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喜歡陶然亭,不僅僅是因為它風光秀麗,更主要的是它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全園三十多座歷史名亭,每一個都有一段歷史一個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名亭是指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和湖心亭,這四座亭子在中國園林建筑和文化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陶然亭公園里1:1仿造了這些名亭,仿佛有進一園而觀天下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愛晚亭》</p><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原名紅葉亭,后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而改名為愛晚亭。</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園水面廣闊,湖水清澈,湖心島與周邊山巒相映成趣。湖中碧波蕩漾,輕舟蕩漾,蓮花朵朵,微風拂面,令人神情陶然。</p> <p class="ql-block">此時正是陶然亭公園海棠花盛開時節,賞花觀亭亦陶然。</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太平街19號。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因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而得名。陶然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愛國志士集會場所之一。陶然亭為單檐歇山頂式建筑,亭內有蘇式彩繪,亭上黑色匾額為齊白石所書,楹聯為翁同龢手書。</p> <p class="ql-block">《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 </p><p class="ql-block">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p> <p class="ql-block">桃紅柳綠</p> <p class="ql-block">姊妹亭位于陶然亭公園的湖邊,與湖心亭等建筑相互呼應,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景觀布局。在春日泛舟湖上時,游客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姊妹亭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望瑞亭是陶然亭公園內的一座亭子,位于倚新亭東側,是一座四角亭。其名字“望瑞”取意于與東湖北岸山頂上的“瑞像亭”遙遙相望。</p><p class="ql-block">“望瑞亭前花影重,春風拂面意無窮。”</p> <p class="ql-block">曲徑通幽</p> <p class="ql-block">《吹臺》</p><p class="ql-block">陶然亭里的吹臺取材于瘦西湖,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也是瘦西湖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吹臺”這個名字與音樂文化有關。相傳古人在亭中吹簫、撫琴,這里成為他們演奏音樂的場所。簫聲、琴聲在湖面上回蕩,與周圍的自然景色相互交融,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p><p class="ql-block">《秋游瘦西湖》</p><p class="ql-block">廣陵秋老瘦西湖,湖上秋光勝畫圖。</p><p class="ql-block">人在畫中行不盡,秋來湖上覽無余。</p><p class="ql-block">新天風物都堪愛,舊雨生涯總可娛。</p><p class="ql-block">晚景婆娑無限好,釣魚臺上共觀魚。</p><p class="ql-block">(吹臺又稱釣魚臺)</p> <p class="ql-block">《溱月亭》</p><p class="ql-block">溱月亭是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園西南角的一座亭子,它是仿照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的原亭而建。亭名“溱月”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座亭子三面臨水,造型輕靈,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亭子周邊環境優美,常吸引游客駐足欣賞。</p> <p class="ql-block">《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以下是全詩內容:</p><p class="ql-block">《琵琶行》</p><p class="ql-block">白居易 〔唐代〕</p><p class="ql-block">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span>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span>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span>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span>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span>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span></p> <p class="ql-block">《滄浪亭》</p><p class="ql-block">滄浪亭位于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古典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由詩人蘇舜欽購得唐末五代孫承祐的池館后,傍水建亭,并以“滄浪濯纓”之典故取名。</p><p class="ql-block">蘇舜欽《滄浪亭》詩句: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 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 </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帶著家人從隴右流寓到成都。第二年春天,他在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親手搭建了幾間茅屋,這就是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杜甫創作高峰期的居住地,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狂夫》</p><p class="ql-block">——杜甫</p><p class="ql-block">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p> <p class="ql-block">《謫仙亭》</p><p class="ql-block">謫仙亭并非陶然亭內的著名景點,但結合陶然亭的文化背景,我們可以推測“謫仙亭”可能是一座紀念李白或與李白相關的亭子。李白被稱為“謫仙”,象征著他的詩歌風格超凡脫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p><p class="ql-block">《飲中八仙歌》</p><p class="ql-block">——杜甫</p><p class="ql-block">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p> <p class="ql-block">《百坡亭》</p><p class="ql-block">百坡亭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由眉州太守魏了翁根據蘇軾《泛潁》詩中的意境而建。詩中“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一句,表達了蘇軾對自身形象的詼諧描繪,也寓意著希望出現更多像蘇軾這樣的杰出人物。</p> <p class="ql-block">《泛潁》</p><p class="ql-block">——蘇軾</p><p class="ql-block">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p><p class="ql-block">吏民笑相語,使君老而癡。</p><p class="ql-block">使君實不癡,流水有令姿。</p><p class="ql-block">繞郡十余里,不駛亦不遲。</p><p class="ql-block">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p><p class="ql-block">畫船俯明鏡,笑問汝為誰。</p><p class="ql-block">忽然生鱗甲,亂我須與眉。