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昵稱:春江東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號: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春江東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圖片:網絡(致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八章 南下之路(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節 以失敗告終的南下</b></p> <p class="ql-block"> <b>一、綏崇丹懋戰役</b></p> <p class="ql-block"> <b>1、右縱隊觀音橋受阻</b></p><p class="ql-block"> 9月15日,張國燾發布南下命令。中央紅軍北上之后,尾隨的川軍楊森部卻一直遲疑不定,8月當紅軍分左右兩路進入草地,他們才終于可以安下心來修工事,準備綏靖對付“殘匪”,沒想到張國燾會帶領紅軍掉頭南下。</p><p class="ql-block"> 劉湘獲悉大部分紅軍由阿壩地區揮師南下川康邊區后,便沿大小金川地區調集部隊,防堵紅軍南下。自西往東部署如下: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第24軍兩個旅,防守大金川沿岸的綏靖(今金川縣)、崇化(今金川縣安寧鄉)、丹巴一線;楊森第20軍四個旅另一個團,則布防小金川沿岸的懋功、撫邊、達維一線;鄧錫侯第28軍一個團,扼守撫邊以東的日隆關等地。</p> <p class="ql-block"> 為打開南下通道,紅四方面軍針對劉湘部署,制定了奪取綏靖、崇化、丹巴、懋功的作戰計劃,報請紅軍總部批準實施。當時,朱德總司令雖不同意張國燾的分裂主義行為,但認為部隊既然已經南下,就應該打開局面。他根據川軍慣打滑頭仗的特點,提出要打就抓住打,狠狠地打!他要求各級指戰員要講究戰術,發揮運動戰的特長,以快以巧制敵,用小的代價去換取大的勝利。</p><p class="ql-block"> 10月7日,張國燾簽署發布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計劃》,部署徐向前、陳昌浩率紅4、30、32軍及9軍第27師大部組成左縱隊,奪取崇化、懋功;王樹聲率紅9軍第25師、紅31軍第93師及紅5軍組成右縱隊,進占綏靖、丹巴。此外,以33軍及第9軍27師一個團,駐守馬塘、夢筆山地區,屏障紅軍總部卓木碉;以第31軍91師師部和第277團、紅軍大學留守阿壩,掩護后方。在計劃的最后一頁,張國燾提起毛筆,工整地寫下了一排小楷“中革軍委主席張國燾”。此時他已經掌握了南下紅軍的軍政大權。</p><p class="ql-block"> 為了激勵士氣,張國燾提出了“打到天全、蘆山吃大米”的口號。這支原本就英勇善戰的隊伍,雖然經過雪山和草地的嚴峻考驗,但在南下第一階段的進攻中,雖然右縱隊的進攻遇到意外,徐向前指揮的左縱隊幾乎一路凱歌。</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川軍的確拉跨,雙方在川陜根據地的多次較量,無論是劉湘,還是劉文輝、楊森、鄧錫侯,心里早就蒙上了陰影。紅軍北上之后,尾隨的川軍先是不敢安下心修工事,再后來隨著紅軍進草地,他們不僅沒能完成構筑完備的阻截線,甚至認為進了草地的紅軍,如同鉆進了蔣介石布置的“口袋”,不用重兵進剿,就會自行瓦解,所以輕敵思想相當嚴重。營以上軍官晝夜賭博,忽視了對紅軍動態的偵察和自身的警戒。</p> <p class="ql-block"> 10月8日開始,紅四方面軍南下第一階段進攻開始。左右縱隊分別沿著大金川東、西兩岸向南開始急進。</p><p class="ql-block"> 大金川的主要源頭在青海果洛,小金川的源頭在四川邛崍山脈。兩條河交匯后,在丹巴匯入大渡河。綏靖、丹巴位于大金川的西岸;崇化位于其東岸,懋功靠近東邊的小金川。大小金川流域,地形險峻,沿途多深山絕壁,峽谷激流,易守難攻,不便大部隊展開,川軍企圖憑借這里的天險阻止紅軍南下,將其擋在條件較差的川西北。</p><p class="ql-block"> 戰役開始后,右縱隊紅9軍第25師74團首先向綏靖以北約一百里的綽斯甲附近的觀音河鐵索橋強攻,以便渡河后,沿大金川左右兩軍夾河而進,隔岸呼應。觀音河鐵索橋位于今金川縣觀音橋鎮,是大金川上游綽斯甲河(今杜柯河)重要渡口,河南岸為綽斯甲土司中寨所在地。