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聆聽歲月的回響<br> ——記百歲抗戰老兵趙志全的烽火歷程<br> <br> 龔晉華<br> <br> 搶救抗戰記憶:與老兵的時代對話<br><br> 太行山,是一座不朽的抗日豐碑,默默見證著歲月的洪流,凝聚著民族精神,象征著中華不屈的意志,棲息著英雄的偉大靈魂,更是艱苦歲月里照亮前路的希望燈塔。<br> 1925年,在太行山深處,榆社縣城東北兩公里處的箕城鎮東會村,一個注定被歷史銘記的生命誕生了。回首八年抗戰,太行山區宛如一座英雄的熔爐,鍛造出無畏的勇士,孕育出堅毅的靈魂,錘煉出不屈的脊梁。這里走出了60萬抗日老兵,當時僅有4.5萬人口的榆社縣,就有4200人毅然投身抗日隊伍,懷揣無畏的意志奔赴一線,用熱血與生命譜寫了壯麗篇章。<br> 如今,歲月流轉,當年的抗日英雄大多已隱入歷史深處。幸運的是,仍有一位幸存者,靜靜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村南的濁漳河,曾水量洶涌,目睹過戰士們沖鋒的吶喊、敵人的潰敗逃竄和勝利的曙光初現。太行山承載著無數紅色記憶,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寸土地都銘刻著英勇與犧牲,每一塊石頭都訴說著戰斗的故事,每一片樹葉都搖曳著先烈的英魂。直至現在,村北的山上仍能挖出昔日戰場上的子彈頭,這些沉默的彈頭,無聲訴說著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訴說著保家衛國的誓言和舍生忘死的擔當。幸存的抗日老兵愈發彌足珍貴,他們身上承載的歷史記憶,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是激勵后人前行的火炬,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燈塔。搶救性地挖掘這些故事,給后人一個完整的交代,給歷史一個清晰的注腳,給未來一份堅實的力量,已然迫在眉睫。<br> 2025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4月2日,清明節前夕,陽泉市礦區區委宣傳部白俊平部長、區文聯主席王莉萍、區作家協會主席荊升文召集我和幾位文友,舉辦了一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創作研討會。會議結束后,我被分配到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采訪這位百歲高齡的抗日老兵。這是命運給予的珍貴饋贈,是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是時代交付的重要責任。我深知這份跨越近一個世紀歲月沉淀的使命珍貴而不朽。那一刻,我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心記錄下老兵的每一句話,用文字描繪出他的每一段經歷,用真情傳遞出他的每一份精神,將他的英勇事跡整理出來,為紀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讓這些英雄的故事永遠流傳,激勵一代又一代后人,讓他們知曉先輩的奮斗,傳承民族的精神,續寫輝煌的篇章。這位老兵,他叫趙四小。<br> <br> 從抗日烽火到解放硝煙<br> <br> 犧盟會決死九團,在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中成績斐然,在抗戰歷史里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趙四小老人緩緩回憶起那段波瀾壯闊、熱血激昂的歲月,往昔的烽火硝煙、槍林彈雨,仿若沖破時光的桎梏,再度鮮活地在眼前鋪展開來。<br> 1942年8月,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趙四小懷著滿腔熱血與救國宏志,毅然投身軍旅,加入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這支部隊誕生于抗日戰爭的特殊歷史時期,是中國共產黨與閻錫山合作的成果,其前身是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經改編后踏上抗日征程。雖名義上歸閻錫山領導,但中共黨員薄一波等關鍵人物擔任重要領導崗位,引領著部隊朝著抗日救亡的方向無畏前行。趙四小初入部隊,被編入太行軍區三分區九團九連,從一名普通戰士做起,憑借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逐步成長為連通訊員。<br> 決死九團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表現卓越,團內精英匯聚,眾多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心懷家國。