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行香子·乙巳清明攜女回然園祭掃踏春感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欽定詞譜晁補之體·《詞林正韻六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周科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桃靨含顰,李蕊堆銀。正清明、酹酒思親。冥煙旋舞,冢草添新。念幼時歡,童時護,少時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慈恩未報,音容悄隱。嘆陰陽、兩界牽魂。虛名浮利,終化埃塵。盼夢中逢,淚中晤,樂中存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b>: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p><p class="ql-block">清明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節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p><p class="ql-block">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p><p class="ql-block">宋元時,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明清時期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仍然盛行。民國時期,清明節曾在1915年被規定為植樹節,到1928年清明節作為植樹節的歷史就此終止。受漢族文化影響,中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此外還有蕩秋千、蹴鞠、放風箏、植樹、拔河等眾多戶外游樂活動,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團等食俗。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p> <p class="ql-block">以上圖片及有關資料均引自網絡平臺。謹此說明并感謝作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文安县|
康乐县|
旬邑县|
忻城县|
衡南县|
曲水县|
东乡|
浙江省|
南宁市|
申扎县|
丽江市|
洪泽县|
永丰县|
平乐县|
梁河县|
高雄县|
张家口市|
法库县|
沂水县|
炎陵县|
武冈市|
舞钢市|
寿光市|
诸城市|
孝义市|
本溪|
金阳县|
涟源市|
金塔县|
蓬溪县|
天门市|
石台县|
苏尼特右旗|
云梦县|
乌海市|
沽源县|
元阳县|
嘉禾县|
宣武区|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