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經》有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真正的強大,不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而是看過世間百態,登臨絕頂,依舊低頭做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樸守拙,藏形不露。這種境界的人,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姿態卻放得比誰都低。人生守拙三境界:不爭對錯,不亂分寸,不露鋒芒。</p> <p class="ql-block">不爭對錯《道德經》有云: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個人如果看淡得失,不爭對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往往最后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不爭對錯,是不因為無意義的爭論而消耗自己,懂得不爭對錯的人,等于擁有了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與愛人伴侶,不爭對錯,你就能收獲更多的幸福;與親人朋友,不爭長短,你就能得到更多的理解;與工作伙伴,不爭勝負,你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喧囂的世界,適時止語,不爭對錯,于別人是善意,于自己是修煉。有人問智者:你總是這么平和冷靜,怎么做到的?智者回答:不跟傻瓜做沒意義的爭論。問話的人不依不饒:你這是在逃避問題,這樣做是不對的!智者面目和藹的說:你說的對。有智慧的人,不會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精力去爭辯。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自己想說。沒意義的爭論,只會壞了心情;不必要的辯解,只會丟了教養。正如楊絳所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一時之爭,不會有常久的利益,爭論越多,失去越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不以自己的判斷和人爭論,這才是人生大智慧。生活不是戰場,沒必要事事都一較高下,做好自己的事,丟掉得失之心,該來的還會來,屬于你的不會跑。</p> <p class="ql-block">不亂分寸《增廣賢文》說:過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聽。說話沒有分寸,是一場災難。很多人口沒遮攔,一開口就傷人,還美名曰“刀子嘴豆腐心”。好心說不出惡話,愛說風涼話,定是壞心腸。說句話只需幾秒鐘,但可能要用一生的命運去償還。南北朝時期,晉國大將賀若敦軍功累累,他很想升遷為大將軍。但他始終不能如愿,每當見到同僚升官,心里都忿忿不平。賀若敦把憤懣之氣投放到語言,經常跟人訴說自己懷才不遇。有一次,他凱旋而歸,以為能夠晉升,不料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賀若敦怒火攻心,忍不住對傳令吏大發雷霆。傳令吏大為不滿,把事情報告給晉公宇文護。宇文護大怒,下令將口不擇言的賀若敦賜死。有句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話不一樣,身邊的風景也會大相徑庭。談笑風生、語吐蘭花,人人都樂于結交;惡言惡語、口吐蒺藜,人們都避而遠之。正所謂看破不說破:看破,是能力;不說破,是智慧。掌控好嘴巴的分寸,就掌控了人生的興衰。</p> <p class="ql-block">不露鋒芒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別和人比聰明,更不要比高調,比輸了氣不順,比贏得罪人,輸贏都毫無益處。所謂地低成海,人低為王。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收斂鋒芒。作為魏明帝曹睿的兩位托孤之臣之一,司馬懿十分低調。他處處示弱,不露鋒芒,靜以待變,即使被另一位托孤之臣曹爽,架空實權十多年,他也沒有表現出不滿。就在曹爽志得意滿,放松警惕,帶著曹魏宗室離開洛陽,到高平陵去掃墓時,司馬懿發動雷霆一擊,迅速控制京都,俘獲了曹魏政權。自此開始了司馬氏取代曹氏,由晉代魏的歷史進程,并最終形成了三家歸晉的局面。鄭板橋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強者懂得示弱,弱者才總是逞強。真正厲害的人,方而不割,光而不耀。你的見識可以足夠廣,但你的姿態一定要足夠低。強勢體現不了一個人的高大,低調和謙遜卻能讓一個人走得更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湟源县|
泾川县|
香河县|
巴彦县|
左权县|
治多县|
醴陵市|
博客|
崇仁县|
麻江县|
枣强县|
周宁县|
肇庆市|
微博|
福建省|
蒙自县|
武乡县|
宣城市|
南雄市|
东乡族自治县|
新丰县|
隆回县|
大荔县|
青铜峡市|
中宁县|
峨眉山市|
屏边|
屏东市|
太白县|
伊吾县|
钟祥市|
鸡东县|
镇巴县|
都兰县|
澄迈县|
宿州市|
嵊州市|
宜兰市|
仁化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