守衛這里的除了土司士兵外,還有劉文輝的一個營。為防止紅軍襲擊中寨,他們事先已將橋上的鐵索砍斷,并筑有防御工事,企圖憑堅固守。</p><p class="ql-block"> 紅軍遂改為乘船在下游三公里處強渡,但是受到了川軍和千余名綽斯甲土兵的瘋狂狙擊。敵人火力猛烈,加之水流湍急,渡船觸石翻沉,強渡未能奏效。遂回頭進攻上游五十里外的綽斯甲,也遭到了敵人的頑強抵抗,于11日夜才攻克綽斯甲。根據作戰計劃,右縱隊8日自觀音橋出動后,經卓斯甲,約于12日攻取綏靖,16日攻取丹巴后,即以第5軍守備,然后其余準備向懋功等地行動。</p> <p class="ql-block"><b> 2、重新部署的戰役計劃</b></p><p class="ql-block"> 9日,當徐向前接到右縱隊先頭部隊渡河受阻消息后,判斷右縱隊主力已經無法在預定時間攻取綏靖、丹巴等地,而這將會嚴重影響整個戰役目標,于是便迅速調整左縱隊部署。</p><p class="ql-block"> 根據原先的戰役計劃,左縱隊主力應于10日由黨壩出動,約于13日攻取崇化,與右縱隊隔岸呼應,并約于16日攻取懋功。其另一部則取道得勝梯、萬里城山,出撫邊大路,截斷消滅懋功兩河口中間之敵,以助攻懋功,并察明由撫邊經別思滿溝出將軍碑、達維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調整后的部署要求左縱隊分兵大金川西岸,即令紅4軍從下游的黨壩地區出動,渡大金川后攻取綏靖、丹巴。紅30軍仍沿東岸攻占崇化,再攻擊懋功;紅9軍第27師沿小金川攻擊兩河口和達維。這樣,整個戰役的進攻任務,幾乎全由左縱隊承擔,這也帶來了后面的一系列問題。</p> <p class="ql-block"> 按照這一新部署,11日夜紅4軍在許世友的帶領下,聲東擊西由黨壩西渡大金川,12日夜攻克綏靖,擊潰劉文輝兩個團,然后繼續向南猛進,16日進占西康的丹巴縣城。</p><p class="ql-block"> 紅30軍于11日渡過黨壩河后, 15日占領崇化,隨后以一部繼續揮師東進懋功。第89師在殲滅楊森第20軍一部后,于當夜占領懋功縣城。</p><p class="ql-block"> 紅9軍27師第80、81團在21歲的軍政委陳海崧率領下,也同時沿小金川向南急進,于15日夜向兩河口發起了進攻,將楊森部第7旅全部擊潰,并星夜追蹤,17日攻克撫邊,殲敵兩個營大部。19日,紅81團長途奔襲達維,擊潰楊森部第4旅,旅長高德州睡夢中驚醒后,倉皇逃走。紅81團俘獲其一部。紅27師指戰員克服疲勞,不怕犧牲,一鼓作氣繼續追上夾金山,擊潰山上敵第10團,并擊退山下由懋功小路退來的敵第3混成旅一個團,取得了夾金山。</p> <p class="ql-block"> 紅軍此次行動疾如閃電,直擊川軍在大小金川兩岸的各據點,敵招架不及,紛紛潰逃。楊森第20軍第2混成旅第6團團長李介立回憶,“約在1935年10月,紅四方面軍部分主力部隊由草地回師反攻懋功,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在撫邊以北地區,分兩路用大包圍形式向懋功攻擊而來,使第二十軍駐防懋功的第二、三、四三個混成旅和一個精練司令的部隊,在一晝夜間遭到慘敗而潰逃。”</p><p class="ql-block"> 隨后,紅81團繼續迅速向東南發展,擊潰鄧錫侯一個團,攻占日隆關、巴郎關、火燒坪等地。此后,與鄧錫侯部守敵相持于牛頭山一帶。</p><p class="ql-block"> 紅81團在南下這一階段作戰中,表現尤為突出,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中對其所屬的27師大加贊賞,“九軍二十七師連續作戰,疾進五百余里,打得最出色。”</p> <p class="ql-block"> 從10月8日戰役開始到22日結束,十多天中南下紅軍主力不怕困難、英勇頑強,先后翻越了夢筆山、亞頂山、白鶴山、萬里城梁子、向花坡、空卡梁子、雙柏樹、巴郎山、夾金山等九座雪山,在十分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克服減員嚴重、補給不足等困難,擊潰川軍六個旅,斃俘敵三千余人,以勢如破竹之勢,占領了丹巴、懋功兩縣城及綏靖、崇化、撫邊三屯和達維、日隆關、綽斯甲等要鎮,幫助金川地方黨組織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少數民族革命自治政府——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鞏固和發展了第一次北上時與一方面軍聯合建立的大小金川根據地,使之成為四方面軍南下的總后方,也為后來的二次北上,作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綏崇丹懋戰役結束后,朱德總司令高度評價紅四方面軍的戰斗力,認為是一支過得硬的紅軍隊伍,繼承了葉挺獨立團的鐵軍傳統。