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走在滇東南,一定要到建水</p><p class="ql-block">感受一下名副其實的古城氣息。</p><p class="ql-block"><b>千年古邑夢回廊,朝陽樓臺展輝煌, </b></p><p class="ql-block"><b>精巧紫陶煙火氣,古韻今風共悠揚。</b></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間的建水古城,歷經(jīng)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 見證了無數(shù)興衰與變遷, 至今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在那大街小巷中能感受到鮮活的生活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古稱步頭,亦名巴甸,位于云南省昆明以南,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qū)。</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南詔時期,唐元和年間曾在此駐惠利城屬通海都督, 元代時建水成為云南的一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設建水州,明代改為臨安府, 并在明洪武年間將土城擴建為磚城, 形成了現(xiàn)有的古城格局。清代建水繼續(xù)繁榮發(fā)展, 設立了多個書院, 成為云南科舉考試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文獻名邦‘’,‘’滇南鄒魯‘’,可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雄偉的朝陽樓迎接著建水古城的每一個日出,看著他是否有些似曾相識,當?shù)厝蓑湴恋胤Q朝陽樓為‘’小天安門‘’。</p> <p class="ql-block">朝陽樓城外</p> <p class="ql-block"> 朝陽樓作為古城的地標性建筑, 歷經(jīng)六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仍舊巍然屹立, 是建水古城唯一保留下來的古城樓, 是建水古城的歷史見證。朝陽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比北京天安門早28年,占地2312平方米, 城墻南北綿延77米, 東西橫跨26米,氣勢恢宏,雄鎮(zhèn)東南。</p> <p class="ql-block">朝陽樓城內(nèi)</p> <p class="ql-block">玉皇閣</p> <p class="ql-block"> 玉皇閣?位于建水縣桂林街中段,占地面積約4600平方米,玉皇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為道教建筑,因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而得名。現(xiàn)存建筑為三進院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八年重修正殿,白馬寺(又稱觀音寺)并入其間,形成了佛道兩教共存的獨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 玉皇閣后院內(nèi)有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聳入云的高塔,</span>呈四方形,塔高20余米,是一座17層密檐式方形實心磚塔,保存完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元代,原名白塔,明代重修,改名為崇文塔。</span></p> <p class="ql-block">崇文塔</p> <p class="ql-block">院內(nèi)的建水書畫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唯一的十七孔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滇南最美的橋,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橋鎮(zhèn)鎖雙龍,此橋成為建水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雄姿中透著峻俏與秀麗,展示著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是一座雙閣十七孔大石拱橋,坐落在建水城西,瀘水與塌村河的會合處,因兩河猶如雙龍蜿蜓盤曲而得名“雙龍”橋,石橋連接古城與周邊地區(qū),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當時只是在瀘江上建石橋三孔,后因瀘江、塌沖河水泛濫,河床逐漸加寬,三孔小橋不能橫貫兩岸,即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續(xù)建十四孔,與原建的三孔橋首尾相連,合為一體,故又稱“十七孔橋”。橋高9米,初建三孔寬5米,后建十四孔寬3米。</p><p class="ql-block"> 樓閣臺座將全橋分為兩段,樓閣以西有6孔,樓閣以東有10孔,樓閣臺下一孔。東西兩段橋的結構與形式相同,橋面上鋪砌青石板,兩側(cè)有青石砌成的欄桿。橋面寬均為3.50米,西段橋長48.00米,東段橋長80.00米,臺座長20.00米,橋梁全長148.00米。</p> <p class="ql-block">三孔橋與十四孔橋的結合部</p> <p class="ql-block"> 橋上原建有樓閣三座,中間一樓蔚為壯觀,高約20米,方形三重檐歇山頂,琉璃黃瓦,底層為橋面通道。頂層建小樓一楹三間,呈“山”字形排列,二層順勢在四角隆起四個小頂。整座樓閣架層疊梁,飛檐交錯,雕梁畫棟,新穎別致。此樓閣樓中有樓、檐外有檐、雕琢精美。</p> <p class="ql-block"> 橋西端樓亭為二層,重檐攢尖頂,與中間高樓相輝映。東端樓亭已在戰(zhàn)火摧毀。</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以其廊橋建筑風格、飛檐式閣樓和精巧的石拱設計,被譽為中國古橋的杰作之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列為全國大型古橋代表,堪稱滇南地區(qū)乃至中國古橋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園</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當?shù)剜l(xiāng)紳朱渭卿弟兄所建。建筑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呈“縱三橫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有致,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結構精巧、布局考究。