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3日下午,我們從忻州古城驅車140公里,抵達位于山西晉中祁縣東部的喬家大院。從一座古城到一座大院,我們有機會更深入地去了解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裝飾華麗的喬家大院牌坊前,我們10位志同道合的旅友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祁縣喬氏是清末民初全國聞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族,是晉商的杰出代表。喬家始祖喬貴發早年出走口外在當鋪做伙計,后從開草料鋪兼銷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雜貨起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斷擴張,國內各通都大邑幾乎都有它的字號,獨領風騷200余年。在喬家大院景區門口有兩座銅雕,一座是“走西口”(圖上),一座是“趕駝行商”(圖下),反映了喬家創業階段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在通向喬家大院的一條長達300多米的甬道兩旁,有10座銅像,生動地呈現了喬家的一些生活與商務場景。依次為“課子讀書”、“長街小賣”、“糴米糶米”、“懸壺濟世”。</p> <p class="ql-block">“中西洽談”、“官商互惠”、“洋行貿易”、“結鄉睦鄰”。</p> <p class="ql-block">“拜見慈禧太后”、“大德通票號”。</p> <p class="ql-block">走到喬家大院前,一座題寫著碩大“?!弊值恼毡跈M亙在我們面前。雕刻于照壁兩側的一副楹聯是:“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意在告誡喬家子孫在經營事業時要遵守法紀、誠信規范,與人交談時要真誠實在、去除雕琢。</p> <p class="ql-block">照壁的背面是一幅磚雕“百壽圖”,據說出自喬致庸孫婿常贊春之手。陽刻鎏金的一百個“壽”字形態各異,無一雷同。這一百個壽字有一百種象征意義,或象征風雨雷電,或象征陰陽八卦,堪稱篆書精品。百壽圖兩旁是晚清軍政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副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倡導減少私欲、積蓄道德,體現了喬家對天理與道德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與百壽圖照壁相對的則是喬家大院東門樓,高大的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奉慈禧太后面諭而贈送的匾額,上面題寫著“福種瑯嬛”四個大字。大門頂端正中嵌著一塊青石,上書“古風”二字。這座門樓,顯示出喬家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門,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長約80米、寬約7米,將“在中堂”六個大院從近往遠分隔兩旁:北面依次為一號、五號和六號院,南面依次為二號、三號和四號院。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p> <p class="ql-block">一號院又稱筒樓院。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樸的老宅是喬家大院最古老的院落,見證了喬氏家族兩百多年的興衰歷史。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喬家第一代掌門人喬貴發為兒子喬全美在此始建宅院。這</span>個院落布局是當時祁縣一帶最為典型的三進五連環套院。大門懸掛著藍底金字匾額,上書“大夫第”。</p> <p class="ql-block">進了大門,正對院門有一大型“福德祠”照壁,是供奉土地爺的地方。太湖石上雕有松樹、桐樹和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照壁兩側有磚雕對聯:“職司土府神明遠,位列中宮德澤長”。土地是萬物之本,把土地供奉在這里,可以阻擋外來之邪氣,保佑百姓平安生活。</p> <p class="ql-block">福德祠西側是筒樓院的主院,站在臺階下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院內重門疊戶,大院的地勢一院比一院高,這里講究的是“平步青云”、“連升三級”。