但這次戰役的主要缺點是右縱隊渡河受阻后,未能及時轉移兵力,配合左縱行動,致使近半數兵力陷于無用武之地的狀態,追擊不力,對潰逃進山林的殘敵搜索不夠,影響了擴大戰果。</p><p class="ql-block"> 對此,陳昌浩在《綏崇丹懋戰役之檢查》中講得更為詳細,認為觀音橋渡河失利后果嚴重。“渡河動作,主要是靠機動的偷渡,與不得已時實行靈巧的搶渡,這必依賴于布置之周密,動作之靈敏。四軍過黨壩河時之機動成功,而七十四團渡觀音菩薩河之不機動而失敗,致使前者能開進,取綏、丹之勝利,后者則遺誤整個戰役計劃,這是極好的例子”,“因右縱隊搶占觀音菩薩河未成,使右縱隊出動延遲,臨時把左縱隊一部搶渡大金川,占綏、丹。左縱隊兵力分離,致使決戰方面無最大優勢之兵力,雖有完全消滅楊敵之良機,未能使之實現,而速出天、蘆、邛、灌隘路之計劃,亦因進攻兵力未大集中而受障礙。”有人認為這份檢查有為張國燾南下失敗開脫之目的。個人認為要看檢查報告完成時間,如果是南下已經失敗或跡象已經顯露,則有這種可能性,否則很小。這份檢查沒有具體的完成時間,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紅四方面軍在川陜》提到,戰役結束后紅四方面軍“立即轉入總結整訓”,陳昌浩負責起草報告;《陳昌浩傳》指出,該報告是“戰役結束后一周內形成的正式文件”,如此看來,可能性不大,是戰術層面的總結<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二、天蘆名雅邛戰役</b></p> <p class="ql-block"><b> 1、占領寶天蘆</b></p><p class="ql-block"> 綏崇丹懋戰役期間,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與紅26、27和紅25軍會合,隨后殲敵109師、106師一個團,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穩固了陜北根據地,為紅軍在西北立足打下了基礎。紅四方面軍結束綏崇丹懋戰役的當天,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建立西北蘇區,領導全國大革命”的戰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0月22日,</span>綏崇丹懋戰役一結束,張國燾便又以“軍委主席”的名義下達了《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計劃》。該計劃認為胡宗南、周渾元和吳奇偉已分別北入和南下,對付一方面軍和紅2、6軍團,戰斗力較強的只有國民黨陸軍李抱冰部的第16軍駐守西康。</p> <p class="ql-block"> 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在右路紅軍奪取包座,突破胡宗南松潘封鎖線后,蔣介石確實判斷認為四川無戰事,遂遣胡宗南部回甘肅,第2路軍薛岳部開川黔邊圍剿紅2、6軍團。但當得悉左路紅軍南下后,蔣介石馬上電令各軍停止行動,整補待命。10月下旬,他還將在西南地區“圍剿”紅軍的軍事重心移至重慶,正式成立“重慶行營”,派大批軍政官員入川,并對川軍進行了整編。整編后的川軍,包括第20、21、23、24、41、44、45共七個軍和第104師,約一百三十個團,雖緊縮了約三分之一的名額,但充實了各部隊建制,派出了政工干部,多數軍官都經過峨眉軍官訓練團訓練,且補充了武器彈藥,戰斗力比之以前有了較大幅度提高。自此,四川軍閥即被蔣介石控制,蔣的勢力如愿入川。</p><p class="ql-block"> 10月底的川西,天氣已經越來越冷,紅軍缺衣少食,彈藥供應也不足,兩次戰役之間,部隊未得到充足的休整和補充。結合第一階段的進攻,速戰速勝可能是當時的想法。10月28日,朱德、徐向前、陳昌浩致中縱隊司令員王樹聲“關于消滅楊森部向蘆山前進”的電報中曾提醒,“你們掉的隊甚多,速收容。”當時的補給、后勤之困難,由此可以窺見一斑。中縱隊后來擔任百丈關一帶的爭奪。</p>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張國燾還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的名義致電1、3軍團領導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李富春,通報南下第一階段戰績、形勢和計劃,“中路已到寶興、金湯附近,右翼迫近康定,左翼已占牛頭山,準備與劉湘主力在天蘆邛大決戰”。