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將至。</p><p class="ql-block"> 空氣中正漸漸氤氳起越來越濃烈的哀思愁緒。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掃墓祭祖,是心靈深處唯一最最虔誠的大事了。</p> <p class="ql-block"> 祭奠、掃墓、燒紙錢、壓墳頭紙,這些看似簡單的儀式,卻是連接生者與逝者的情感紐帶。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先人的敬重與思念;每一張紙錢,都承載著無盡的牽掛與緬懷。當然,這與清明同樣重要的寒衣節相比,儀式感更強。那天除了不用壓墳頭紙外,別的祭奠程序大抵相似。但這兩個節氣,都是后人向先人表達關懷與思念的莊重時刻。</p><p class="ql-block"> 伴隨著清明節腳步的越來越近,我的思親情緒也愈發濃烈。</p> <p class="ql-block"> 奶奶和爸爸的墳地,就在渭南臨渭區南塬姜太公釣魚臺遺址下的田地里。兩塊墓碑,靜靜佇立在G310國道南側一隅,守望著不停步流逝的時光。兩座墳地,前臨河水,背倚高山,仿佛天地間的靈氣都匯聚于此。在風水家眼中,這里無疑是絕佳的風水寶地。</p><p class="ql-block"> 以國道為界,南面一隅,是緩緩隆起的苔原,如大地舒展的脊梁,偌大的姜太公釣魚臺遺址,獨擎在群峰之間,如一個直徑百米的巨大圓磨盤;北側一隅,則是平坦如砥的渭河谷地,孕育著生命的希望。坐南向北的兩個墓碑,隔著蜿蜒如弧線的國道,不言不語地遙望著北面日夜奔流不息的渭河。河水滔滔,帶著無盡的故事,不舍晝夜,轟鳴著向東流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得早,墳地設在緊挨國道的姑姑家那片自留地里。小時候,奶奶是我的保護神,我是她的跟屁蟲。她那溫暖的懷抱和慈祥的笑容,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無數個夜里,我在奶奶的輕輕哼唱的眠歌聲里沉入夢鄉。如今,站在奶奶的墳前,那些過往的畫面依舊如潮水般涌上心頭。生前身為渭南市著名書畫大家的爸爸離世晚奶奶28個春秋,墳地就在奶奶墳地南面坡上的陵園中。這兩座墳,位置呈正南正北一條直線,與姜太公釣魚臺的中軸線重疊。</p><p class="ql-block"> 站在奶奶墳前南望,穿過茂密的樹叢,黃土梁上爸爸的墓碑清晰可見?;秀遍g,我仿佛看見老爸正站在高處拱手靜立,默默守護著奶奶。他們母子相守的畫面,給我一種難以言喻的慰藉,讓我在這紛繁的世間,有了一份踏實的寬懷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姑姑家就在國道北面不遠的村子里。站在姑姑家后院朝南看,巍峨的太公釣魚臺橫亙眼前。那些遠去的過往,親人們團聚在姑姑家寬敞的院子里,手舞足蹈,其樂融融。如今,有的親人雖已離去,但那份親情的溫暖卻從未消散。我想,奶奶和爸爸,若他們母子泉下有知,定會熱切地回望親人的家園,思念著在世的我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時間上算,奶奶去世于1988年,距今已37載;爸爸去世于2016年,眼看就整整9年。母子倆相隔28年泉下重逢,讓人對“光陰荏苒,歲月如刀”這些詞語的內涵感同身受。時間,真的像朱自清筆下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悄無聲息卻又無情地流逝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在這歲月的長河中接續奮進,如同那永不停歇的渭河之水,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清明節掃墓和寒衣節送寒衣,不僅是祭拜先人的日子,更是親人們團聚的時刻。每逢此時,我們總會先去姑姑家坐坐。大家圍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相互大量時間只能躺在床上,彼此祝福。那濃濃的親情,在溫馨的話語中流淌,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年85歲依舊健在的媽媽,最后一次跟隨我們清明時節上墳祭拜,早已是在8年前爸爸過世的頭周年的事了。眼下的她,因股骨頭置換手術術后恢復不力,幾乎出于半癱瘓狀態,清明和寒衣兩個節日自然就無法前去祭奠了。好在她的精神狀態很好,胃口好,睡眠足,令人欣慰。</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從那時起,清明時節上墳,就成了我們做兒女的每年必做的大事情。</p><p class="ql-block"> 站在墓前,我會輕聲訴說著生活中那些令人歡欣鼓舞的新收獲,講述孩子們的新進步,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分享兒孫們的榮耀與成長,并藉此告慰先人,激勵來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帶著欲說還休的心情,我輕輕寫下一首七律《清明祭》抒懷。詩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明又至雨紛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灑落人間淚幾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碑立南塬思舊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遮遠岫訴離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煙繚繞懷親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酹酒傾杯念祖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冢畔黃花凝露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陰陽兩隔愛悠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們在緬懷中懂得珍惜;清明,是一次親情的匯聚,讓我們在思念中感受溫暖;清明,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讓我們在奮進中不忘初心。在這慎終追遠的日子里,我們與過去對話,與未來相約,帶著先人的期許,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p><p class="ql-block"> 魏勇 作于2025年3月27日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魏勇,筆名遠鴻時有聲。陜西渭南華州人,供職于農行陜西研修中心。中國金融作協和中國農業銀行作協會員,書協會員。《金融文壇》雜志社書畫院理事。立志于文學和書法,2024年起入駐《齊魯晚報》“壹點”發表作品。發表作品散見于《金融博覽》、《三賢文苑》、《金融文壇》、《西部文學》、《中國風》等雜志及各大網絡媒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永泰县|
美姑县|
泰兴市|
隆德县|
新宁县|
长子县|
乌兰察布市|
筠连县|
道真|
靖州|
同仁县|
黄大仙区|
通州市|
石狮市|
滁州市|
金寨县|
双鸭山市|
丰镇市|
正定县|
凌云县|
宁阳县|
长春市|
容城县|
包头市|
泊头市|
仪征市|
土默特左旗|
高雄县|
兰西县|
始兴县|
十堰市|
介休市|
临清市|
张掖市|
仪征市|
上思县|
四子王旗|
松潘县|
阿荣旗|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