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農歷三月,春風拂面,草長鶯飛,正是柳枝吐綠、搖曳生姿的時節, 在二月詩上月令的最后一期簡單介紹了楊花柳絮。其實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柳被賦予了多種情懷,除了楊花柳絮,柳枝也是詩詞中常見的物象。 柳枝不僅是自然景物,更是詩人心靈的投影。它柔韌多姿,隨風起舞,既象征春天的生機,又承載離別與思念的情感,甚至寄寓人生的無常與哲思。這里以“三月的柳枝”為主題,通過分享幾首詩詞,探尋這一意象在自然美、離愁別緒與人生哲理中的豐富內涵,展現其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p><p class="ql-block"> 柳枝在古詩詞中是常見的意象,與三月春光密切相關,常象征柔美、生機、離別、思念等情感, 而折柳這個意向也是古典詩詞中比較普遍的。“折柳”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柳樹搖曳表達離別的依戀之情。漢代以后,折柳贈別成為一種風俗,尤其在驛站、長亭等送別場所,人們常折柳枝相贈,以寄托思念。樂府《折楊柳歌辭》中進一步將其發展為送別主題的曲調,如“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強化了柳枝與離別的關聯。后世的詩人詞家將柳枝在詩詞中賦予了更豐富的運用,不僅涵蓋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既有五言絕句的簡練,也有七言律詩的深沉,以及詞的婉約與豪放。 比如唐·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北宋 ·張先《天仙子 別渝州》,“三月柳枝柔似縷。落絮倦飛還戀樹“;北宋·蘇軾《浣溪沙》”挼花傳酒緩聲歌。柳枝團扇別離多“;晏幾道《浣溪沙》“自剪柳枝明畫閣,戲拋蓮菂種橫塘”;明·汪道昆,”水邊萬楊柳,裊裊垂青絲。去去紫騮馬,勿攀楊柳枝”;等等。</p>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首唐 · 李白的《贈錢徵君少陽》<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風馀幾日,兩鬢各成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div><br> 李白的《贈錢徵君少陽》是一首五言律詩,以其豪放中帶細膩、曠達中含深情的風格,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贈別之情和對人生時光的感慨。全詩圍繞春日贈別展開,通過對美酒、春風、白發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同時以歷史典故激勵友人,表達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首聯“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描繪春日贈別的場景; 頷聯“春風馀幾日,兩鬢各成絲”感慨春光短暫與年華老去; 頸聯“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勸勉友人及時行樂與追逐志向; 尾聯“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以典故激勵友人,表達期許與豪情。 全詩主題既有惜春惜時的感傷,又有對友人的鼓勵,體現了李白詩歌中常見的曠達與浪漫情懷。<br> 這首五言律詩遵循起承轉合的結構,層次分明:起以“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開篇,點明贈別的時節與場景,奠定明快基調;承接春景,轉入“春風馀幾日,兩鬢各成絲”,由景入情,抒發時光流逝之嘆。 轉“以“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轉而勸勉,語氣由感傷轉為曠達。合則用“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以歷史典故作結,升華全詩,寄寓對友人的期望。 全詩由景到情、由嘆到勉,過渡自然,情感層層遞進。其中白玉酒與綠楊的對比鮮明,更情感融洽結合, “白玉一杯酒”以白玉形容酒杯,既寫出器物的精美,也暗示酒的清冽,帶有贈別時的珍重之意。“綠楊三月時”描繪春日楊柳青翠的景象,綠楊是春天的象征,生機盎然,與贈別的溫馨氛圍相襯。這兩個意象共同營造出明媚的春日畫面,為全詩定下基調。《贈錢徵君少陽》以春日贈別為契機,通過白玉酒、綠楊、春風、白發等意象,抒發了李白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友人的勸勉。全詩從清麗的春景入手,轉入感傷,再以曠達與豪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它既展現了李白詩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流露出細膩的情感與哲思,是一首兼具藝術性與思想性的佳作。讀罷此詩,仿佛與李白共飲一杯白玉酒,感受春風拂面,豪情滿懷。<br> 再給大家推薦一首唐·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div>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其中“折柳”作為意象出現在第三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不僅點明了笛曲的主題,還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寄托。