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人,愛吃面,是出了名的。來到蘇州,每到飯點,到處打探,哪有合適的面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路過拙政園,獅子林,傍晚的時候,就走到了平江路夜市。</p><p class="ql-block"> 在夜市街口,碰到一個黃包車師傅,向他打聽正宗的蘇式面館。這位師傅說,在老城區白塔東路,有家面館叫奧灶面館,是網紅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讓他拉我過去,路上與他邊走邊聊。原來這位劉師傅來自蘇北,很早就來蘇州拉黃包車。他幾乎吃遍了蘇州街邊的小面館,懂得好賴。他說蘇式湯面精髓在湯。需要半夜起來用骨頭熬湯,湯清而不油。早些年一般就是爆魚,爆鱔,燜肉“澆頭”,現在多達幾十種。蘇式湯面是過橋面,先喝口湯再拌澆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沒走半里路,就來到了面店門口。劉師傅說,今天人不多,大多時,是需要排隊的。進店后,看到店鋪不大,裝飾也簡單,服務臺掛著木牌價格表,有四五張方桌,還有專門的發面處,墻上有電扇,干凈整潔,隨性自然,正是街邊”螥蠅”小店的標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服務員推薦一款鹵鴨澆面,服務員對我說:“把鹵鴨放到面里悶一會再吃,味道就出來了。”</p><p class="ql-block"> 用筷子攪動著面,淡淡的清香味就撲鼻而來。喝了兩三口湯,整個口腔都溢滿清香。先吃一口鹵鴨,再吃一筷子面,鴨肉松軟,面條筋道。鴨肉無需多咬,面卻要多嚼,才能順暢入肚。不一會兒,一碗面就吃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蘇式面,當地人叫做過橋面。形狀就像北方人吃的掛面。但吃起來,比掛面更加的勁道有彈性。蘇式面的做法只有一種,變化在“澆頭”上,就是說澆的鹵有一二十種,做法十分考究。山西的面,變化在面的做法上,足有幾十種。而鹵則是隨性而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天的時間里,吃了三次蘇式湯面,不同的澆頭,不一樣的感受,澆頭的地道,面條的勁道,是有別于山西面的另一種味道,足以讓山西人稱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金溪县|
德令哈市|
盐城市|
新晃|
乌兰察布市|
张家港市|
马龙县|
阿坝|
平果县|
怀化市|
施秉县|
河津市|
社会|
镇康县|
拉萨市|
石棉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云霄县|
揭阳市|
尚义县|
桂阳县|
保康县|
健康|
长汀县|
安乡县|
普洱|
孝义市|
楚雄市|
丹东市|
丹江口市|
浦县|
古浪县|
鹿泉市|
巴青县|
孝义市|
同德县|
奉新县|
永宁县|
夏邑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