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郭亮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其命名與農民起義領袖郭亮密切相關。據傳,郭亮帶領起義軍與官兵對抗,憑借太行山的險峻地勢屢次擊退官兵。最終,郭亮被叛徒出賣,被迫逃至西山絕壁,并采用“懸羊擂鼓”的計策成功脫險。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將此地命名為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位于萬仙山景區</p> <p class="ql-block">像極一尊石像</p> <p class="ql-block">萬仙山同屬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遠眺掛壁公路,清晰可見一個個公路上用于透光、每隔十余米開的側窗,或大或小,當時既方便施工,又為通車后提供自然光照明。</p><p class="ql-block">感慨勞動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與時俱進,適應旅游者需要,深山里建起了民宿。</p> <p class="ql-block">雖說有汽車可以進山出山,但班次不多。</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的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仿佛聽到了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p> <p class="ql-block">背陽面仍有尚未融化的積雪</p> <p class="ql-block">老書記申明信帶領郭亮村民開鑿郭亮洞,建成公路的事跡銘刻于碑。</p> <p class="ql-block">高山天池</p> <p class="ql-block">天池實為造福于民的水庫</p> <p class="ql-block">掛壁公路是在懸崖或高峻大山的峭壁上開鑿而成的公路,通常貼壁而鑿,每隔十余米開一側窗,既方便施工,又為通車后提供自然光照明。從遠處看,這些側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形成獨特的景觀。郭亮洞是河南省新鄉市輝縣沙窯鄉郭亮村的一條掛壁公路,又稱郭亮洞掛壁公路,郭亮隧道,萬仙山絕壁長廊,郭亮村絕壁長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獨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負責開鑿的十三位村民被稱為郭亮洞“十三壯士”。郭亮洞被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郭亮洞始開發旅游項目,現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萬仙山風景區的第一分景區。</p> <p class="ql-block">步入公路</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書記申明信帶領郭亮村人民憑著百折不撓的信念,硬是一點一點的鑿開山洞,建成了掛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再現了當年徒手鑿山開路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能兩輛汽車交匯</p> <p class="ql-block">絕壁長廊,耗時五年,徒手工程之艱難,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紅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國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受地形影響,其缺乏良好和穩定的隔水層,導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儲存偏少,并且開采難度很大,灌區以紅旗渠總干渠引濁漳河水為主要水源。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庫渠周邊種草植樹及造林,已發展出了立體綠色景觀的生態林。</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林縣人民就是用這樣的小車,一車車運土,建成了紅旗渠。</p> <p class="ql-block">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山那邊就是河北了</p> <p class="ql-block">從郭亮村、掛壁公路到紅旗渠,無不是勞動人民為了改善生存條件,造福后代,硬是用自己的雙手一點點地劈山開石,完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工程,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發揚光大。</p><p class="ql-block">因手機誤操作,打開了曝光,以致圖片顏色失真,只能說算是留下印記了。</p><p class="ql-block"> 2026.03.1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界首市|
桃江县|
儋州市|
双鸭山市|
清水河县|
雅安市|
巴彦淖尔市|
南陵县|
道孚县|
湘乡市|
剑河县|
托里县|
抚松县|
龙口市|
漯河市|
深水埗区|
沧州市|
巢湖市|
沽源县|
乐清市|
柳江县|
河池市|
丹棱县|
仪陇县|
开平市|
绥宁县|
汶上县|
右玉县|
长治市|
扶沟县|
阜阳市|
久治县|
昭觉县|
新丰县|
密山市|
阳泉市|
安乡县|
财经|
紫阳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