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紫林鴿是全球性易危鳥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僅棲息在海南島和西藏南部。2024年2月在海南番加自然保護區被首次記錄。這次在海南番加保護區的公路邊野拍到了紫林鴿,而且是有飛版記錄太幸運了,順利加新。</p> 紫林鴿(英文名:Pale-capped Pigeon,學名:Columba punicea),是鴿形目鳩鴿科鴿屬的鳥類。分布于印度東北部至東南亞的大型鴿類。主要棲息在次生林區邊緣或隱匿于樹葉稠密處,以漿果、無花果為主食,兼食植物種子及谷物。 成年紫林鴿體長36至41厘米,體重370至510克。頭部前額、頭頂和頸背呈銀灰色,額頭在側面觀察時明顯傾斜;喉部和頸部為棕色,帶銅色光澤,逐漸變為下體較暗的紫棕色;頸側和背部有紫色和青銅綠色的虹彩光澤;肩部、背部、上臀部和大部分翼覆羽呈深紫色栗色,新羽毛邊緣帶紫色虹彩;下臀部灰黑色,所有羽毛帶有綠紫虹彩;尾羽和次級飛羽內側深褐色;主飛羽和次級飛羽外側黑色;尾羽黑色;眼睛奶油黃色、黃褐色、橙黃色或橙紅色;眼周皮膚灰紫色或紫羅蘭色;喙基部和蠟膜為紫羅蘭色,其余部分象牙色或淡角質色;腿為鮮紅紫羅蘭色或紫紅色,爪為淡黃色或白色。雌鳥體型較小,顏色較暗淡;頭部灰色區域更深,帶有棕色、紫色或淡紫色光澤。幼鳥顏色更暗淡,偏棕色,翼覆羽和肩羽邊緣為赤褐色。 紫林鴿棲息于山地林區或次生林區邊緣,單獨活動或小群體出現。食性以果實為主,包括無花果、Litsea nitida、L. monopetala、Syzygium cumini、Strychnos nux-vomica、Bambusa arundinacea、Phyllanthus屬植物和Trema orientalis的果實。亦在稻田、小米、野豌豆和玉米田中尋找種子。常在單個個體或小群體中被觀察到,有時會聚集30至40只的群體在結果樹或竹林中覓食。 紫林鴿與同類物種相比,紫林鴿的顯著特征在于其獨特的銀灰色頭部,尤其是雄鳥的頭部。雌鳥頭部顏色較暗,光澤較少,有助于在野外辨識。 紫林鴿繁殖季節通常在5月至8月,高峰期在7月。巢由細枝構成,位于離地面較低處,一般不超過6米,常見于高大的灌木叢或竹子中。每窩產一枚白色蛋,極少數情況下產兩枚。 紫林鴿分布于東洋界,包括印度東北部至東南亞,具體包括東印度、西孟加拉、阿薩姆山谷、阿薩姆南部山區、緬甸局部地區、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曾經在東南亞西藏和海南島有記錄,但在1997年至2004年的森林鳥類調查中未能找到。 紫林鴿的全球數量估計少于10,000只成熟個體,由于棲息地喪失和狩獵威脅,相信其數量正在減少。UCN:VU(易危)。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列為二級保護動物(2021.02.05)。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懂鳥》和網絡,圖片為作者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將圖片下載另做他用、截圖轉載,如欲轉載,請一定注明出處,且禁止改變原創風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黑山县|
马山县|
汉寿县|
临澧县|
大关县|
封丘县|
河南省|
博野县|
辽阳市|
承德县|
克山县|
兰坪|
马鞍山市|
兴化市|
阳春市|
利辛县|
淅川县|
汤阴县|
弋阳县|
韶关市|
瓦房店市|
通化县|
淳安县|
澎湖县|
哈巴河县|
镇原县|
平昌县|
德州市|
徐汇区|
清水河县|
元谋县|
定兴县|
关岭|
攀枝花市|
卫辉市|
耿马|
祁东县|
舒兰市|
东乡族自治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