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埃及凱特貝城堡(Citadel of Qaitbay)</p><p class="ql-block"> 凱特貝城堡是埃及亞歷山大市的地標性建筑,融合了歷史、建筑與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凱特貝城堡建于公元1480年,由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凱特貝下令建造,旨在抵御土耳其的入侵。其特別之處在于,城堡的建造材料取自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亞歷山大燈塔的廢墟。亞歷山大燈塔原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高122米,曾作為古代航海者的重要指引,但因多次地震損毀,最終在15世紀被完全拆除,其石材被用于城堡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城堡為長方形阿拉伯式堡壘,占地約2萬平方米,三面環繞高大城墻,并設有半圓形塔樓和防御工事。例如,城堡大門的天花板設計有洞口,可從上方向入侵者投擲火石或熱油,體現了中世紀軍事建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建筑融合了佛羅倫薩與土耳其風格,頂部曾有一座海神波塞冬的雕像(現為清真寺圓頂)。內部現設有清真寺和航海博物館,展示埃及海洋歷史文物。</p><p class="ql-block"> 城堡臨地中海而建,從城墻可眺望蔚藍海景、游艇港口以及現代建筑如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獨特造型(形似“海上日出”)。西側防波堤的驚濤拍岸與落日余暉下的城堡尤為壯美。</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圖書館</p><p class="ql-block"> 歷史背景與建立</p><p class="ql-block"> 起源:亞歷山大圖書館始建于托勒密王朝時期,由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前283年)提議并啟動,實際建成于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2-246年)統治時期。其靈感可能源自亞里士多德的雅典學園(Lyceum),旨在匯集全球知識,成為古代世界的學術中心。</p><p class="ql-block"> 發展:鼎盛時期在托勒密二世、三世統治期間,通過強制征用停靠亞歷山大港船只的書籍、復制并留存原件等方式,館藏迅速擴大。館內還設立子館Serapeum(塞拉皮斯神廟),存放公共可借閱的副本,形成“內館”與“外館”的雙層體系。</p><p class="ql-block"> 館藏與管理</p><p class="ql-block"> 規模:館藏達40萬至70萬卷軸,涵蓋希臘、埃及、波斯、印度等多國文獻,包括亞里士多德手稿、荷馬史詩、《幾何原本》真跡等珍貴孤本。</p><p class="ql-block"> 分類與編目:學者卡利馬科斯(Callimachus)首創按主題分類的《Pinakes》(目錄表),成為最早的圖書館分類系統,影響后世千年。</p><p class="ql-block"> 學術中心:聚集了歐幾里得、阿基米德、希羅菲盧斯等頂尖學者,兼具研究、教學、翻譯功能,推動了科學、醫學、文學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毀滅與爭議</p><p class="ql-block"> 多次劫難:其毀滅原因眾說紛紜,包括:</p><p class="ql-block"> 凱撒戰火:公元前48年羅馬軍隊燒毀港口倉庫,可能波及部分藏書。</p><p class="ql-block"> 宗教沖突:公元391年基督教徒摧毀Serapeum子館,但主館此時或已衰敗。</p><p class="ql-block"> 長期衰落:后期托勒密統治者減少資助,加之戰亂頻發,圖書館逐漸荒廢,最終在3世紀末的戰爭中徹底消失。</p><p class="ql-block"> 文明損失:大量孤本焚毀,如埃及大祭司《埃及史》30卷手稿,導致古埃及部分歷史與文化的永久斷層。</p><p class="ql-block"> 現代重建(新亞歷山大圖書館)</p><p class="ql-block"> 2002年重建的新館位于原址附近,建筑呈傾斜圓柱體,屋頂為半圓形穹頂,象征“文化之光”。外墻刻有50種古老文字符號(包括漢字),體現多元文明融合。館內設主閱覽廳、博物館、天文館等,藏書量達800萬冊,現藏約200萬冊。</p><p class="ql-block"> 定位:不僅是圖書館,更是綜合科研機構,延續古代開放學術精神,被譽為“埃及文化燈塔”。</p> <p class="ql-block">蒙塔扎宮花園</p><p class="ql-block"> 蒙塔扎宮花園位于埃及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東部海濱,緊鄰地中海,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別名:又稱“夏宮”(Summer Palace),曾是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King Farouk)的避暑行宮。面積:花園占地約150英畝(約60公頃),融合皇家建筑與自然景觀,是亞歷山大最著名的休閑勝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原建筑:最初由埃及赫迪夫(總督)阿巴斯·希爾米二世(Abbas Hilmi II)于1892年建造,作為奧斯曼風格的狩獵行宮。