在黨的領導下,他們一邊深入群眾開展抗日宣傳,凝聚民眾的抗日力量;一邊緊握鋼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軍事較量。在一次次反“掃蕩”作戰中,決死九團憑借靈活多變的戰術、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一次次成功擊退日軍的瘋狂進攻。他們守護著根據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點燃了民眾抗日的熱情,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同時,他們緊密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參與了一系列重要戰役,在戰火的淬煉中不斷成長,逐漸鍛造成為一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強大抗日武裝力量。趙四小回憶起犧盟會決死九團的歷任老團長,趙世鈴、鄒善芳、靳虎等名字,每一個都承載著那段熱血沸騰的歷史。其中,鄒善芳在1939年之前擔任決死九團團長,之后靳虎接過使命重擔。這支部隊所屬的山西抗敵決死隊第3縱隊,作為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新軍的骨干力量,在三晉大地上與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后投身于百團大戰和反“掃蕩”作戰等,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他們的英名與功績,必將永載史冊。<br> 隨著抗日戰爭勝利的鐘聲敲響,趙四小已在戰火的洗禮中成長為一名排長。但他所在的部隊并未停下戰斗的腳步,而是繼續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征程,先后參加了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扶眉戰役、秦嶺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在臨汾戰役中,其所在的23旅表現神勇,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卓越的戰斗能力,被授予“臨汾旅”的榮譽稱號。<br> 在趙四小老人的回憶里,太原戰役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他特別提到了自己的戰友車元路,這位537團的杰出代表,在解放太原戰役中英勇無畏。車元路先后榮立特等功、一等功各兩次,被授予“鋼鐵勇士”“全國戰斗英雄”等榮譽稱號。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面對敵人堅固的防御工事、瘋狂的抵抗、密集的槍林彈雨,車元路帶領戰友們奮勇向前,為戰役的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趙四小心目中永遠的英雄和學習的楷模。<br> 整個太原戰役,537團和其他兄弟部隊并肩作戰,歷經多個艱難階段。首戰城郊時,部隊迅速出擊,與敵軍短兵相接,給敵軍以沉重打擊;在奪取東山的戰斗中,537團參與了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等要點的激烈爭奪。面對敵人瘋狂的反攻和猛烈的炮火,戰士們堅守陣地,浴血奮戰;在最后總攻太原階段,537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太原城垣發起沖鋒,成功突破敵人防線,與敵軍展開巷戰,為全殲守敵、解放太原立下了不朽戰功 。戰役結束后,趙四小榮獲部隊表彰嘉獎,并榮獲太原解放紀念章。<br> 1949年,扶眉戰役后,第60軍隨第18兵團改隸第一野戰軍建制,向西北、西南進軍,趙四小隨連長劉子華先后參加了秦嶺戰役及解放成都等重大戰役。12月30日成都和平解放,該軍進駐成都,軍部兼成都警備司令部,擔任城防任務。1950年二、三月間,趙四小隨部隊執行圍剿川西土匪武裝的作戰任務,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由于在此期間表現英勇,他獲得了內部表彰。<br> 那是極為平常的一天,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連部的桌子上。連指導員張子明把趙四小叫到連部,臉上帶著溫和又欣慰的笑容說:“趙四小啊,你這段時間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里,我已經推薦你,經過連部表決,大家也一致同意,并同時報請上級批準讓你擔任副連長。不過,你以前叫趙四小沒什么問題,可現在身份不同了,再叫這個名字就不太合適啦。”<br> 趙四小撓了撓頭,有些靦腆又滿是信任地說:“連長,你是文化人,就給俺起個名字吧!”<br> 張子明連長略作思考,眼中閃過光芒,說道:“就叫志全吧!