自9月12日阿壩會議后,張國燾便切斷了與中央的電報聯絡,所以只能直接與紅1、3軍團聯系。綏崇丹懋戰役的勝利助長了其勃勃的野心,也更加堅定了張國燾南下的決心。他在給林、聶、彭、李的電文中充滿喜悅和自信。似乎對取得天蘆名雅邛大戰役的勝利十拿九穩。</p> <p class="ql-block"> 就在兩天前,紅四方面軍分左、中、右三個縱隊,向南翻越夾金山,執行《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右縱隊為第4、第32軍,倪志亮為司令員兼政委,紅4軍目標奪取天全,32軍目標進軍瀘定、漢源、滎經和峨眉,意圖從西、南兩個方向對成都、雅安、邛崍實行包抄;中縱隊為第30軍全部、第31軍93、91師之二團和9軍25師,王樹聲為司令員、李先念為政委,以寶興、蘆山為目標;左縱隊為9軍27師,陳海崧為司令員兼政委,主要威脅灌縣、大邑。左支隊由33軍擔任,主要任務是鞏固馬塘、兩河口一線,并威脅雜谷腦、理番等地;右支隊為5軍擔任,主要任務是鞏固丹巴,威脅康定。</p> <p class="ql-block"> 對于紅軍越過夾金山,本來劉湘的打算是拒止于天全、蘆山、寶興西北的山岳地區,以保護成都平原。為達到阻止紅軍東進之目的,劉湘此前恢復了之前的戰斗序列,設五路“剿共”總指揮和南路“剿共”總指揮、川康邊防總指揮。10月中下旬劉湘動用自己最得力的第21軍模范師和教導師馳赴天全和蘆山,分別擔任守衛,受四川南路“剿共”總指揮兼23軍軍長潘文華指揮。另調劉文輝、鄧錫侯部在金湯、瀘定、漢源、雅安一線,楊森部退守寶興,企圖利用工事碉堡,扼阻紅軍。同時劉湘還將指揮部移至邛崍。但劉湘沒想到,寶興、天全、蘆山很快就丟失。</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南下紅軍中縱隊一舉攻占寶興,擊潰楊森20軍第1、5、6三個旅,乘勝進占靈關鎮、雙河場,楊森部迅速經蘆山、飛仙關、蒲江,大踏步撤退至洪雅。中縱隊然后又連續擊潰剛抵達蘆山的楊國禎教導師一個旅和一個團,直逼蘆山城下,占領蘆山崗高地,與敵對峙。沿途共俘敵千余人,繳獲步槍兩千余支,輕重機槍五十余挺。5日晨,位于蘆山崗的紅軍開始向城外章安平旅防守陣地進攻,一直激戰到夜里,隨后轉入對峙。7日深夜,楊國禎率教導師棄城向名山倉皇而逃。</p><p class="ql-block"> 同一日,左縱隊殲滅第1路鄧錫侯第7旅一部,攻占蘆山太平場、大川場。左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陳海崧在大川場負傷,坐擔架指揮27師分三路進軍邛崍、大邑,巧奪有敵重兵防守的瓦廠崗、木梯栳、香爐山、橫山崗等險關路隘后,勢如破竹,前鋒直抵邛崍縣城西三公里的白鶴山才停下來。</p> <p class="ql-block"> 右縱隊于10月28日攻克西康金湯設置局所在地金湯鎮后,紅4軍旋即擊敗劉文輝的袁國瑞旅,攻克天全以西之紫石關、大崗山,又擊潰由彭山前來增援的郭勛祺模范師第3廖澤旅,于11月10日占領天全縣城。師長郭勛祺連忙率隊準備退往名山金雞關,但當聽說相鄰的蘆山失陷,便落荒而逃,只帶了一個排的手槍兵和少數幕僚,連夜跑到洪雅,遭劉湘訓斥,又轉回邛崍的黑竹關附近找23軍軍長潘文華商量對策。廖澤率第3旅在天全城外總崗山附近固守。 </p><p class="ql-block"> 楊國禎逃離蘆山后,中縱隊和4軍實施圍城,全殲劉湘獨立第2旅。12日,蘆山被紅軍奪占。</p><p class="ql-block"> 右縱隊另一支第32軍,南下后勢如破竹,圍雅安、下滎經、攻漢源,將劉元瑭圍困在漢源城內長達兩個月。</p> <p class="ql-block"> 當日,張國燾致電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李富春、徐海東、劉志丹并轉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博古,通報攻占天全、蘆山情況,并不無得意地說,“這一勝利打開了川西門戶,奠定了建立川康蘇區勝利的基礎,證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說”。</p><p class="ql-block"> 同一天,中央致電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丁)你們以總司令即四方面軍名義,在中央歷次對內蒙古的范圍內發表主張外,不得用此名義作任何表示”,限制張國燾使用中央名義發表有關內蒙古問題的意見,以維護戰略的統一性和中央的權威。