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荊州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時期,它是大禹治水時“割地布九州”的九州之一,以境內荊山得名。夏朝的西戎部落聯盟對江漢平原進行了遠征,土著三苗潰散,遷從于蠻荒之地。以東夷部落聯盟為主體建立起來的商王朝繼續自中原南進,納江漢平原為其“南土”,西周初受封為諸候,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此后,楚人在荊山漢水間繁衍生息,篳路藍縷,勵精圖治,奠定了楚國興盛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荊州城墻,始建于東漢時期,最初為土城。之后各朝都有拆建?,F有的荊州古城墻是清順治三年(1646年)依舊基重建的,墻高近9米,厚約10米,周長11.03公里,東西長,南北短,城墻、城門、敵臺、堞垛等均保存較好。</p><p class="ql-block"> 清明時節,與好友一起游玩了荊州。先拜關帝廟,后便沿附近的南門步道登上城墻,頓時覺得清明景和,蜿蜒的護城河,與城墻勾勒出畫卷的輪廓,櫻花,海棠花,紫藤花等,或高或低的競相綻放,一步一景,步步有香,淡雅的隨著微風沁入心脾,大有歲月靜好的感受;然遠處高大的吊機正努力的把高樓往上拔起,似乎時間被快馬加鞭的催趕著,不敢遠眺。沿著城墻蜿蜒向前,不久便到了賓陽樓,游人多了起來,各種拍照達人,身穿楚文化服裝,或左顧或右盼,仿佛有穿越時空的畫面,城墻下小販的叫賣聲,賣唱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煙火氣有點大的味道,從東門進來,就是張居正大道,明萬歷首輔就生于此。</p><p class="ql-block"> </p> 關帝廟 <p class="ql-block"> 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在關帝廟里記載應為“大義失荊州”,這倒是符合從帝到民對關羽的敬重。</p> 荊州城墻.從南門走到東門 荊州博物館 <p class="ql-block"> 楚國以西周禮制為尊,尊卑有序,等級森嚴。禮制重要載體的青銅禮器,被廣泛地使、喪葬、朝聘、征伐、宴享、婚冠等禮。早期達到了青銅器文明的頂峰,中期以型,形成了“重食”的禮制,列鼎制度逐漸達到鼎盛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銅人推磨</p> <p class="ql-block"> 東周時期,“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的思想較為流行。人們企望死后靈魂能夠升天,需要借助龍、鳳、虎、鹿等神獸(烏)的神力,楚人認為它們具有溝通天地、興瑞辟邪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玉龍人烏佩兩側為相向而立的雙龍,龍背上各站立一小鳥,玉人頭頂一絢索紋圓環,雙手分別按二龍腹部。龍上下頜飾綯索紋,龍身有人字形骨節紋,龍尾站立小烏等特征都流行于楚式玉龍佩。</p> 開元觀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的開元觀,現在呈現的是清朝復建的。</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博物館已經是中午時分了,便在開元觀前的涼亭午餐,亭中擺放了一個5米多長的巨型食馬槽。</p> 荊州.楚王車馬陣 <p class="ql-block"> 楚王車馬陣蔚為壯觀,天子駕六的陪葬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楚國800年,生生不息,在中華文明史中書寫了輝煌的篇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义马市|
育儿|
中西区|
盘山县|
永德县|
湄潭县|
竹溪县|
清苑县|
名山县|
镇安县|
横峰县|
武汉市|
山阴县|
浦城县|
涞源县|
徐州市|
惠安县|
长沙市|
汉寿县|
息烽县|
安龙县|
贞丰县|
长顺县|
开鲁县|
怀安县|
赣榆县|
大连市|
深州市|
北辰区|
斗六市|
两当县|
镇远县|
安乡县|
和林格尔县|
绿春县|
仁化县|
通州市|
麟游县|
庆城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