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不僅僅只是綠了草木,催開了花朵,也喚醒了鳥兒的春心,黑臉琵鷺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去了新會的銀湖灣和深圳灣發(fā)現(xiàn)黑臉琵鷺長出了繁殖羽,像換了時髦的新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來到新會銀湖灣,海灣處內陸有個很大的湖,現(xiàn)在被圍了起來,鳥和野鴨在湖中間覓食,近百只有繁殖羽的黑臉琵鷺就在這里,其中有白琵鷺,在淺水處休息,它們離湖邊有近百米的距離,沿湖籬笆很高無法越過,即使借門進到湖邊,湖內有很深的淤泥也無法深入到湖中,即使用600定也只能拍個鳥的輪廓,加上1.4倍的增倍鏡,也只能拍個記錄版,只有飛起時,近點距離尚能拍到一些細節(jié)。</p><p class="ql-block"> 此處不行便轉移陣地。4月1日來到深圳灣,這里灘涂寬大,魚蝦眾多,是多種水鳥和野鴨的越冬要地,也是觀鳥者和拍鳥者的福地,鳥多距離近。我們上午11點來到深圳灣一出水口處,正值漲潮期,水面上只有幾只赤頸鴨,沒有目標鳥出現(xiàn),只好先到人才公園拍了一會兒金斑鸻,兩點多轉回深圳灣出水口處。大約3點多潮位退下半米左右,露出了一些石頭和灘涂,突然有三只黑臉琵鷺飛到眼皮底下的淺灘處,后來又飛來3只,它們剛一站穩(wěn),看了一下周圍環(huán)境安全,便把它們寬的嘴在水里像收割機一樣橫向來回掃,不一會兒就有一只像有馬鬃一樣的黑臉琵鷺頭一臺,嘴向前一伸,吞下水里抓到的食物,后來細看是條小魚。有繁殖羽的黑臉琵鷺脖子周圍有黃色的羽毛,雄鳥頸背羽很長,像毛鬃,特別是被風吹逆光下,獨俱韻味。它們吃了一個小時左右,最漂亮的一只先飛走了,留下的幾只在洗澡,其中有一對洗澡完后相互梳理羽毛,梳理完后還斗了一會兒嘴,約5點多它們都飛走了。</p><p class="ql-block"> 此前,早十來天在崖口濕地也見到有十來只與白琵鷺混群,珠海也有它們的行蹤,因此,黑臉琵鷺在廣東越冬的點分布較廣。</p> <p class="ql-block"> 黑臉琵(pí)鷺(lù) (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學名:Platalea minor),是鵜形目鹮科琵鷺屬的鳥類。又稱: 飯匙鳥、琵琶嘴鷺,屬于大型白色水鳥,以其獨特的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著稱,與琵琶樂器相似,因此得名。全球瀕危物種,數(shù)量稀少,分布于東亞地區(qū)。黑臉琵鷺繁殖于俄羅斯東北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部的小島,冬季遷徙至越南北部、中國南部和臺灣島等地。</p><p class="ql-block"> IUCN:EN(瀕危)。在中國大陸、臺灣島和韓國受到嚴格保護,臺灣列為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自2021年起調整為一級。</p> <p class="ql-block"> 黑臉琵鷺體型較大,全身羽毛雪白,嘴長且扁平,狀如湯匙,全黑,與白琵鷺的黃色前端形成鮮明對比。繁殖季節(jié)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帶有黃色調。臉部具大片黑色裸露皮膚,是區(qū)別于白琵鷺的顯著特征。雌雄羽毛相似,但雄鳥平均嘴和跗跖較長。非繁殖期成鳥缺乏黃色頸環(huán),幼鳥面部皮膚全黑,嘴色暗灰,初級飛羽端部暗色。</p> <p class="ql-block"> 黑臉琵鷺棲息于濕地環(huán)境,如湖泊、水塘、河口、沼澤、水稻田及海濱沼澤。喜群居,通常與多種涉禽混群。主要在淺水區(qū)覓食,利用長喙側掃捕捉水生無脊椎動物。飛行姿態(tài)優(yōu)美,頸部和腿部伸直。遷徙時途經(jīng)中國東部海岸,停留于特定的停歇地。</p> <p class="ql-block"> 黑臉琵鷺繁殖期為3月至8月,營巢于小島或懸崖上的樹上,巢形似盤,由干樹枝和草構成。每窩產(chǎn)卵4-6枚,孵化期約35天。雛鳥由親鳥喂養(yǎng),以貝類、小魚和小蝦為食,一個月后可離巢。</p> <p class="ql-block"> 黑臉琵鷺繁殖于俄羅斯東北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部。冬季遷徙至越南北部、中國南部、臺灣島、偶爾日本,近年在泰國、菲律賓、澳門和中國內陸也有記錄。</p> <p class="ql-block"> 以上照片拍攝地深圳,以下照片拍攝地新會銀湖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陆河县|
根河市|
克山县|
无极县|
吉隆县|
松溪县|
扎赉特旗|
长岭县|
泸西县|
高邮市|
定安县|
原平市|
安泽县|
宝应县|
萍乡市|
阆中市|
霍城县|
屯门区|
繁峙县|
磴口县|
兴隆县|
阜新市|
泰州市|
林甸县|
厦门市|
监利县|
江油市|
江孜县|
日土县|
临高县|
通许县|
新野县|
阳新县|
湖州市|
泰宁县|
昌黎县|
宁强县|
黄平县|
那曲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