</p> <p class="ql-block">主院左右兩側分別是內客廳和外客廳。內客廳是喬家主人會見、接待內室親眷往來之處。喬家所結姻親大多是名門望族,兒女親家不是富商大賈就是社會名流。有的親眷來訪還會小住幾日,可在此住宿。</p> <p class="ql-block">外客廳用來接待外來賓客。喬家擁用各行商號、票號不下百余處,分布于全國各地。每至年終各號必作決算清抄,送呈總號向東家匯報。喬東家在此與掌柜議事會晤,共商重要決策。平時,也在這里接待來訪的各界賓朋。</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是筒樓院的三進院,此院為四合院布局,東西南北均為5間,為山西民居典型的南北長、東西窄的橫五豎五的院落結構。其中,北面正房為二層樓,有窗欞而無門戶,故而叫筒樓,在筒樓檐下的正中掛有一塊木匾,上刻“為善最樂”4個篆字。</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喬致庸的書房客廳居室。喬致庸是“在中堂”的創立者,也是喬氏發跡后達到鼎盛期的掌門人。他自幼父母雙亡,由伯兄撫養成人,嗜讀善思,籌謀有方,守舊而不固執,待人忠厚,處世圓潤,多行義舉,廣結善緣。晚年喜好靜養,但仍讀書不輟。</p> <p class="ql-block">這是喬家的轎馬車。</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喬家第三代掌門人喬致庸當家后,在筒樓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即今五號院),也是三進五連環套院,和筒樓院形成兩樓對峙,稱明樓院。木雕門樓制作工藝細膩,正上方懸掛“在中堂”匾額,取意于儒家“中庸”之說,寓意為“不偏不倚,執用兩中”。門楣上方雕刻有“福星、祿星、壽星”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長壽。 兩邊則對稱排列“八駿圖”,寓意為“馬到成功,前程似錦”;門樓的馬頭上則有“麒麟送子”的圖案,下面有一幅對聯:“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事無奇但率真”,意為傳承家業有良方只要留存忠厚家風;立身處世無奇法只有遵行率真本性。</p> <p class="ql-block">明樓院二進院是喬家大院所有建筑中最漂亮的院落,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比較開闊,有雕花欞門、明柱走廊,站在走廊上可俯瞰全院。這里是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主樓是喬家第四代掌門人喬景儀的書房客廳居室,門上的匾額“靜怡”?二字取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理念,為“靜心怡情之地”,寄托了喬氏家族對居所環境和家族成員精神境界的追求。二樓修建有門和窗,上面掛有“光前裕后”匾額一塊,意為“光耀祖先,造福后輩”。</p> <p class="ql-block">喬景儀次子喬映璜的書房居室在二進院的西側。喬映璜處事干練,曾任喬家堡村長兼學校校長。他嚴守家教,廉潔自律,學校和村政的公費開支幾乎全由喬家付出。日軍占領祁縣期間,他把家藏護院的槍支和子彈全部送給抗日隊伍,又捐五百銀元,保護其安全轉移。</p> <p class="ql-block">“在中堂”南面3個大院建筑年代較筒樓院、明樓院要晚。一號院的對面是二號院,又稱東南院,是二進雙通四合院,為喬致庸所建。門額上書“敦品第”三字,與“大夫第”門不對門,口不對口。按照中國的風水學,門為一戶之口,開口要使其順理而言,為免口舌之爭,在修筑門戶時,一般都要把相對的門戶錯開。</p> <p class="ql-block">正對院門有磚雕照壁,也叫“福德祠”,但雕刻圖案為銅錢,工藝比較簡潔。照壁兩側有對聯:“位中央而贊化育,配三才以大生成”?!叭拧敝傅氖恰疤臁⒌?、人”?!暗亍睘橹醒?,五行之中屬“土”,三才之中占“地”,合起來就是土地,顯示了喬家人對土地的敬畏和熱愛。</p> <p class="ql-block">院內轉角處有供奉關公的地方。晉商崇敬關羽“誠信仁義”、“忠義神明”,供奉他為財神。晉商崇商德、講信義,從共同利益出發,團結互助,利用會館、商會等組織協調經營行為、解決問題。</p> <p class="ql-block">我們夫婦倆在院內參觀了喬家西口創業、商號結業和茶票天下的歷史。明清時期,祁縣茶商是晉商中的一支勁旅,是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和主力軍之一。喬家大德誠、大德通、大德恒等茶票號資本雄厚,信譽卓著,分號眾多,形成龐大的商業、金融網絡,創造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商業傳奇。