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文:小葉紫檀(王德勝)</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映的《小兵張嘎》,是我兒時最喜歡看的電影之一。一甲子過去了,嘎子頑皮可愛、機制勇敢的銀幕形象,還有蒼莽的蘆葦蕩 ,至今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p><p class="ql-block"> 陽春三月,我幾經輾轉,自駕專程來到白洋淀追尋兒時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白洋淀面積360多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數千條溝壕、幾萬畝荷花,上萬頃蘆葦分割成一百多個大小不等的淀泊,其中三分陸地,七分水面,盛產魚蝦、鮮藕、葦席、稻米,被譽為“華北明珠”。</p> <p class="ql-block"> 我是從張家莊乘坐快艇進入淀泊的。</p><p class="ql-block"> 雖然已經步入暖春,但白洋淀的蘆葦依舊是一片枯黃,殘留著冬天的烙印。讓我驚訝的是,淀水清澈如許,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岸邊的柳樹嫩芽初綻,絲絳搖曳,以一種無聲的語言告訴我,白洋淀的春天的確已經來了!</p> <p class="ql-block"> 快艇像一支離弦的箭在寬闊平靜的水面上疾駛,頭上藍天白云,耳際清風徐徐,船尾甩出一道道的波浪,瞬間又被水紋撫平,讓人感到無比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 船頭忽然折進窄小、幽深的溝壕,頓時金紗帳裹著涼意撲面而來,葉尖掃過船舷時簌簌作響,偶爾看見幾只野鴨撲棱棱掠過水面,留下一串串沙啞的嘶鳴,眨眼又藏匿在更深的金紗帳中。</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景,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過,我們誤入的是蘆葦蕩,驚起的是打盹的野鴨。</p> <p class="ql-block"> 白洋淀不僅是魚米之鄉,而且有著光榮的歷史。抗戰時期,這里活躍著一支神出鬼沒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他們初期主要武器是打獵用的“大抬杠”,但行動迅捷如雁群,利用復雜的水道和茂密的蘆葦蕩,開展伏擊戰、襲擾戰,把日寇打得魂飛魄散,成為華北抗戰的典范。作家孫犁將其事跡匯進《白洋淀記事》、《蘆花蕩》等文集,作家徐光耀創作了電影《小兵張嘎》,從而使白洋淀抗日軍民的傳奇故事聲名遠播,家喻戶曉。</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乘舟經過《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和嘎子村時,大家久久凝視,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歷史的硝煙早已悄然散去,但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來人。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白洋淀在國家戰略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國家“千年大計”的核心區域。</p> <p class="ql-block"> 白洋淀厚重的歷史文化,獨特的生態系統,也成為建設者們靈感的源泉,智慧的火花。雄安站“青蓮滴露”的曲線,原是采擷了千年蓮蓬靈動的弧度;云計算中心吞吐的星河,倒影著采菱船頭濺起的萬點銀鱗;智慧城市的神經網絡正沿著古河道的記憶延伸,將宋遼邊關的馬蹄聲編譯成數據洪流......</p> <p class="ql-block"> 告別白洋淀,我驅車再次路過雄安新區。此刻夜幕已經降臨。燈火里的雄安,流光溢彩,非常迷人。一棟棟寫字樓的燈光亮如白晝,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我想,正因為有這些勤奮的建設者,這座“未來之城”的明天,必定魅力四射,燦若星河!</p> <p class="ql-block"> 在返程的路上,一股詩情躍然于我胸,從而有了這首詞《漁家傲.情系白洋淀》:“萬頃蒼葭連故址,煙波千里追往事。多少英魂埋淀底?葦蕩里,仿佛又見張嘎子。 大雁歸時春又至,新荷已覆烽煙地。卻看新城拔地起。待時日,雄安雄起雄萬世。”</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垂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天祝|
历史|
东兰县|
芜湖县|
万安县|
富宁县|
车致|
营口市|
平和县|
长葛市|
隆安县|
延庆县|
舒兰市|
鄂伦春自治旗|
炉霍县|
宁陵县|
义马市|
依安县|
鄂托克旗|
大洼县|
丁青县|
洛扎县|
海盐县|
剑河县|
商城县|
神池县|
酒泉市|
姚安县|
惠来县|
沂南县|
大石桥市|
贵阳市|
泰安市|
永济市|
桃园市|
年辖:市辖区|
克东县|
福泉市|
额济纳旗|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