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南山鷓鴣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物種,是海南島的特有種,也是此行海南拍鳥的目標鳥種。海南山鷓鴣喜歡早晚在光線較暗的樹林里活動,早上6點就達到了鳥點,沒見到它,不想在中午1點過分它突然跟海南孔雀雉一起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太驚喜了,順利加新。</p> 海南山鷓鴣((英文名:Hainan Partridge,學(xué)名:Arborophila ardens),是雞形目雉科山鷓鴣屬的鳥類。僅見于海南島南部熱帶雨林,是該區(qū)域唯一的森林居住型雉科山鷓鴣屬鳥類。頭部黑色帶亮白耳斑和橙色頸環(huán),上身橄欖褐色,下身灰白,體長26-28厘米。分布于海南島山區(qū),數(shù)量極為有限。 海南山鷓鴣體長約26-28厘米,雄鳥體重約300克,雌鳥略小,約237克。頭部黑色,具顯著的白色耳羽斑和白色眉紋。冠和頸背暗棕色,有黑色斑點。背部橄欖褐色,覆以黑色鱗狀斑紋。喉部和頸側(cè)黑色,頸下有一橙色領(lǐng)圈。腹部灰色,中央腹部呈淡黃色。翅膀灰褐色,喙黑,眼棕,腿淡紅。鳴唱由兩音節(jié)重復(fù)構(gòu)成,包括‘ju-gu ju-gu ju-gu’的叫聲,有時伴有快速的單音節(jié)叫聲。清晨和傍晚最為活躍。 海南山鷓鴣棲息于海拔500-1400米的熱帶雨林,包括原生和次生林。以單個、成對或小群(最多5只)活動,食物包括樹籽、昆蟲(如白蟻)和蝸牛。天敵包括青鼬和猛禽。 海南山鷓鴣繁殖期為4-6月,營巢于地面,每窩產(chǎn)2-4枚純白色卵,卵大小約為33.4-34.7×25.5-26.2毫米,卵重11.6-13克。曾有實驗飼養(yǎng)成功的記錄。 海南山鷓鴣僅分布于中國海南島的山脈區(qū)域,包括Bawangling、Jianfengling、Wuzhishan、Diaoluoshan Limushan和Nanweiling自然保護區(qū)。 海南山鷓鴣UCN:VU(易危);在中國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面臨棲息地減少和非法狩獵的威脅。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種群增加了對其保護的緊迫性,但森林砍伐和非法獵殺仍對其構(gòu)成威脅。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懂鳥》和網(wǎng)絡(luò),圖片為作者原創(chuàng),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轉(zhuǎn)發(fā)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將圖片下載另做他用、截圖轉(zhuǎn)載,如欲轉(zhuǎn)載,請一定注明出處,且禁止改變原創(chuàng)風(fēng)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营山县|
绍兴市|
桦甸市|
仙居县|
重庆市|
淅川县|
岐山县|
普格县|
陵川县|
衡山县|
德清县|
乌苏市|
昌宁县|
肇州县|
清镇市|
安泽县|
禹城市|
宣威市|
屏东县|
卢湾区|
饶平县|
揭西县|
百色市|
宝兴县|
尉犁县|
包头市|
萝北县|
烟台市|
洪江市|
靖西县|
方城县|
射阳县|
兴山县|
阳谷县|
长汀县|
岑溪市|
望谟县|
绿春县|
淮阳县|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