志在保衛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br> 趙四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重復著:“志全,好,這個名字起得好!從今以后俺就叫——趙志全。” 那一刻,陽光似乎更亮了些,映照著趙志全新的身份與使命,也預示著他將在新的征程上,繼續踐行這個充滿意義的名字所承載的精神 。</h3> <h3><br> 從九陵山、文登川,回溯英雄的血色征途<br><br> 1950年3月,歷史的陰云沉甸甸地壓在東北亞大陸上空。身為60軍179師537團九連連長,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堅毅漢子趙志全,和每一位戰士一樣,心中肩負著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他們時刻關注著局勢發展,心中滿是奔赴戰場、捍衛和平的急切渴望。<br>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如驚雷般傳來,訓練場上的趙志全瞬間目光如炬,銳利的眼神掃視著戰士們的每個動作。他內心燃燒著戰斗的火焰,恨不得立刻帶領戰士們奔赴前線,可部隊尚未接到出發命令。等待的日子里,趙志全心急如焚,卻只能強壓著內心的急切,將這份情緒化作更加嚴格的訓練要求。他的口令愈發堅定有力,劃破長空,九連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揮汗如雨。每一次拼刺,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仿佛要將對敵人的憤怒與對參戰的急切融入其中;每一次射擊,都凝聚著對勝利的渴望,更飽含著無法即刻奔赴戰場的不甘。他們如同即將出鞘卻被暫時束縛的利刃,在磨礪中焦急地等待戰斗號角。<br> 1951年3月,凜冽寒風似刀割面,終于等到出發命令的趙志全隨大部隊從安東(今丹東)出發,義無反顧奔赴朝鮮戰場。鴨綠江的水在腳下奔騰,踏上這片異國土地,意味著他們將直面生死未卜的殘酷戰爭。然而,戰士們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只有堅定與決絕,之前壓抑許久的戰斗熱情終于有了宣泄口,他們懷揣保家衛國的崇高信念,一步一步邁向戰場,心中滿是對祖國和人民的熾熱忠誠,以及對勝利的執著渴望。<br>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的戰鼓轟然敲響,戰爭風暴瞬間席卷而來,寧靜被徹底打破,60軍所屬第3兵團承擔起突破土耳其旅防線的任務。4月28日,179師命令副師長張國斌率537團擔負縱深穿插的艱巨任務,目標直指仁侖里,537團面前橫亙著一座必須攻克的堡壘——九陵山。只要拿下九陵山,就能控制漢江鐵路橋,切斷敵人的重要補給線。這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較量,每一步都踏在生死懸崖邊緣,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br> 4月28日23時,夜色如墨,537團在92.6高地附近與敵人短兵相接。剎那間,槍炮轟鳴,火光映亮漆黑夜空。戰士們宛如出山猛虎,在槍林彈雨中無畏地沖向敵人,喊殺聲穿透彌漫的硝煙,那是他們對敵人的怒吼,是對勝利的吶喊。經過一番激烈拼殺,他們成功攻占92.6高地,然而,勝利的喜悅還未散去,更大的危機便如洶涌潮水般接踵而至。<br> 29日,災難毫無征兆地降臨。179師指揮所突遭敵機瘋狂空襲,炸彈如雨點般密集落下,地面瞬間火光四起,電臺在爆炸中瞬間被炸毀。537團因無線通信中斷,未能收到戰役結束和撤出戰斗的命令,就這樣,被孤立在了危險重重的戰場上。敵人約5個團的兵力,從九陵山主峰和東、南兩側如潮水般發起猛烈沖擊。537團的官兵們臨危不懼,憑借頑強如鋼鐵般的意志和身軀,死死抵抗。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寒光閃爍中,是他們不屈的靈魂;刺刀斷了,就用石頭砸,每一塊石頭都帶著他們對敵人的仇恨。每一寸土地都被鮮血深深浸染,那是他們用生命捍衛的陣地。<br> 在這場殘酷至極的戰斗中,老連長車元路身先士卒,始終沖鋒在最前線。他那堅定而挺拔的身影,宛如一面不倒的旗幟,在戰火中獵獵作響,鼓舞著每一位戰士的士氣。面對如狼似虎的敵人,他毫不退縮,手中的槍不停地怒吼,一次次將敵人的進攻擊退。然而,敵人的炮火太過猛烈,一枚炮彈呼嘯著飛來,在他身邊轟然炸開。巨大的氣浪將車元路狠狠掀翻,他的身體如斷了線的風箏,重重地摔在地上。趙志全不顧一切地沖過去,將車元路緊緊抱在懷里,大聲呼喊著他的名字:“車連長!車連長!”車元路緩緩睜開眼睛,看著趙志全,用盡最后一絲力氣,艱難地說:“一定要守住陣地……”隨后,他的手無力地垂了下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那一刻,趙志全的世界仿佛瞬間崩塌,淚水奪眶而出,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憤怒,那是對戰友的不舍,也是對敵人的切齒痛恨。后來師偵察科長找到團指揮所傳達命令,537團才清掃戰場,掩埋好犧牲同志,帶上傷員撤出陣地。