</p><p class="ql-block">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p><p class="ql-block">此豈水薄相,與我相娛嬉。</p><p class="ql-block">聲色與臭味,顛倒眩小兒。</p><p class="ql-block">等是兒戲物,水中少磷緇。</p><p class="ql-block">趙陳兩歐陽,同參天人師。</p><p class="ql-block">觀妙各有得,共賦泛潁詩。</p> <p class="ql-block">《獨醒亭》</p><p class="ql-block">獨醒亭位于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頂屈子祠前,因屈原《漁父》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句而得名。該亭始建于漢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此。亭為六角形,攢尖頂灰瓦,角翼然微翹,傲然伸于蒼穹。亭為木結構,呈鐵紅色,周有靠背欄桿圍護。花崗石輔基,紅柱碧瓦,彩繪藻井,內繪二龍戲珠,雕有金龍翔舞,生氣勃然。亭前有茅盾、趙樸初題寫的“獨醒亭”匾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屈原的《漁父》原文如下: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p> <p class="ql-block">《鵝池碑亭》</p><p class="ql-block">鵝池碑亭位置:位于紹興市蘭亭風景區內,鵝池邊。建筑特點:為石質三角亭,內有一石碑,上刻“鵝池”二字。歷史傳說:相傳“鵝池”二字為王羲之與兒子王獻之父子合書。王羲之寫“鵝”字時,因接圣旨而擱筆,王獻之續寫了“池”字。因此,這塊碑被稱為“父子碑”,成為千古佳話。</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p><p class="ql-block">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瑯琊山半山腰的瑯琊古道旁,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亭”。它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山僧智仙建造,歐陽修命名。醉翁亭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蘇軾書寫的《醉翁亭記》</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記》</p><p class="ql-block">——歐陽修</p><p class="ql-block">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p> <p class="ql-block">《蘭亭》</p><p class="ql-block">蘭亭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蘭,漢代設有驛亭,因此得名“蘭亭”。</p><p class="ql-block">蘭亭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曲水流觴”活動。他們圍坐在蜿蜒的溪水旁,將盛滿酒的酒杯放入水中,任其順流而下。當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需要即興賦詩一首,作不出詩的則要罰酒。《蘭亭集序》的誕生在這次雅集中,眾人共作詩37首,匯集成《蘭亭集》。王羲之在酒酣耳熱之際,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寫下了《蘭亭集序》,這篇序文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蘭亭集序》</p><p class="ql-block">——王羲之</p><p class="ql-block">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p> <p class="ql-block">《二泉亭》</p><p class="ql-block">二泉亭的始建年代不詳,但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已有記載,當時惠山寺僧法嗥主持重建。宋高宗趙構與二泉亭:宋高宗趙構在紹興辛巳年(1161年)曾在此酌泉,后人為保護泉源,特意在泉井上方架起亭子,命名為“護泉亭”,后稱“二泉亭”。</p><p class="ql-block">《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蘇軾 </p><p class="ql-block">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p><p class="ql-block">湖心亭是我國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亭臺建筑。它不僅是西湖的標志性景點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的意象。陶然亭公園里的湖心亭不是模仿杭州西湖湖心亭建設的,有些遺憾。</p><p class="ql-block">明代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是描寫湖心亭的經典散文,收錄于其回憶錄《陶庵夢憶》中。全文如下: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p class="ql-block">《風雨同舟亭》</p><p class="ql-block">1991年,安徽省發生特大洪水,得到全國支援賑災。為感謝全國人民的無私捐助,安徽省政府仿徽州的沙堤亭,在北京陶然亭公園湖畔建造了這座風雨同舟亭,以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窯臺映雪》</p><p class="ql-block">窯臺映雪的名稱來源于窯臺的自然景觀。窯臺是北京南城的歷史名勝之一,其地勢高峻,周圍曾是燒磚的窯廠遺址。據《宸垣識略》記載,窯臺上曾建有真武殿,路口有靈官閣,坡徑迂回,盤折而上。清代時,窯臺已成為北京人重陽登高的勝地。</p> <p class="ql-block">“窯臺映雪”并非指真正的雪景,而是指重陽節后,窯臺周圍的蘆花搖曳,一片潔白,宛如秋雪,因此得名。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賞景賦詩。</p> <p class="ql-block">《瑞像亭》</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瑞像亭原址位于北京南橫街西口的圣安寺內。圣安寺始建于金天會年間(1123-1135年),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重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重新修葺[^1^]。亭內曾供奉旃檀佛、達摩佛、觀世音和漢關羽石刻碑像,因此得名“瑞像亭”。1983年,因圣安寺改作他用,瑞像亭從圣安寺遺址遷建至陶然亭公園東北山頂。</p> <p class="ql-block">瑞像亭位于陶然亭公園東北角的小山上,是全園諸山中之最高峰。登亭遠眺,視野開闊,東可觀天壇祈年殿,北可望瓊島白塔,西可覽燕山群峰。與瑞像亭遙相呼應的是一覽亭,位于公園西南角的小山上。瑞像亭不僅是陶然亭公園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北京城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承載著近千年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報春亭》</p><p class="ql-block">報春亭位于陶然亭公園東北角的山腳下。建筑風格:報春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風格建筑,頂部為六角攢尖頂,這種屋頂是“六合”的象征。報春亭建于1985年。</p> <p class="ql-block">報春亭的名字寓意著迎接春天的到來,象征著生機與希望。報春亭周邊是觀賞迎春花的好地方。在光照及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月季園周邊的迎春花也會逐漸開放。迎春花是中國常見的花卉之一,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也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性,即使在氣溫較低的初春也會綻放,是春天的象征。春季賞花:報春亭是陶然亭公園春季賞花的絕佳地點之一。每年3月至4月上旬,迎春花盛開,金黃色的花朵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2025.04.0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土默特右旗|
连山|
沁水县|
田林县|
沧州市|
深水埗区|
湖北省|
基隆市|
蒙阴县|
兰西县|
巫山县|
章丘市|
三穗县|
静海县|
淮南市|
道孚县|
射阳县|
临清市|
桦南县|
灵宝市|
三原县|
同江市|
康保县|
温州市|
安平县|
芮城县|
潼关县|
留坝县|
基隆市|
黄龙县|
北海市|
双流县|
太和县|
东兰县|
永福县|
自治县|
革吉县|
景洪市|
台东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