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沒來篁嶺之前,對篁嶺并不陌生,那里的“曬秋”早已聞名遐爾,來了之后,更感到篁嶺的確名不虛傳。</p><p class="ql-block"> 婺源的篁嶺,是一個典型的山居村落,自然景觀非常優美而又獨特。村落依山而建,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形成了“梯云人家”的獨特風貌。民居順山而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梯田層層疊疊、宛如指紋、色彩繽紛,村內街巷縱橫、溪水潺潺、古樹參天。在這里,徽派建筑、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完美融合,四季景色各異,尤其是春季的梯田油菜花海和秋季的曬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循著春花爛漫的蹤跡,聞著油菜花香,驅車來到篁嶺。為了能看上早晨絕美的景色,頭一天就住在山下的古村索道旁邊,第二天一早就乘纜車上山,成了第一批進村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曹氏宗祠門口的觀景平臺上,右側高山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梯田里油菜花開的正艷,黃橙橙、金燦燦圍繞山際。左側高山是層層疊疊的民居,民居從山腳下向山上延伸,一棟棟、一層層直達山巔。早晨的陽光越過山巔、穿過樹縫灑在古民居上,呈現出溫暖的金色。綠樹翠竹掩映著白墻黑瓦,炊煙薄霧繚繞在屋頂山間,早晨的篁嶺猶如天上仙境而又充滿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了曹氏宗祠、竹山書院、花溪水街、水口園林和曬秋廣場,在幾個觀景平臺上觀看了梯田花海,在天街上走了一個來回,穿天街走小巷、登石階訪民居,那天街上的豪華建筑,那小巷里的古樸民居,那花溪水街的小橋流水,那水口園林的千年古樹,那竹林掩映的馬頭墻,那古建筑里的雕梁畫棟、雕花門窗和精美的石刻磚雕,無不彰顯著徽派建筑的神韻,小橋流水、梯田人家與綠水青山、梯田花海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園風光畫卷,寧人流連而又神往。</p> <p class="ql-block"> 篁嶺村因村莊四周遍布竹林、幽篁叢生而名曰“篁嶺”。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葉,距今已有500多年。村落最初以農業為主,村民以種植水稻、茶葉及果蔬為生。特殊地理位置,讓篁嶺的先民門開墾出層層疊疊的梯田,形成了高山上的“梯云人家”。山間云霧繚繞、溫暖濕潤,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到清朝時期,篁嶺逐漸繁榮,成為集農耕、商業、文化于一體的繁華村落。村民以曹姓為主,篁嶺曹氏與安徽歙縣雄村曹氏一脈相承,雄村曹氏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相繼出現了曹文植、曹振鏞父子尚書,家族榮膺“四世一品”的殊榮。其竹山書院與篁嶺的竹山書院應為一家。</p> <p class="ql-block"> 本來以為篁嶺的春天只有梯田花海,不曾想春天也有“曬秋”,原來這里的村民一年四季都在曬。因為篁嶺“地無三尺平”,沒有大面積的曬谷場,所以村民就在自家的樓上伸出數根木棍,支起簸箕曬東西,家家如此。尤其是到了秋季,村民們將豐收的農作物晾曬在陽光下,形成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面,場面蔚為壯觀,形成了篁嶺這一獨居特色的曬秋文化。</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篁嶺,已經沒有了“原住民”。近年來,篁嶺通過保護性開發,將原來的村民全部遷到山下的“篁嶺新村”,全部從事鄉村旅游相關工作。篁嶺成為地地道道的旅游古村,成為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也榮獲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授予的“最佳旅游鄉村”稱號,成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和鄉村振興樣本。</p><p class="ql-block"> 小橋流水:文圖</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4月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通江县|
达拉特旗|
莱州市|
寿宁县|
元谋县|
宁安市|
司法|
纳雍县|
滦南县|
东至县|
浦北县|
凌源市|
益阳市|
类乌齐县|
临汾市|
闵行区|
冷水江市|
碌曲县|
双峰县|
松潘县|
威远县|
玉溪市|
息烽县|
镇雄县|
平果县|
南漳县|
长乐市|
高唐县|
城步|
崇文区|
尉犁县|
类乌齐县|
甘洛县|
宜良县|
蒲城县|
革吉县|
海丰县|
菏泽市|
灯塔市|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