“折柳”在此并非直接描寫現實中折柳贈別的行為,而是指笛聲中傳來的《折楊柳》曲調。唐代音樂發達,《折楊柳》作為橫吹曲的一部分,常用于邊塞與送別場合,笛子因其清越的音色,成為演奏此類曲調的常見樂器。李白身處盛唐,熟悉這些曲調,他在詩中以“折柳”指代笛曲,既是對民間文化的借用,也展現了唐詩與音樂的緊密結合。與其他直接描寫折柳行為的詩(如“近來攀折苦”)不同,李白并未寫現實中的柳樹或折柳動作,而是通過笛曲間接引入“折柳”意象。這種用法更為含蓄,跳脫了具體的物理場景,轉而聚焦于音樂觸發的情感,使“折柳”的離別意蘊更加抽象而深遠。<br> 《折楊柳》是漢代以來流傳的樂府曲名,常用于送別場合,曲調哀婉動人,象征離別與思鄉。詩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以“聞”字點明是通過聽覺感知,笛聲暗藏《折楊柳》的旋律,勾起了詩人的情感共鳴。用“折柳”作為曲名,既是具體指代,又帶有象征意味,將聽覺上的音樂與視覺上的柳樹意象結合,豐富了詩歌的層次感。<br> 全詩四句,前兩句寫景與聲,描繪笛聲在春夜洛城傳播的場景; 前兩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以春風與笛聲營造出春夜的清幽氛圍,“折柳”曲調的加入,則為這氛圍增添了一抹離愁。春風雖溫暖,折柳卻哀婉,二者形成情感上的張力,進一步烘托了思鄉的凄美。<br> 后兩句由聲入情,以“折柳”曲為轉折點,從客觀的聽覺感受轉向主觀的情感抒發。“折柳”不僅是笛曲的內容,更是全詩情感的引爆點,使詩歌從寫景過渡到抒情,自然而深刻。“折柳”出現在詩的第三句,源于笛聲中傳來的《折楊柳》曲調。這首詩寫李白在洛陽夜聞笛聲,笛曲中隱含折柳送別的意蘊,觸發了他對故鄉的思念。“此夜曲中聞折柳”以聽覺切入,折柳不僅是具體的送別行為,更是一種文化符號,象征離別與鄉愁。“何人不起故園情”以問句作結,擴大了折柳意象的情感共鳴,令人回味無窮。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以《折楊柳》的曲調為引子,喚起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笛聲在春夜中飄蕩,折柳曲哀而不傷,恰如一根情感的弦,撥動了詩人內心的鄉愁。這種由音樂引發的聯想,使“折柳”成為連接現實與記憶的橋梁。 “何人不起故園情”以反問句收尾,將個人情感擴展為普遍體驗。折柳作為送別曲調,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其意象超越了李白個人的思鄉,觸及了每一個漂泊者的共鳴。這種普遍性使“折柳”的情感功能更加深廣。<br> <p class="ql-block"> 以折柳為物象的詩句還有很多,比如唐·王之渙《送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p><p class="ql-block"> 詩以“楊柳”開篇,直接點題。“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描繪了春日御河兩岸柳樹青翠的景象,生機盎然,為送別場景奠定基調。“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則明確寫到“攀折”,折柳在此不僅是實景,更象征頻繁的離別。詩人以“苦”字表達了折柳之人因離別而生的愁緒,簡潔中蘊含深情,折柳成為離愁的具象化表達。</p><p class="ql-block"> 又或者唐·王維《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p class="ql-block"> 此詩雖未直接寫“折柳”,但“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樹暗含折柳送別的習俗。渭城(今咸陽)是送別之地,柳色新綠,正是折柳贈別的時節。詩人在清新自然的春景中,以酒勸友,寄托深情,柳樹作為送別場景的標志,與“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相呼應。折柳的意象雖未明言,卻通過柳色融入全詩,成為離別情感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而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與這兩首詩各有千秋,王之渙《送別》:王詩直接寫“攀折苦”,折柳是現實行為,側重離別的頻繁與愁苦;李白則以曲調“聞折柳”,虛實結合,強調音樂觸發的思鄉,意境更空靈;與王維《渭城曲》:王詩以“柳色新”暗含折柳,側重送別當下的勸慰;李白以笛聲中的“折柳”抒發夜聞后的鄉愁,時空感更開闊。</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柳枝折不盡,從詩經到今天折了幾千年了,更寫不盡,從漢唐一直到晚清,詩詞各大家都有以楊柳枝為題的佳作,也不是我一個外行能寫明白的,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讀詩的一點心得而已。</p> 圖片來自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抚州市|
镇平县|
庆阳市|
平湖市|
泸溪县|
宁强县|
松阳县|
闽清县|
临邑县|
翁源县|
邵阳市|
安仁县|
南木林县|
大名县|
连山|
元朗区|
呼图壁县|
清徐县|
调兵山市|
武邑县|
唐山市|
长泰县|
泰州市|
乌海市|
河曲县|
格尔木市|
天水市|
乌鲁木齐县|
习水县|
梓潼县|
信阳市|
辽阳县|
南投县|
临邑县|
巴楚县|
贵阳市|
松溪县|
鲁甸县|
永泰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