山市|
鸡西市|
湟中县|
巴彦县|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