<br> 1952年,文登川戰斗爆發,這同樣是一場慘烈到令人心碎的廝殺。戰場上,硝煙彌漫,彈片橫飛,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角落。此時,趙志全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曾經與車元路并肩作戰的時光,他的英勇無畏仿佛還在眼前。而在這次戰斗中,老戰友王富邦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奮勇殺敵。突然,一顆手榴彈在他身邊爆炸,彈片無情地擊中了他的要害部位。王富邦捂住傷口,鮮血從指縫間汩汩涌出,但他仍頑強地堅持戰斗。趙志全看到這一幕,心急如焚,朝著王富邦的方向拼命沖去,想要救他。然而,命運卻如此殘酷,還沒等他趕到,王富邦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趙志全撲倒在王富邦身旁,雙手顫抖著抱起他,大聲呼喊:“富邦,富邦……”可王富邦再也聽不到他的呼喚,永遠地沉睡了。趙志全的淚水模糊了雙眼,心中滿是對戰友的不舍與悲痛,這份悲痛如同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br> 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1營機槍射手譙金科為了完成掩護部隊撤離的任務,獨自堅守陣地。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他在槍林彈雨中頑強抵抗,每一次扣動扳機,都帶著對戰友的責任和對勝利的信念。當部隊成功撤離,他卻與主力失掉了聯系。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在第七天終于爬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那一刻,他仿佛從地獄中重生,帶著滿身的傷痛和對戰友的思念,一步一步,艱難地回到了部隊。1952年3月21日,由于在前期的戰斗中,趙志全為搶救和保護戰友而光榮受傷,被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評定為革命傷殘軍人。他的身上,留下了戰爭的痕跡,那是他英勇無畏的勛章。<br> 最終,537團在接到命令后成功撤出陣地。他們的英勇表現得到了第3兵團首長的傳令嘉獎,也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的通報表揚。在朝鮮中部戰線漢城東北的九陵山,537團孤軍奮戰,浴血拼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英雄贊歌。那片土地,見證了他們的英勇與犧牲,成為了他們永遠的豐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537團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為保衛祖國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br> 2025年4月3日,春日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穿過光亮的斷橋鋁窗欞,輕柔地灑落在趙志全老人臉上。那一道道歲月犁過的痕跡,在日光下顯得格外深沉。每一道紋路里,似乎都藏著一個時代的故事;每一道褶皺中,仿佛都封存著一段熱血的往昔;每一處滄桑下,好像都蘊含著一份不屈的堅守。<br> 屋內,安靜得能聽見時光流淌的聲音;唯有一旁那部老式手機,正悠悠地播放著舒緩的旋律,為這份寧靜添了幾分歲月的質感。趙志全老人坐在那張陳舊卻被擦拭得一塵不染的木椅上,我們幾個圍坐在他身旁,屏氣斂息,繼續著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br> 當老人略作休息后喝了兩口兒媳婦遞過來的茶水后,又緩緩開口開始了回憶,他那略帶沙啞、被歲月打磨過的聲音,瞬間打破了平靜。每一個字,都像是從歷史的硝煙中飄來,帶著熾熱的溫度;每一句話,都好似從往昔的戰火里傳出,攜著堅定的力量;每一段講述,更如從滄桑的歲月中走來,透著無畏的勇氣,一下就把我們又拉進了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那些被歲月塵封已久的故事,如同決堤的洪水,洶涌地奔涌而出,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眼前。<br> 在老人的講述里,我們看到了一群無畏的戰士,他們的身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面對敵人密織的火網,沒有絲毫退縮;他們的眼神,在黑暗絕境中堅定,凝視勝利的曙光,從未有過迷茫;他們的腳步,在崎嶇征途上邁進,踏過艱難與險阻,始終充滿力量。他們的信念,如同鋼鐵般堅硬,支撐著他們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堅守,哪怕是異國他鄉的土地,也阻擋不了他們捍衛家國的決心。