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 名石 維忠 豐禾</p>
<p class="ql-block">編輯豐禾</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我們踏上返程之途,在徐州短暫中轉。這座全國文明的雙擁之城,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我們。于是,我們決定利用短暫的停留時光,游覽云龍湖、回龍窩、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并瞻仰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徐州云龍湖景區(qū),坐落于江蘇省徐州市市區(qū)西南部,距離市中心僅3千米,是徐州這座雙擁之城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它不僅展現了徐州的自然之美,更承載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云龍湖,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以其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城的獨特地貌聞名遐邇。東靠云龍山,西依韓山、天齊山,南偎泉山、珠山,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湖中路將湖面分為東西兩湖,環(huán)湖路長達13.14公里,寓意著“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四季更迭間,云龍湖的風光層次分明,被譽為“天工美景已如畫,人意雕琢又著花”。</p> <p class="ql-block">云龍湖景區(qū)內文物古跡眾多,北魏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放鶴亭、明代興化寺等歷史遺存,無不訴說著徐州的兩漢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和軍事文化的深厚積淀。</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云龍湖景區(qū),眺望湖對面的山巒與蘇公塔,湖中的水上世界仿佛將人帶入一個夢幻的仙境。站在紫薇花造型的建筑物下,停步于沿湖小道上雕刻歷代名家詩詞的石柱前,遠望萬人浴場的湖面,滿園的桃花與海棠花競相綻放,令人心曠神怡,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云龍湖景區(qū)通過精心打造,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成為徐州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典范,彰顯了這座城市對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紫薇花標志建筑,以其獨特的造型和寓意成為景區(qū)的一大亮點。紫薇花作為徐州市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持久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愛情的浪漫、友誼的珍貴,以及美麗與好運。它不僅裝點了云龍湖的景色,更傳遞著徐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紫荊花,又名滿紅條、紫花樹,其花語寓意親情與家庭和睦。那一簇簇緊密相依的花朵,仿佛訴說著徐州這座雙擁之城的和諧與溫馨,展現出一幅和和美美的祥瑞畫卷。</p> <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巍然矗立于鳳凰山東麓。紀念塔塔體由回廊、角亭環(huán)抱,塔基左右各為解放軍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塔四周的圍廊刻有劉少奇、江澤民等領導人的題詞,以及3萬余名烈士的名錄,鑲嵌著反映淮海戰(zhàn)役的大型陶瓷壁畫。紀念塔高38.15米,面東朝陽,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鑲嵌著毛澤東題寫的“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氣勢磅礴。塔正面上方的圓形塔徽由五角星、兩支相交的步槍、松籽和綢帶組成,下方碑文由張愛萍撰寫,陳毅修改定稿,以簡短的767字概括了淮海戰(zhàn)役的經過與意義。</p> <p class="ql-block">紀念塔碑文共700余字,氣勢恢宏,感人至深,書法遒勁有力,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與精神價值。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塔名,更是賦予了這座紀念塔無與倫比的歷史意義。</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碑文:</p><p class="ql-block">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qū),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決戰(zhàn)勝利展開之際發(fā)動的…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毛澤東同志偉大軍事思想的光輝體現,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艱苦奮斗、英勇善戰(zhàn)的結果。戰(zhàn)役中,參戰(zhàn)部隊全體指戰(zhàn)員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毒氣,冒風雪,涉冰河,架人橋,闖火陣,逐村逐屋激戰(zhàn),一溝一堡爭奪,前赴后繼,奮不顧身,表現了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被解放的蔣軍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二百萬民兵、民工,冒槍林彈雨,忍風雪饑寒,千里遠征,隨軍轉戰(zhàn),對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p><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烈士們的高風亮節(jié)激勵著我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yè)中奮勇前進!</p><p class="ql-block">英雄們的偉大業(yè)績與日月爭輝!</p><p class="ql-block">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p> <p class="ql-block">碑文內容深刻,語言鏗鏘有力,生動再現了淮海戰(zhàn)役的壯烈場景。參戰(zhàn)部隊全體指戰(zhàn)員英勇善戰(zhàn),被解放的蔣軍士兵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二百萬民兵、民工隨軍轉戰(zhàn),為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無數優(yōu)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英雄事跡與日月爭輝,革命精神萬古長青。</p> <p class="ql-block">紀念塔兩側的浮雕是雕塑家劉開渠指導創(chuàng)作的,共塑造55個人物形象。北側浮雕刻畫了人民群眾肩挑、身背、車推、馬馱支前的場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位于徐州,是這座城市雙擁文化的象征之一。紀念館通過豐富的展品和詳實的史料,生動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人深刻感受到人民戰(zhàn)爭的偉大偉力。</p> <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領導人群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后人銘記先烈的英勇事跡與偉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中原野戰(zhàn)軍和華東野戰(zhàn)軍以及其他軍區(qū)部隊與地方武裝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qū)域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史上一次輝煌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役,加速了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戰(zhàn)役的勝利為解放南京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進一步推動了全國的解放進程?。</p> <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第一階段,碾莊戰(zhàn)役,主要目的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p><p class="ql-block">第二階段,雙堆集戰(zhàn)役,主要目的就是殲滅黃維兵團。</p><p class="ql-block">第三階段,陳官莊戰(zhàn)役,主要目的就是殲滅邱清泉兵團。</p><p class="ql-block">淮海戰(zhàn)役全殲國民黨軍1個“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qū)的部隊,共56個師55萬余人。此役使國民黨在中原和華東戰(zhàn)場上的精銳師團喪失殆盡,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q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集團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p> <p class="ql-block">雙擁之城的歷程</p> <p class="ql-block">“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qū),始建于清朝,最老的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其名稱“回龍窩”源于地勢低洼,雨水倒流難泄,俗稱“回流渦”,后諧音演變?yōu)椤盎佚埜C”。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在此迷途折返,為這一名稱增添了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回龍窩是一個充滿古韻風情與現代活力的地方,傳統(tǒng)與時尚在這里交融,歷史與未來在這里碰撞,成為徐州這座雙擁之城的一張亮麗名片,非常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回龍窩街區(qū)入選了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qū)名單,是蘇北唯一獲得“國字號”認證的街區(qū),彰顯了徐州在文化保護與旅游發(fā)展方面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一日游徐州,心中感慨萬千。這座美麗的雙擁之城,以其絢麗多彩的文化歷史和人民戰(zhàn)爭的偉大精神,深深感染著每一位游客。在這片幸福家園與美好城市中,信仰的力量與青春的激情永遠激蕩在我們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马公市|
西昌市|
潜山县|
阿拉善盟|
攀枝花市|
通州区|
盱眙县|
八宿县|
湘潭市|
昔阳县|
江阴市|
洛隆县|
琼海市|
昌宁县|
类乌齐县|
信丰县|
石首市|
康马县|
阿拉善右旗|
樟树市|
海阳市|
宝应县|
寻乌县|
安溪县|
北宁市|
土默特右旗|
远安县|
木兰县|
赤峰市|
彰化市|
工布江达县|
西林县|
修武县|
浙江省|
泰来县|
陕西省|
黄山市|
宜兰县|
平南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