內蒙古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關系,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中央擔心張國燾把水攪渾,不利大局。</p> <p class="ql-block"> 自天蘆名雅邛大戰役發起以來,十余日中,紅軍占領寶興、天全、蘆山,斃傷俘敵一萬余人,擊落敵機一架。紅軍方面的損失,根據紅軍總部11月13日給張國燾電報,寶興、天全、蘆山戰斗中,紅軍傷亡二千多人,其中紅93師減員最多,超過兩個營。</p><p class="ql-block"> 除了在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外,南下紅軍在根據地建設上也成績輝煌。11月中旬,南下紅軍在蘆山縣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蘇維埃政府。這是當時紅軍長征途中所建立的最早的省級機關。中共四川省委下轄天全、蘆山、寶興、雅安、太平(今蘆山縣太平鎮及邛崍縣的一部分)、滎經、名山七個縣委和二十個區委。四川省蘇維埃政府則下轄六個縣蘇維埃,二十個區蘇維埃,七十八個鄉蘇維埃,三百二十四個村蘇維埃。</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戰役和戰術上的勝利終究難以彌補戰略上的失策。在接下來的對名山、邛崍之間的百丈關、黑竹關、夾門關等地的爭奪戰中,紅四方面軍很快就遇到了很大困難,遭受了空前損失。</p><p class="ql-block"> 此后指戰員們要求北上與中央會合的情緒日益高漲和強烈。</p> <p class="ql-block"><b> </b> <b>2、百丈關爭奪戰</b></p><p class="ql-block"> 寶興、天全、蘆山相繼失守,紅軍形成東下川西平原,直逼成都的態勢。成都城內的達官貴人惶惶不可終日。</p><p class="ql-block"> 11月上旬,右縱隊南路的第32軍已經到達距瀘定不遠的五里溝,國民黨軍只有李抱冰部駐守在瀘定一帶。</p><p class="ql-block"> 6日,張國燾致電徐向前、陳昌浩,要求“查明沿金川兩岸轉移兵力即取康瀘辦法”,指示奪取瀘定進軍西康。徐向前和陳昌浩則認為,還是按原定的作戰計劃,重點加強左翼的攻擊,奪取天、蘆、名、雅地帶為上策。7日,他們致電張國燾,提出東進意見和理由:一是這一帶人口和糧食較多,部隊易于補充:二是與川敵作戰,較易得手,如能乘勝東下川西平原,可獲更大的補充,利于過冬;三是距離轉戰于川黔邊的紅2、紅6軍團較近,能對他們起到有力的策應作用。翻越夾金山的南下紅軍,從北面的寶興到南邊的瀘定約有一百五十公里,戰線拉得很長,此時川西天氣已寒,并連續陰雨,補給困難無法跟上,紅軍備受艱苦,部隊急需要解決補充問題。</p><p class="ql-block"> 在天蘆名雅邛戰役開始后不久,10月28日,張國燾也曾致電紅軍總部認為,“西康為我唯一后路,不可以西康落后說自誤。…在敵能守住邛、大、名、天、蘆一帶碉堡線時,即宜不失時機取康定為好。”但這回他接到徐、陳來電后,沒有再堅持西進康瀘。</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時,北上已經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于11月12日來電指示:“關于方針你們目前應堅決向天全、蘆山、邛崍、大邑、雅安發展,消滅劉、鄧、楊部隊,求得四方面軍的壯大,牽制川敵主力殘部,(以利)川、陜、甘、晉、綏、寧西北五省局面的大發展。”</p><p class="ql-block"> 這與徐向前、陳昌浩的主張正好相似,徐、陳遂揮軍向名山、邛崍地區進擊。</p> <p class="ql-block"> 南下紅軍計劃先在邛(崍)名(山)大道之間尋找突破,完全切斷兩地聯系,繼而圍攻名山,吸引打擊邛崍方向的援敵,再相機打到岷江西岸,控制青衣江以北、岷江以西、邛崍以南的三角地帶。</p><p class="ql-block"> 11月13日,紅軍集中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4軍的兵力,共計十五個團,向朱家場、太和場發起猛攻。14日,擊潰川軍暫編第2師兩個團,乘勝前進。16日,擊潰第3路李家鈺部,攻取邛名大道上的重鎮百丈。眼看進入人糧極豐的川西平原,就要實現。</p> <p class="ql-block"> 由百丈鎮向東往邛崍,有兩條路可走。