他們用熱血和生命,一筆一劃地鐫刻著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誓言,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用勇敢與堅毅,一絲一縷地編織著民族獨立解放的希望,在時代的畫卷上,繪就了震撼人心的篇章;他們用拼搏和奉獻,一點一滴地匯聚起保家衛國的力量,在歲月的豐碑上,銘刻下永垂不朽的功勛 。<br> 他們的事跡,是歷史長河中最璀璨奪目的明珠,散發著永恒的光芒,永遠被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熠熠生輝;是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閃爍著指引的亮光,永遠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熠熠奪目;是廣袤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屹立著不朽的身姿,永遠成為民族精神的脊梁,震撼人心。我坐在那里,內心被深深地震撼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我深知,這些從趙志全老人嘴里說出的名字,不僅僅是一個個簡單的稱呼;而是一段段鮮活的歷史,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不是一個個平凡的符號;而是一份份偉大的擔當,是國家崛起的基石;并非一個個普通的字眼;而是一幕幕英勇的畫面,是時代奮進的動力。我絕不能讓這些名字被后人遺忘在歷史的角落里,他們應該被銘記,被傳頌,永垂不朽。<br> 他們的事跡,是歷史長河中最璀璨奪目的明珠,散發著永恒光芒,銘刻在歷史豐碑,閃耀著光輝;是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閃爍指引亮光,為后人照亮前行之路,奪目耀眼;是廣袤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屹立不朽身姿,化作民族精神的脊梁,震撼人心。我坐在那里,內心深受震撼,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我深知,這些從趙志全老人嘴里說出的名字,遠不止是簡單稱呼,而是一段段鮮活歷史,撐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不是平凡符號,而是一份份偉大擔當,筑牢國家崛起的基石;并非普通字眼,而是一幕幕英勇畫面,成為時代奮進的動力。我絕不能讓這些名字被后人遺忘在歷史角落,他們理應被銘記、被傳頌,永垂不朽。<br> 此刻,我再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些寶貴記憶、這些英雄們的故事,原原本本記錄下來,讓它們在歲月洪流中永不褪色,化作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在時光流轉中始終閃耀,成為鼓舞后人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在歷史長河里永遠奔騰,推動后人砥礪奮進的澎湃浪潮。他們的精神,更是如同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在黑暗中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點燃我們內心深處奮斗的激情;又似一面激昂的戰鼓,聲聲催促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攀登新的高峰,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奮勇邁進。<br> 分別之際,回憶起往昔崢嶸,老人的情緒愈發激動,眼中閃爍著別樣的光芒。他情不自禁地給我們唱起了志愿軍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略帶沙啞卻堅定有力的歌聲,仿佛帶著我們穿越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讓這份偉大的精神力量,在空氣中久久回蕩 。<br><br> 創作時間2025年4月4日清明節</h3> <h3>101歲老八路的歌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广州市|
定边县|
巴青县|
镇赉县|
阜平县|
靖西县|
涿州市|
阳春市|
南昌市|
阳朔县|
嘉禾县|
山东省|
新乡县|
凤凰县|
永仁县|
肃北|
株洲市|
海南省|
工布江达县|
嘉义县|
瓦房店市|
高雄市|
花莲市|
白河县|
南丹县|
宣城市|
安泽县|
吉木乃县|
平遥县|
墨竹工卡县|
潮州市|
怀来县|
潼南县|
卓资县|
华坪县|
泰顺县|
静宁县|
盱眙县|
日喀则市|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