</p><p class="ql-block"> 1923年擴建,國王福阿德一世(Fuad I)增建了更大規模的薩拉姆利克宮(Salamlek Palace)和哈拉姆利克宮(Haramlek Palace),后者為王室家族住所。1952年埃及革命后,王室被推翻,宮殿部分區域改為酒店和博物館,花園對公眾開放。</p><p class="ql-block"> 建筑與景觀特色</p><p class="ql-block"> 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 薩拉姆利克宮:以土耳其-佛羅倫薩混搭風格為主,紅頂白墻,拱形門窗,現為豪華酒店(蒙塔扎宮酒店)。</p><p class="ql-block"> 哈拉姆利克宮:融合文藝復興與新古典主義元素,現為博物館,展示王室生活物品。</p><p class="ql-block"> 花園設計:</p><p class="ql-block"> 植物景觀:遍植棕櫚樹、松柏、九重葛等熱帶植物,形成林蔭步道與開闊草坪。</p><p class="ql-block"> 海濱風光:花園延伸至地中海沿岸,設有觀景臺、石橋和私人海灘(部分區域需付費進入)。</p><p class="ql-block"> 裝飾元素:點綴噴泉、雕塑、涼亭,以及法魯克國王鐘愛的鐘樓與瞭望塔。</p><p class="ql-block"> 核心亮點</p><p class="ql-block"> 皇家步道:沿花園主路漫步,可欣賞地中海碧波與宮殿倒影,尤其日落時分景色絕美。</p><p class="ql-block"> 法魯克橋:一座石砌拱橋跨越花園內湖,是熱門拍照打卡點。</p><p class="ql-block"> 私人海灘:部分海灘區域保留王室原貌,需購票進入,提供躺椅與水上活動設施。</p><p class="ql-block"> 歷史氛圍:透過宮殿博物館的展品(如家具、服飾),感受埃及末代王室的奢華生活。</p> <p class="ql-block">熱情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棕櫚樹下的情侶</p> <p class="ql-block"> 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p><p class="ql-block"> 埃及博物館 通常稱為開羅埃及博物館或國家博物館,是全球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機構之一。位于埃及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毗鄰尼羅河。1858年由法國考古學家奧古斯特·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創立,1902年遷至現址。</p><p class="ql-block"> 建筑風格:新古典主義設計,由匈牙利建筑師馬塞爾·杜爾農(Marcel Dourgnon)設計,紅色外墻與穹頂結構極具辨識度。</p><p class="ql-block"> 館藏亮點:</p><p class="ql-block"> 文物數量:超過12萬件,涵蓋古埃及文明5000年歷史,從史前到希臘羅馬時期。</p><p class="ql-block"> 核心展廳:</p><p class="ql-block"> 圖坦卡蒙展廳:展出法老圖坦卡蒙(Tutankhamun)陵墓出土的5000余件珍寶,包括:</p><p class="ql-block"> 黃金面具:重約11公斤,鑲嵌青金石與寶石,象征法老的神圣。</p><p class="ql-block"> 黃金棺槨:三層人形棺,內棺純金打造,重達110公斤。</p><p class="ql-block"> 戰車、權杖、珠寶:展現古埃及精湛工藝。</p><p class="ql-block"> 木乃伊展廳:陳列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等著名法老的木乃伊。</p><p class="ql-block"> 法老雕像:如卡夫拉坐像(獅身人面像的原型)、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型雕像。</p><p class="ql-block"> 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 納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記錄埃及統一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古王國時期墓葬壁畫:描繪日常生活與來世信仰。</p><p class="ql-block"> 莎草紙文獻:包括《亡靈書》等宗教文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畫院的學生現場寫生</p> <p class="ql-block">向游客展示作品</p> <p class="ql-block"> 埃及之旅所有作品共七篇,發布完畢。埃及之旅,如夢如幻。這七篇作品是時光的印記,也是美好的回憶。感謝眾位親友和美友的一路相伴,你們的來訪指導讓這段旅程更加精彩。雖行程結束,但美好永恒。期待下一次與你們分享新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昭苏县|
建德市|
土默特左旗|
平安县|
瑞安市|
卢氏县|
吉林市|
东丽区|
仁布县|
平山县|
饶平县|
东辽县|
钟祥市|
密山市|
荔波县|
肇源县|
江北区|
同仁县|
吴桥县|
安乡县|
嘉义县|
太康县|
尉犁县|
宁国市|
通江县|
沧州市|
阳信县|
浦江县|
隆回县|
商南县|
玉田县|
江山市|
韶关市|
边坝县|
页游|
泰兴市|
贵州省|
台湾省|
大丰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