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天氣晴好。本來昨天給父母上墳結(jié)束就該回宜黃的家了,因民紅和滿珠請老象吃飯,叫我們?nèi)プ髋悖越裉炀土袅讼聛怼3缘氖侵形顼垼谑蔷陀幸粋€上午的空檔。昨天晚上,我和哥清華便約好去游國恩故里看看。去游國恩故里必經(jīng)撫河邊上的萬魁塔,這塔哥以前到過,他覺得挺好的,值得去看看。我說,明天天氣好,干脆去登塔看日出吧。于是今天早上5點多鐘,我們兄弟二人便駕車直奔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車子進入臨川區(qū)展坪鎮(zhèn),公路邊上的山岡田野和村莊都籠罩在一片濃濃的霧氣里,猶如仙境一般。停車拍照,哥指著公路左邊不遠處,云霧中露出的山岡頂上的一座在建道觀,告訴我說,那就是仙隱觀。我們先去萬魁塔上看日出,回來再來去觀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公路上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順著這條路,前面就到了萬魁塔。</p> <p class="ql-block">【資料】萬魁塔,位于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展坪鎮(zhèn)石港村旁,離撫州市區(qū)約10千米,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p><p class="ql-block">萬魁塔身七層,高41.58米,腰圍31.68米,內(nèi)空,外呈六邊形,棱角相稱,層次分明,象一鋼锏倒立。</p><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18日,萬魁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萬魁塔的傳說和來歷</p><p class="ql-block">一、官方歷史記載</p><p class="ql-block">?建造背景?:根據(jù)《臨川縣志》記載,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撫州知府朱如容主持建造萬魁塔。因汝水、臨水交匯于金石山,認為建塔可“鎮(zhèn)水文、聚佳氣”,以保地方安定。</p><p class="ql-block">?重修記錄?: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塔頂?shù)顾拦馐拍辏?839年)重修,使古塔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二、民間傳說</p><p class="ql-block">萬魁塔的民間傳說主要有兩種版本:</p><p class="ql-block">鎮(zhèn)河壓鰲魚?</p><p class="ql-block">明代萬歷年間,臨川招賢鄉(xiāng)(今展坪鎮(zhèn))常遭臨水、汝水泛濫。相傳有地仙路過,稱河中有鰲魚作怪,每五年翻身一次引發(fā)洪水。百姓遂建塔鎮(zhèn)壓鰲魚,自此水患平息。</p><p class="ql-block">定船避災禍?</p><p class="ql-block">另一傳說稱,有道人發(fā)現(xiàn)石港村形似漂流的船,預言將有災禍,建議建塔如“船篙”固定村莊。村民遂集資建塔,終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遠遠的萬魁塔兀的出現(xiàn)在眼前。近到塔前下車,從入口拾級而上。由塔東面窗口可見,紅艷艷的太陽從撫河那邊慢慢的升起來,圓圓的,亮亮的,美美的。</p> <p class="ql-block">從西邊的窗口可見我們的來路和停在路邊上的汽車,不遠處樹林掩映的石港村。</p> <p class="ql-block">如帶的河堤。</p> <p class="ql-block">塔頂供奉的財神。</p> <p class="ql-block">從塔上下來,晨霧漸散,站在塔下可見石港村。</p> <p class="ql-block">看過了萬魁塔,我們從來路往回走約兩三公里,再從右邊岔道走一小段,就到了金石山,就看到了山上的仙隱觀。</p> <p class="ql-block">【資料】仙隱觀是位于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展坪鄉(xiāng)山下村的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建筑,被譽為“修仙秘境”和“歷史瑰寶”。</p><p class="ql-block">仙隱觀坐落于金石山,海拔僅72米,范圍約0.3平方公里,東西走向。金石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充滿靈氣,古時為游覽勝地,周邊有眾多村落和田疇沃野,被稱為“坪上十八村”。</p><p class="ql-block">仙隱觀發(fā)祥于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是撫州最古老的道教建筑。其開山祖師為女仙魏華存,她是道教上清派的第一代宗師,著有《黃庭經(jīng)》,并在金石山構(gòu)筑精舍和法壇,廣傳道教。魏華存仙逝后,被尊封為南岳夫人,金石山也因此被視為道教上清派的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登上金石山,來到仙隱觀近前,因其還屬在建工程,未對外開放,所以拍照留念后即下山而去。