北面須走夾門關(位于今夾關鎮),南面須走黑竹關(位于今黑竹鎮),兩地距邛崍均約六十里,像一個等腰三角形。百丈丟失,意味著紅軍有了敲開這兩扇門的機會。一旦它們再被紅軍攻破,邛崍將無太多的險可守,而邛崍距成都徒步不到一百五十里。</p> <p class="ql-block"> 已經毫無退路的劉湘急忙趕往邛崍,急從百里外的灌縣,調用防守雜谷腦、理番、汶川一帶戰力最強的第4師范紹增部三個旅,以及第5路唐式遵第21軍主力,趕往這一三角形地區,星夜馳援邛崍。第2路孫震的第41軍主力由綿陽集結洪雅附近待命。加上楊秀春的六個旅、原來防守天全撤回的模范師和教導師,在夾門關、百丈關駐守的李家鈺部(此時已經潰退蒲江方向)。同時蔣介石下令,薛岳的中央軍向洪雅集結,參加對紅四方面軍的作戰。這樣先后參戰的作戰部隊計有兩個軍、四十六個旅及兩個團,共二十多萬人,蔣介石還派專員前往雅安督戰。蔣、劉二人對死守川西平原的決心都很大。</p><p class="ql-block"> 劉湘下達死命令,要求拼死奪回百丈、夾門關。敵人進行了瘋狂的反撲,經半日激戰,被紅30軍、9軍一部擊退。左縱隊9軍27師趁機沿百丈向通往邛崍的方向進擊。</p><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紅264團占領夾門關;紅75團一個營搶占了黑竹關、治安場、王店子等地。為奪回夾門關和黑竹關等地,敵我雙方在黑竹關和夾門關一帶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爭奪最激烈的戰斗發生在黑竹關,中縱隊遭到了郭勛祺模范師廖澤第3旅的頑強抵抗。雙方激戰整日,傷亡很大。</p> <p class="ql-block"> 廖澤旅原來留在天全總崗山附近,根據該旅第9團1營張勁竹的回憶,15日郭勛祺發現廖澤旅有可能被紅軍包圍后,急下令撤退到飛仙關。廖澤旅炸毀青衣江鐵索橋,從天全退守名山和金雞關。16日午時起,紅軍將其擊潰后,廖澤旅于17日拂曉前退至名邛大道上的黑竹關。此時,潘文華已將夾門關以南(包括黑竹關)移交給將功補過心切的郭勛祺,郭將爭奪百丈關的任務交給了廖澤,但隊伍開出距黑竹關不遠,就遭遇紅軍。黑竹關山勢險要,公路兩側已經有以往構筑的碉堡工事,廖澤指揮隊伍利用工事阻擋紅軍。</p><p class="ql-block"> 但在紅軍接二連三的進攻之下,18日下午,廖澤旅已經處于崩潰邊緣,多次請求援助。敵21軍第4師范紹增部周紹軒旅,及時趕到黑竹關以北的治安場一帶,支援廖澤旅,成都、彭山方面也派出車輛運送武器彈藥。由于紅軍的陣地前地勢開闊,有利于敵人空軍和炮兵行動,敵對此處進行了狂轟濫炸。紅軍不斷地向敵陣地增兵,但只能利用田埂、土堆和小高地掩護,向前逐段推進,傷亡很重,彈藥也變得缺乏。</p><p class="ql-block"> 廖澤旅由于援兵趕到及時,又補充了彈藥,戰力大增。當天下午,川軍集中迫擊炮狂轟紅軍陣地,蔣介石也投入飛機支援,雙方又激戰一整天,紅軍傷員嚴重,不得不向西南退回百丈關附近。同一日,紅軍以第93師圍攻名山,以第32軍向名山至洪雅的大路突擊,企圖吸引邛崍方向的援敵出動。</p><p class="ql-block"> 夜間,紅軍又組織了多次夜襲,均未取得大的進展。19日晨,紅軍再一次對黑竹關進行爭奪,并一度接近山頂,與敵發生白刃戰。但由于敵援軍的不斷趕來,加上國民黨空軍飛機不斷在名山和邛崍之間來回轟炸,紅軍再次被迫后撤回百丈關,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前進的跳板。</p><p class="ql-block"> 此時,唐式遵已親自率領21軍主力增援邛崍,潘文華第23軍集結至夾門關以南,薛岳部也在向川康邊調動。繼黑竹關等地爭奪之后,一場對百丈關的生死爭奪又將打響。</p> <p class="ql-block"> 在百丈關鎮東側的橋頭,紅軍筑有十里長的環形堡壘群,陣地相當堅固。敵十幾個旅在迫擊炮、重機槍的掩護下,分別由北、東、南三面向紅軍陣地反撲。一上午下來,毫無進展。廖澤旅第31團團長謝浚組織一百人的敢死隊沖破紅軍橋頭堡陣地,突入集鎮,紅軍在鎮內挨戶對突入的敵人進行搏斗。戰至下午,謝團不支。適逢國民黨飛機趕來助陣,廖澤旅的援兵也趕到,激戰后紅軍因傷亡過大,向西撤出百丈鎮,敵追擊部隊尾隨攻擊,但在陳家山遭紅軍突襲,傷亡很大,紅軍趁機向東奪回百丈鎮,借助鎮內建筑的掩護,對謝團發動攻擊。20日拂曉前,惱羞成怒的謝浚命人放火燒了百丈鎮沿街民房,集鎮東部化為灰燼。與此同時,敵第4師周紹軒旅對沿安場約六里長的紅軍陣地也進行了猛烈攻擊,雙方對百丈關多次爭奪。</p><p class="ql-block"> 嚴酷的氣候與物資匱乏,使得紅軍的后勤保障全面崩潰,由于彈藥缺乏,指戰員們數次與敵進入白刃戰,雙方陣地前到處是傷亡人員。