</p> <p class="ql-block">進門處還有一道門與院門成直角通向二號院的正院和三號院的偏院。門楣上有“建乃家”三個大字,體現了喬家注重家族團結、代際傳承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二號院的正院是一座四合院,展示了喬家“雄踞包頭”、“印記賬簿”、“經營之道”、“商規商訓”、“商界精英”和“家族典范”等事跡。院子南端門楣上的匾額寫著“退思”兩字,兩邊楹聯是:“言必典彝行修壇宇,門無雜塵家有賜書?!币鉃檠孕杏卸?、淡看財富,退出塵世、飽讀詩書。</p> <p class="ql-block">三號院又稱西南院,是6個大院中建筑比較獨特的一個院落。跨進院門的一進院為正院,是四合院,東南西北各有5間房,在南正房與東房的風道處有一偏門通向內偏院,偏院展示了喬家旗下的坐商和行商。</p> <p class="ql-block">四號院又稱新院,由喬家第五代掌門人喬映霞、喬映奎修建。新院和二號院的格局相同,均為二進雙通四合院。正對院門也修建有磚雕照壁,主體內容為“省分箴”。原文出自南宋呂祖謙編著的《宋文鑒》一書,全文倡導自然,忌違規律。整組磚雕是一座集書法、雕塑、民俗于一體的磚雕藝術精品。緊貼照壁建有一座門樓,額枋上有一塊藍底金字橫匾“知足閣”,題意緊扣省分箴全文,體現了當時喬家主人的文化情操與內在的精神風貌。</p> <p class="ql-block">二進門的門楣上有“學吃虧”匾額,體現了喬家人豁達的處世態度和睿智的經商理念。因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只有會吃虧的人,才能在大事上明辨秋毫。</p> <p class="ql-block">二進院內展示“慷慨借銀”。我們夫婦倆在院內分別留影。</p> <p class="ql-block">四號院的對面是六號院,又稱“內宅花園”。整體風格開闊明朗。南側有一條東西向的長約13米的蜿蜒曲折的走廊,花架頂部掛有數盞大紅燈籠。走廊南側立有一塊泰山石,石之正面刻有歐陽中石所寫的“喬家大院”4個大字。園之西北側有一假山,山上一瀉而下的飛瀑注入園中央的水池,池上一座拱形的小石橋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與池北側的六角亭、假山上的四角亭交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德興堂在“在中堂”的西面,取《詩經》的“長發其祥”與《中庸》的“惟有德者居之”之意,是喬全德兒子喬致祥的宅院。門額上書“戎伯第”三字,院落群布列有致,層次分明,總體布局為隸書“壽”字,裝飾考究,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院內用三組蠟像再現了喬家結交官府的歷史場景。第一個場景(圖下):慈禧太后逃難時遇到喬家,喬家慷慨解囊,借出了10萬兩白銀,當慈禧太后詢問如何回報這份大恩大德時,喬家只求慈禧太后賜寫“福種瑯嬛”四個字。為此,慈禧賞賜給喬家一對用烏木制作的八角形宮燈,因燈的外形有九條龍盤踞而得名“九龍燈”(圖上)。整個燈重達71斤,屬于國家的一級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場景(圖上):北洋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艦隊時,向晉商募捐軍費。喬致庸的大德通認捐十萬兩白銀,這個舉動給李鴻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三個場景(圖下):軍機大臣、兩江總督左宗棠途徑祁縣的時候,特地拜訪了喬致庸。</p> <p class="ql-block">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所以民間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而喬家大院內眾多的牌匾、照壁、木雕、磚雕等藝術精品,無不隱含著豐富的晉商文化內涵,延續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乐业县|
达孜县|
临沂市|
礼泉县|
原平市|
富源县|
孟村|
定日县|
河间市|
宿松县|
邵阳县|
莱西市|
河南省|
江孜县|
开江县|
囊谦县|
昌江|
佳木斯市|
邯郸县|
阜南县|
龙井市|
淮南市|
巴彦县|
阿拉善左旗|
阿克苏市|
本溪|
邵东县|
滁州市|
九龙城区|
理塘县|
调兵山市|
肥乡县|
井研县|
六安市|
泸水县|
台前县|
泰州市|
平凉市|
济源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