</p> <p class="ql-block">隨后我們跟著導航指引,直奔游國恩故里。途經(jīng)撫河橋上,下車觀景。左邊遠望黃昏渡,右邊遠望文昌橋,撫河上煙波茫茫,若隱若現(xiàn),不甚了了,悵然離去。</p> <p class="ql-block">這一段河床,綠草如茵,牛兒成群,寬闊而美麗;清風暖陽,水流歡唱,溫馨而祥和。頗似草原景象,本是江南水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終于到了游國恩故里,就是洪塘游家古村。</p> <p class="ql-block">那么,游國恩是何許人也?</p><p class="ql-block">【資料】游國恩(1899年4月17日—1978年6月23日),字澤承,一作澤丞,齋名槁庵,江西臨川湖南鄉(xiāng)洪塘游家村人。著名楚辭研究專家、文學史家、北京大學一級教授。</p><p class="ql-block">游國恩北大中文系畢業(yè)后,先是回故鄉(xiāng)江西執(zhí)教于中學。民國十八年(1929年),他應邀前往國立武漢大學任國文系講師,講授中國文學史。民國二十年(1931年),聞一多任國立青島大學(即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游國恩被聘任為中文系講師。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游國恩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離開青島南下,就任武昌華中大學教授。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p><p class="ql-block">畢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享譽中外著名的文學史家、楚辭學專家。曾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是享譽中外的《楚辭》研究專家。著有《楚辭概論》《先秦文學》《讀騷論微初集》《天問纂義》等。</p> <p class="ql-block">游國恩故里又是一個怎么樣的地方呢?</p><p class="ql-block">撫州洪塘村游家位于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湖南鄉(xiāng),是國學大師游國恩的故鄉(xiāng)。?游家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景定年間(1206-1264年),游氏家族從南方遷徙而來,至今已有約七百年的歷史。游氏祖上以經(jīng)商為生,主要運輸布匹到云南、貴州等地販賣,從而發(fā)家致富,建造了精美的建筑。自明清以來,游家村涌現(xiàn)了許多杰出人才,如順治戊戌年間的進士游日生、國學大師游國恩、民族畫家游枚谷等。?</p><p class="ql-block">游家村現(xiàn)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歷史的見證。?從清代到民國時期,村中共有12幢建筑物,包括元將公祠、奎緣公祠、游氏宗祠、理學傳芳、游國恩故居、科第、進士第等。此外,還有2眼水井、1口石砌水池、1座門坊、1幢書院和1幢義學堂。這些建筑不僅展示了游家村的歷史文化,也反映了游氏家族的興衰歷程。</p><p class="ql-block">游家村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目前戶籍人口為2107人,常住人口為1820人。村民主要從事養(yǎng)殖業(yè)和種植業(yè),平均年收入為1.42萬元,低于全國水平。2019年6月6日,游家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p> <p class="ql-block">追溯歷史,漢代臨汝建縣,洪塘村屬豫章郡臨汝縣,之后洪塘一直歸臨川湖南鄉(xiāng)所轄。建國后屬大塘鄉(xiāng)。合作化時,由邱坊等8個初級社轉(zhuǎn)為洪塘、帶湖2個高級社。1958年成立洪塘、帶湖2個大隊,1968年合并稱洪塘大隊。1984年8月改稱洪塘村民委員會。</p> <p class="ql-block">因為我們是自己驅(qū)車前往,沒有導游,進得村里,幾經(jīng)詢問,大致知道路徑。當時還有一個80多歲老婆婆熱情的帶我們前往。只是她也說不清楚子丑寅卯來,所以我們只是隨意游玩參觀。只有少數(shù)幾幢房子掛了牌的我們知道歸屬主人,大部分都是分不清楚的。印象中,只感覺村里的古建筑保護的還比較完好。所以就邊看邊拍些照片,以為紀念。</p> <p class="ql-block">荒廢的游家小學。</p> <p class="ql-block">未加修繕保護的破舊房子。</p> <p class="ql-block">村民新建的現(xiàn)代化新房,見證歷史的滄桑巨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嘉鱼县|
峡江县|
沧州市|
台山市|
霍州市|
崇信县|
遂川县|
万全县|
卢氏县|
易门县|
鄱阳县|
岐山县|
琼中|
恩平市|
富源县|
布尔津县|
彝良县|
岐山县|
略阳县|
西吉县|
张家川|
龙井市|
诸城市|
桐柏县|
茶陵县|
田东县|
伊金霍洛旗|
崇义县|
威信县|
揭东县|
SHOW|
海安县|
湘阴县|
潼南县|
乌苏市|
海宁市|
汶上县|
新津县|
临桂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