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標題:〖世界遺產在各國〔大洋洲系列之04〕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p><p class="ql-block">圖片: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撰文:整理網上資料</p><p class="ql-block">配樂:【Savall(西太平洋音樂之旅)】</p><p class="ql-block">制作:棍道弟子</p><p class="ql-block">時間:</p> <p class="ql-block">片頭圖片(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p><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Nan Madol:Ceremonial Centre of Eastern Micronesia,見下圖),是位于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東部海岸的一座廢棄的古城,這座城市直到1500年之前都是紹德雷爾王朝(Saudeleur Dynasty)的首都。南馬都爾建于泰蒙島(Temwen Island)附近的珊瑚礁和幾個人工島上,以及波納佩島(Pohnpei)的海岸線上,占地約18平方公里。它由一連串小型的人工島與運河所組成,因此常被稱為太平洋的威尼斯。</p><p class="ql-block">居住在波納佩島上歷代酋長死后的墳墓,大大小小共計有89座,這些古代文明的建筑技術,仍舊謎團重重。就如建造金字塔和其他類巨石紀念碑一樣,這些石塊重量達5-50噸不等,需要極大的努力和專業技術才能將它們移動并運至建筑所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基本資料〕</p><p class="ql-block">遺產名稱: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密克羅尼西亞聯邦)</p><p class="ql-block">Nan Madol:Ceremonial Centre of Eastern Micronesia</p><p class="ql-block">入選時間:2010年</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N6 50 23 E158 19 51</p><p class="ql-block">遴選依據:世界文化遺產(i)(iii)(iv)(vi)(見下圖)</p><p class="ql-block">遺產編號: 1503</p> <p class="ql-block">〔遺產描述〕</p><p class="ql-block">由100多個小島組成的巨石玄武巖結構,構成了Pohnpei島岸邊的南馬都爾島(見下圖),包括石頭宮殿、寺廟、停尸房和住宅區的遺跡。他們代表了Saudeleur王朝的儀式中心,一個充滿活力的太平洋島嶼文化的時代,經歷了巨大的定居和社會組織的變化,公元1200-1500年。通過它的考古遺跡,南馬多與波恩佩持續的社會和儀式傳統以及Nahnmwarki的權威有著明顯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201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v)(vi),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見下圖1)世界遺產委員會(見下圖2)批準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見下圖3)。</p><p class="ql-block">圖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p> <p class="ql-block">圖2.世界遺產委員會</p> <p class="ql-block">圖3.《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南馬都爾杰出的巨型巨石建筑通過使用巨大柱狀玄武巖建造的墻來展示,這些玄武巖是從島上其他地方的采石場運來的,并使用獨特的“頭擔架技術”鋪設。</p><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南馬都爾為太平洋島嶼上主要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證據。南馬都爾島巨大的規模、復雜的技術和復雜的巨石結構集中證明了島上社會復雜的社會和宗教習俗。</p><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主要的住宅、儀式/儀式場所、太平間結構和家庭場所的遺跡結合在一起,成為紀念儀式中心的突出例子,說明大約1000年前主要社會的發展時期,與島嶼人口增加和農業的集約化有關。</p><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遴選依據標準(vi):南馬都爾是傳統主要機構和管理系統在太平洋島嶼的原始發展的表現,繼續到現在的形式的Nahnmwarki制度下,南馬都爾是傳統擁有和管理。</p><p class="ql-block">(下圖為:世界遺產遴選依據標準)</p> <p class="ql-block">〔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p><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位于波納佩島的海岸沿線,由多達100座人工建造的島構成,建島材料是玄武巖石塊和珊瑚塊。島上承載著諸多宮殿、寺廟、陵墓和石筑居所殘跡,建成時間約在公元1200-1500年間,時值太平洋島嶼文化活躍的時期,這些遺跡正是紹德雷爾王朝的慶典中心。這處遺址建造規模之大、技藝之精湛,巨石建筑之密集,都展示了那個時代繁復的島嶼社會民間風俗和宗教儀式。</p><p class="ql-block">(下圖為:遺產地理位置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遺產簡介〕</p><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東密克羅尼西亞慶典中心(Nan Madol:Ceremonial Centre of Eastern Micronesia,見下圖),是位于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東部海岸的一座廢棄的古城,這座城市直到1500年之前都是紹德雷爾王朝(Saudeleur Dynasty)的首都。南馬都爾建于泰蒙島(Temwen Island)附近的珊瑚礁和幾個人工島上,以及波納佩島(Pohnpei)的海岸線上,占地約18平方公里。它由一連串小型的人工島與運河所組成,因此常被稱為太平洋的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環繞群島的宇宙”,這座城市直到1500年之前都是邵德雷爾(Saudeleur,見下圖)的首都。南馬都爾曾是邵德雷爾王朝(Saudeleur Dynasty)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這里是最著名的巨石建筑群,根據當地的傳說,南馬都爾是由一位法力無邊的魔法師應當地人的邀請而建成的。這位魔法師住在波納佩島西北的一個地方,他幫助為南馬都爾提供了大量巨石,使其從采石場“飛”至建筑工地,建成了南馬都爾的大部分建筑。南馬都爾由逾100座以巨石建造地人工島嶼組成;該處海底還殘留著以人工方式豎立巨石地痕跡,這些巨石痕跡日前仍謎團重重。</p> <p class="ql-block">傳說居住在波納佩島(見下圖)上歷代酋長死后的墳墓,大大小小共計有89座,散布在長達1100米、寬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這些古代文明的建筑技術,對科學來說,仍舊謎團重重。就如建造金字塔和其他類的巨石紀念碑一樣,南馬都爾古城也并不是輕易就能完工的。這些石塊重量達5-50噸不等,數量龐大,需要極大的努力和專業技術才能將它們移動并運至建筑所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由于南馬都爾遺跡(Nan Madol,見下圖)過于龐大而古怪,不少人質疑,古代的技術水平根本不足以建造如此宏偉的建筑。這樣的質疑,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波納佩島,力圖解開南馬都爾的建造之謎。理論派人士進行過這樣的計算:</p><p class="ql-block">南馬都爾的整個建筑群使用了大約100萬根玄武巖石柱。假設這些石柱的原材料都是從該島北岸的采石場開鑿的,經過加工之后再用筏子運到建筑地點,以每天動用1000名精壯勞力從事這項工作來算,光是采石就需要655年。將所有石料加工成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棱柱,則需要200至300年,而運送到目的地并最終完成建筑,總共需要1550年時間</p> <p class="ql-block"> —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哈巴河县|
闸北区|
曲松县|
大同县|
顺昌县|
滦南县|
马尔康县|
安宁市|
汉川市|
奉化市|
西盟|
台前县|
古田县|
辛集市|
年辖:市辖区|
鹿邑县|
神池县|
临澧县|
汾阳市|
无棣县|
房产|
东明县|
准格尔旗|
苏尼特右旗|
涟源市|
宁河县|
江源县|
光泽县|
岳西县|
郸城县|
新邵县|
万盛区|
靖西县|
大关县|
板桥市|
盘锦市|
玉环县|
聊城市|
孟津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