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紅尾水鴝(qú) (英文名:Plumbeous Water Redstart),是雀形目鹟科紅尾鴝屬的鳥類。又名: 藍石青兒、鉛色水翁、鉛色水鶇、鉛色翁、溪紅尾鴝、溪鴝燕,體長12-13厘米。雄鳥灰藍色,尾羽鮮紅,雌鳥上體灰褐,下體灰色,飾以白色細斑。廣泛分布于南亞、東南亞與中國,偏好棲息于清澈巖石溪流與河流邊緣。</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雄鳥整體呈暗灰藍色,具醒目的紅色尾羽;雌鳥上體為灰褐色,腹部灰色,帶有不規則的白色細斑。幼鳥類似雌鳥但色調更偏棕色,背部點綴著淡黃色斑點。成鳥體重約13-23克,長度12-13厘米,喙黑色,跗蹠呈粉紅色。</p><p class="ql-block">鳴叫特征 :鳴聲為尖銳上升的‘ziet, ziet’,以及在領域展示時發出的威脅性‘kree’聲。歌唱時發出持續而短促的金屬碰撞聲‘streee-treee-tree-treeeh’,無論是棲息在巖石上還是飛行中都能聽到。</p><p class="ql-block">區別辨識 :雄鳥的鮮明紅色尾羽和灰藍色體色是其顯著特征。雌鳥與幼鳥相比,色調較為暗淡,腹部有密集的灰色條紋。與其他水鴝屬物種相比,紅尾水鴝的尾羽顏色更加鮮艷。</p><p class="ql-block">生活習性 :棲息于清澈巖石溪流與河流邊緣,活動于山地溪流與河谷沿岸,尤其偏好多石的林間或林緣地帶。冬季時,它們會降至低地,常見于香港水庫上游的巖石溪流和混凝土渠道。以昆蟲為主食,包括鞘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幼蟲,偶爾食用植物果實和種子。</p><p class="ql-block">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3月至7月之間,巢筑于河谷與溪流岸邊的巖石縫隙或樹洞中,呈杯狀或碗狀,主要由雌鳥構建。每窩產卵3-6枚,多為4-5枚,卵白色或黃白色,帶有褐色或淡赭色斑點。</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 :分布于東亞,從阿富汗東部至中國東部。在中國大陸,紅尾水鴝廣泛分布于山地、河谷和溪流附近。</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1日拍攝于黃山景區小溪</p> 雄鳥 <p class="ql-block">雌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临泉县|
福海县|
浮山县|
阜康市|
泾川县|
安国市|
泰安市|
香格里拉县|
连江县|
遵化市|
仪征市|
上思县|
咸阳市|
花莲县|
山东|
伊春市|
兖州市|
封开县|
布拖县|
长武县|
元阳县|
江口县|
广州市|
龙南县|
延川县|
中江县|
红桥区|
银川市|
楚雄市|
吉安县|
三江|
沙雅县|
眉山市|
洪泽县|
阳城县|
区。|
兴业县|
浙江省|
哈巴河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