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歷史的長河中徘徊,總有一些地方,能讓我們觸摸到歲月的痕跡,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情懷。勉縣武侯祠,便是這樣一處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圣地。它不僅是一座紀念諸葛亮的祠廟,更是一部生動的史書,訴說著三國時期的風云變幻,傳承著千古不變的忠義精神。</p> <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蜀漢后主劉禪下詔,在勉縣為諸葛亮修建祠廟。這一舉措,開啟了武侯祠的歷史篇章,使其成為全國眾多武侯祠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詔修建的“官祠”,享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諸葛亮,這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軍事智慧和忠誠品格,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興復漢室,五次北伐,皆以勉縣為軍事基地,在此度過了人生最后的八年時光。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史詩,激勵著無數后人。</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建立,不僅是對諸葛亮功績的銘記,更是蜀地百姓對他深深敬仰與懷念的寄托。自建成以來,武侯祠歷經滄桑,卻始終屹立不倒,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歲月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踏入武侯祠,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風云激蕩的三國時代。整座祠廟占地80余畝,建筑呈南北布局,中軸線直穿七進,大都三院并聯,現有古建筑30余座150余間,規模宏偉,是陜南較大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武侯墓,建筑外觀以朱紅色墻壁搭配古樸灰磚,盡顯莊重典雅。門口的木雕工藝精湛,飛檐雕刻栩栩如生,彰顯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前出師表》石刻!墨黑的石板上,金色的字跡筆走龍蛇,每一筆都仿佛帶著諸葛亮的忠義與豪情。在這靜謐的空間里,石刻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靜靜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是紀念諸葛亮的重要場所,紅墻莊重,彩梁絢麗,盡顯古樸典雅之美。高懸的匾額上,“功蓋三分”“儒行將略” 等字樣,高度贊譽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與歷史貢獻。門前供桌上,鮮花祭品陳列有序,飽含著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思與敬仰。</p> <p class="ql-block">“先生之風” 牌匾與 “生為興劉尊漢室,死猶護蜀葬軍山” 的楹聯,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功績與忠義精神。</p> <p class="ql-block">“三代遺才” 匾額高懸,彰顯其獨特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雙桂流芬” 的牌匾下,古老的石碑承載著歲月的記憶,碑前那繽紛絢麗的花束,是大家對諸葛丞相無盡的追思與敬意。紅柱彩梁,古色古香,周圍綠樹成蔭,仿佛能聽見歷史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臨終遺命葬于定軍山下。</p> <p class="ql-block">諸葛亮墓冢高6米,周長60余米,呈覆斗型,四周砌以八卦形花格磚墻,墓東西向,頭西腳東,取“永懷西蜀,興復漢室”之意。墓前有墳亭,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陜西按察使趙健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親王所立墓碑,懸“雙桂流芳”匾額。墓后有漢桂兩株,謂“護墓雙桂”,樹高19米,胸徑1米左右,秋高氣爽,丹桂飄香。</p> <p class="ql-block">傳說諸葛的妻子很丑,諸葛亮死后她化身這棵古樹守護著丈夫。</p> <p class="ql-block">這座祠,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激勵著后人在漫漫人生路上,堅守信念,砥礪前行。</p><p class="ql-block">?武候祠,千年古祠,忠義流芳 !</p> <p class="ql-block">更正:以上圖片均為武侯墓圖片,武侯祠和武侯墓是兩個景點,我混淆了,敬請讀者諒解!</p> <p class="ql-block">陽平關在歷史上存在兩個,分別是古陽平關和今陽平關 。這里是古陽平關!</p> <p class="ql-block">古陽平關位于今陜西省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地理位置極其關鍵。它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和巴山,西隔咸河與張魯城相望,處在金牛道和陳倉道的要沖,與定軍山、天蕩山成犄角之勢 ,是漢中盆地的西邊門戶,堪稱“蜀之咽喉”“漢中門戶” 。</p> <p class="ql-block">東漢靈帝末年,張魯經陽平關占領漢中,統治二十多年。建安二十年,曹操攻陽平關,先久攻不下后詐退取勝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軍漢中受阻陽平關外,次年搶占定軍山,斬夏侯淵,張郃退守陽平關 ,曹操增兵決戰無果,漢中歸劉備。建興五年,諸葛亮北伐屯兵沔陽八年,六出祁山有四次從陽平關沿陳倉古道出發。</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上古陽平關城樓</p> <p class="ql-block">殘留的古城墻</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馬超塑像:馬超少年成名,驍勇善戰,曾起兵抗擊曹操,兵敗后投靠漢中張魯,最終投靠劉備。他在劉備攻取西川漢中之時立下大功,被劉備冊封為驃騎將軍,領兵鎮守陽平關,即現在勉縣老城。</p> <p class="ql-block">我們聽隊友介紹</p> <p class="ql-block">城墻內外鮮花盛開</p> <p class="ql-block">今陽平關:在陜西省陽平關鎮西南邊界山地,嘉陵江之濱、定軍山之西 ,南依山、北靠水,形勢險要,古名關城、陽安關等,北宋后稱陽平關 。關城建在崤嶺,周圍2.5公里,東有峻谷,西、北連峰接崖,南面是盤道長1公里多 。這里是漢中盆地西邊門戶、川陜交通要沖 。1236年,南宋曹友聞率2萬主力軍在此阻擊蒙古軍,鏖戰八日,兵敗身死,蒙古軍入川,史稱“陽平關之戰”。</p> <p class="ql-block">今陽平關</p> <p class="ql-block">今陽平關夜景</p> <p class="ql-block">兩個陽平關的成因</p><p class="ql-block">一種觀點認為,是因為陳平道的開辟 。勉縣古陽平關先存在,控扼陳倉道和金牛道 。后來開辟陳平道,往來陜甘和四川的行旅不再經過勉縣古陽平關,使其失去關鍵作用 。北宋為控扼陜甘與四川,將陽平關移至今寧強縣陽平關鎮,陽平關之名延續至今。</p> <p class="ql-block">從陽平關出來,我們路過龍門洞(也叫天生一洞),隊友苦咖叫停!原來這里有一個悲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原來這里是陽平關大戰的結束地!</p><p class="ql-block">?在1236年的陽平關之戰中,宋軍曹友聞部在雞冠隘堡堅守多日后,曹友聞率軍前往陽平關與蒙古軍激戰。曹友聞戰死,其弟曹萬僅存500人入堡,后因趙彥吶不遣援軍,城中無糧,曹萬、劉孝全等率軍突圍,轉戰至龍門洞,雙方死傷眾多,宋軍幾乎全軍覆沒,龍門洞橫尸遍野,血流成河,陽平關之戰至此結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隊友們在這里緬懷先人!</p> <p class="ql-block">龍門洞不僅是陽平關大戰的結束地,諸葛亮北伐途中路過這里,曾在此運籌帷幄指揮戰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弥渡县|
奈曼旗|
调兵山市|
响水县|
四会市|
磐石市|
崇州市|
舒城县|
永年县|
蒲江县|
格尔木市|
高邮市|
雷州市|
三都|
宣城市|
德昌县|
天津市|
滁州市|
拜泉县|
通州市|
黎平县|
葵青区|
临汾市|
焦作市|
新兴县|
丁青县|
吐鲁番市|
郯城县|
米易县|
长宁县|
霍城县|
葫芦岛市|
龙游县|
东兰县|
浪卡子县|
文水县|
蛟河市|
兴和县|
宣化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