</p><p class="ql-block"> 21日,劉湘下達命令,凡有臨陣退縮,畏敵不前,或謊報軍情,作戰不力者,一律軍前正法。隨后又對作戰不力的教導師師長楊國禎、旅長周重生、石照益、張竭誠等給予撤職或記過;作戰有功的旅長廖澤、梁樹勛、章安平等被復職、記功。并向各前線部隊派出“聯絡員”數十名,負責協調和督戰。此外,劉湘為了防止邛崍城內共產黨組織里應外合,還在城內四處搜捕共產黨員,數十名黨內重要人員被逮捕。</p><p class="ql-block"> 紅軍與川軍在黑竹關與百丈關之間仍在反復拉鋸,血戰三晝夜。南下紅軍戰士們忍著疲勞寒冷,依靠丘陵、水田和房屋掩護,頑強抵抗優勢之敵。百丈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溝,都成了雙方相搏的戰場,殺聲震野,尸骨錯列,血流滿地。指戰員子彈打光,就同敵人反復白刃格斗;身負重傷,仍堅持戰斗,拉響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敵人同歸于盡。</p><p class="ql-block"> 但是與敵拼消耗,對兵力居于劣勢且缺乏補給的紅軍來說,顯然十分不利。11月21日,跟隨中縱隊的徐向前致電張國燾、朱德和陳昌浩,報告“兵力已疲憊”、“指戰員減員很大”、“地形遼闊,布置極難”。</p><p class="ql-block"> 面對越集越多的敵人,經四十多天連續作戰的南下紅軍,決定將攻勢戰略改為守勢,以便整補。</p><p class="ql-block"> 在百丈戰斗激烈進行的同時,紅32軍和紅4軍一部分別在天全、飛仙關渡過青衣江南進,于11月25日占領滎經,繼占漢源,殲守敵一部。</p> <p class="ql-block"> 11月17日,重慶行營主任顧祝同和副主任賀國光到邛崍,要劉湘及時部署反攻。20日,劉湘在坪落壩召集將領開會,下達總攻令,命令自24日開始總攻。</p><p class="ql-block"> 22日,紅9軍、30軍放棄百丈。此役紅軍共斃、傷敵一萬五千余人,四方面軍除左縱隊傷亡較輕外,其余傷亡近萬人,總數超過一萬人。</p> <p class="ql-block"><b> 3、由攻轉守</b></p><p class="ql-block"> 11月下旬,紅軍分兩路,一路往南向飛仙關、蘆山集中,一路轉進到夾門關西北方向的抓子山一線,構筑工事,扼險防守,威脅邛崍。意圖分散敵人的兵力。</p><p class="ql-block"> 月底,重慶行營副主任兼參謀長賀國光抵達成都,與薛岳商定第2路軍共六個師參與對紅四方面軍的反攻。</p> <p class="ql-block"> 12月上旬,北線的廖澤旅第8、9團對抓子山一線的紅軍發起進攻。面對每天的傷亡和惡劣的天氣條件,越來越多的紅軍干部和戰士認識到南下的錯誤,對張國燾分裂行為表示反對,有的隊伍甚至發生逃亡。最終司令部決定留下少部紅軍牽制敵人。不久,抓子山、橫山崗等相繼失守。月底,雅安、名山、邛崍以北地區主要陣地全部失守。根據敵2路軍作戰參謀李以劻回憶,川軍第5路第21軍唐式遵部主力,攻克邛崍以西的蜂柏巖、本梯老紅軍陣地;川軍的第1路第45軍鄧錫侯部主力攻克橫山崗地區(這是紅軍最北線陣地);川軍南路第23軍潘文華部主力攻克了名山以西的蓮花山地區。</p> <p class="ql-block"> 當月中旬,在南線作戰的紅4軍在滎經遭到薛岳部約七個師的進攻,曾經被紅軍截斷的漢源至雅安交通線恢復,雅安之圍雖然未解,但紅軍失去了廣大地區后,糧食等供應更加困難。加之敵眾我寡,25日左右,紅軍撤出雅安、滎經間各據點,固守險隘關口,12月底,被圍近兩個月的漢源也撤圍。</p><p class="ql-block"> 此時,紅2、6軍團進入貴州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為防止四方面軍與2、6軍團會合,重慶行營要求薛岳在南線盡快發動第二階段進攻。</p><p class="ql-block"> 但是紅軍方面,卻因為缺乏補給,不少人只能靠采食野草、樹皮度日,戰斗力下降。據敵2路軍李以劻回憶,被俘的紅軍戰士“衣服甚為破爛,必久戰未補充,艱苦之狀可以概見。”薛岳部的加入,使本來已經傾斜的天平更加失衡。</p><p class="ql-block"> 1月上旬,北線紅軍開始向西撤退,廖澤旅尾追兩天后撤回。這期間原左右支隊的第5軍、33軍合編為第5軍,下轄第37、39和43、45團。</p><p class="ql-block"> 南線紅軍經冷水場、金雞關、飛仙關、伏龍橋戰斗后,也越來越被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西進康道爐</b></p> <p class="ql-block"> 在敵人重兵壓迫和堡壘封鎖下,南下紅軍除在西面繼續阻止康定李抱冰部外,南下或東出已無可能。