</p> <p class="ql-block"> “中將第”花廳內(nèi)懸掛的匾額,紀念朱朝瑛參加辛亥革命臨安起義后獲中將銜。</p> <p class="ql-block">梅綰</p> <p class="ql-block">蘭庭</p> <p class="ql-block">竹園</p> <p class="ql-block">菊苑</p> <p class="ql-block">含玉樓</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內(nèi),一步一景,美不勝收。老宅門窗上的雕畫、石護欄上的吉祥花鳥,無不透露出文人的閑情雅致,不僅有著江南園林的精美雕梁畫棟,還融合了文人墨客對梅蘭竹菊的雅致追求,同時又不失滇中的田園野趣。</p> <p class="ql-block">水上戲臺</p> <p class="ql-block">朱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四水歸堂</p> <p class="ql-block">走進朱家的白鹿書屋</p> <p class="ql-block"> 走進朱家花園就如同進入了迷宮式建筑群,整組建筑陡脊飛檐,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它內(nèi)雅外秀,層次漸進,環(huán)境清幽、結構統(tǒng)一,是內(nèi)地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朱家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 在朱家花園內(nèi),還有一個展廳,詳細展示了朱氏家族的興衰史。從朱家先人自湖南移民到臨安,到購置田產(chǎn)、開辦酒坊、經(jīng)營錫礦發(fā)家,再到響應辛亥革命起義,經(jīng)歷了晚清亂局、軍閥混斗、抗日烽火,最終家道敗落。如今,家宅依舊,但朱家人早已散落。朱家花園不僅僅是一座家宅,它也是朱氏家族和建水古城部分歷史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滇南第一井”的建水大板井?(又名溥博泉),是建水縣最具代表性的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139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相傳由明朝筑城將軍徐伯陽率兵士開鑿,因此民間有“先有大板井,后有臨安城”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井口直徑約3米,由六塊弧形石板與石柱鑲嵌而成,井深約5米,井水清澈透亮,冬暖夏涼,甘甜潤口。井水經(jīng)久不涸,當?shù)鼐用裰两癖A籼崛【牧晳T,每日取水者絡繹不絕,形成“西門水”叫賣的文化景觀。大板井是建水城的生命源泉,也是建水古城歷史的一個鑒證。</p> <p class="ql-block">“我也提一桶水!”</p> <p class="ql-block"> 水好豆腐香,大板井對面的豆腐坊,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p> <p class="ql-block"> 米軌小火車,被稱為“鐵路活化石”。建水火車老站又稱臨安火車站,是100年前修建的云南窄軌鐵路的一部分。現(xiàn)在仍有一趟火車每天到達和出發(fā),但只做觀光旅游之用,已經(jīng)失去了實際的運輸作用。 當年法國人設計修建的站房和機車倉庫仍然保存完好,鐵路也保留著曾經(jīng)的窄軌。在100年前貧窮落后的滇南地區(qū)能夠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實屬不易。 雖然建水已經(jīng)有了新的車站,但老車站仍能完整的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幸運。</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觀光小火車全程12公里左右,全程四站,臨安﹣十七孔橋﹣鄉(xiāng)會橋﹣團山民居,都可以下站游覽。</p> <p class="ql-block">貝山陶莊</p> <p class="ql-block"> 貝山陶莊位于建水縣臨安鎮(zhèn),由紫陶非遺傳承人向炳成耗時十一年,用廢棄紫陶和石頭搭建而成,以展示建水的紫陶文化藝術。整個陶園風格似歐式古堡,充滿異域風情。</p> <p class="ql-block"> 走進貝山陶莊便進入了陶罐堆砌的世界,一座座神秘城堡等你去探尋,進進出出,上上下下,讓你感受到泥土與火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陶藝景觀獨樹一幟?,陶莊用數(shù)以萬計的陶罐和原生石塊堆砌成紫陶城堡,窯洞式場景復原了制陶工藝流程,陽光下陶器紋路如歲月刻痕,釉色流轉(zhuǎn)間盡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魅力。</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好象是一座被遺忘的古城,她低調(diào)內(nèi)斂,她既保留了完整的古城風貌,古色古香的建筑、橫跨兩河的古橋,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構建出了別具特色的美麗的風景。</span>仿佛時光倒流,人們還在朝陽樓前穿行,還在古井打水,還在古橋上行走,老人圍坐路邊端著紫砂壺喝茶、吃烤豆腐、曬太陽,慢節(jié)奏的生活讓人羨慕,市井煙火氣中透著浪漫悠閑和治愈身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是一座有情,有趣,有故事的小城,真的讓人流連忘返,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文編 海藍藍HL(部分資料源于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圖攝 <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藍藍HL</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景音樂 時光慢悠悠</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辽阳县|
博罗县|
道孚县|
阿克陶县|
四川省|
盘锦市|
凉城县|
石河子市|
普宁市|
苏州市|
阿合奇县|
潮州市|
靖远县|
休宁县|
久治县|
朝阳县|
商水县|
稻城县|
贡嘎县|
山西省|
海安县|
海伦市|
南丰县|
新宁县|
金阳县|
康乐县|
米脂县|
达日县|
德江县|
万州区|
禹州市|
闽清县|
唐河县|
金乡县|
黔江区|
弋阳县|
曲阜市|
杭州市|
溧水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