</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初,國民黨再次集中薛岳部和川軍主力,向天、蘆地區發起第二階段新一輪反攻。天臺山、王家埡等主陣地和大川、甘子山地區相繼丟失。當年冬季,川西天氣異常寒冷,大雪封山、地凍三尺,武器、彈藥、冬衣和糧食都得不到及時補充。仗越打越大,部隊消耗很大,有耗無補,十分艱苦,難以為繼。根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史》統計,南下紅軍沿途因饑餓、疾病和寒冷死亡的人數超過萬人。</p><p class="ql-block"> 上旬,紅四方面軍根據黨中央的意見,制定了《康(定)道(孚) 爐(霍)戰役計劃》,準備先取川北,再上陜甘。天蘆名雅邛大戰役事實上被迫結束。2月11日至23日,部隊陸續撤離天全、蘆山、寶興地區,再次向北翻越夾金山、黨嶺山,經達維、懋功、丹巴西進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轉移。至此,張國燾南下方針終告完全失敗。</p> <p class="ql-block"> 3月1日,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第30軍一舉攻占道孚。15日占爐霍,繼乘勝前進,占領西康省東北部重鎮甘孜。隨后方面軍向周邊地區鞏固發展,紅4軍經爐霍加速向西南先攻占瞻化(今新龍),俘國民黨西康宣慰使諾那喇嘛以下百余人余支和電臺1部。紅31軍和紅9軍25師分別由丹巴、道孚南下乾寧。至4月上旬,紅軍控制了東起懋功,西至甘孜,南達瞻化、泰寧,北連草地的臨時立足點。川西高原本為苦寒地區,大部隊難以長期在此生存。</p><p class="ql-block"> 此時在陜北的中共中央,由于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受到全國民眾的擁護,在政治上贏得了極大的話語權。在軍事上,紅一方面軍渡河入晉,取得了東征戰役的勝利。東征戰役戰果輝煌,僅擴紅就達三千余人,籌集抗日經費七萬多元。東征進一步擴大了紅軍的影響力,宣傳了抗日救國的思想。北上與南下的結果可謂天壤之別。</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四川雅安市的蒙頂山之巔,有一座為紀念百丈關戰役而修建的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這里是紅軍百丈關戰役的指揮部。百丈關戰役,戰役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斗進行之艱難、之悲壯、之慘烈,是紅軍長征史上僅次于湘江血戰的一場大戰。</p> <p class="ql-block"> 對于此次戰役失敗的原因,徐向前在回憶錄中這樣總結,“第一,對川軍死保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口張得太大”;“第二,與此相聯系,我軍高度集中兵力不夠”;“第三,戰場的選擇失當”;“另外,部隊習慣于山地戰、隘路戰,而對平地、水田、村落戰斗,則缺乏經驗。”這些“都與我們在戰役指導思想上的急躁和輕敵有關”。 他的這段總結也主要涉及戰術層面。</p><p class="ql-block"> 在整個南下過程中,紅軍殲敵二萬三千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百丈關戰役雖然以失利告終,但它也是四方面軍由南下轉北上的轉折點,加速了一、二、四方面軍的會師,促進了中國工農紅軍贏得長征的最后勝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謝謝閱讀,未完待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页游|
深泽县|
望城县|
清远市|
孟村|
乐陵市|
故城县|
沾化县|
凤山县|
阳泉市|
嘉黎县|
辽源市|
禹城市|
连平县|
沽源县|
陈巴尔虎旗|
察雅县|
星座|
高平市|
宿松县|
磐安县|
莆田市|
北票市|
黑山县|
藁城市|
宽城|
隆昌县|
漯河市|
武义县|
韩城市|
雅江县|
沅陵县|
上犹县|
克东县|
彭水|
江津市|
溆浦县|
报价|
广宁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