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發現的一份民國官方檔案里,記載著武當山道士李云卿一家在抗戰時期的悲慘遭遇。湖北省均縣政府和縣道教會在公文中證實李云卿的兒子<font color="#167efb">“因抗戰陣亡”</font>,李云卿攜女兒被迫出家當道士,母女二人沒有糧食,<font color="#167efb">“逐日以食野菜及依門募化為生。”<br></font><br>李云卿,女,約生于1894年,羽化于1958年,湖北省均縣(今丹江口市)草店鎮(今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人。及長,嫁于草店鎮張某1為妻,婚后育有一子張某2、一女張某3。一家人世居武當山下,信奉道教。丈夫張某1體弱多病,中年病故。<br><br>抗日戰爭爆發后,李云卿的兒子張某2應募參軍,逐步晉升為營長。因李云卿纏足腳小,體力不支,家中田地農活多花錢雇人耕作。1941年,張某2在抗日前線陣亡。當時,中國政府的撫恤制度不健全,加之抗日戰事緊張,張某2犧牲后,其家屬并未得到及時的撫恤。李云卿和女兒張某3斷了經濟來源,幾畝田地也逐漸荒蕪,母女倆幾近絕望。 1947年9月8日,均縣道教會證實道士李云卿生活狀況的文件(局部) 1943年,絕望中的李云卿攜女兒張某3到武當山七真洞出家當道士。七真洞位于武當山天柱峰附近,海拔約1400米左右,山高坡陡。以前雖有道士在此修行,但當時已無田產,香火斷絕,水源匱乏,生存艱難。<br><br>其他道士見李云卿修道態度堅決,遂勸她放棄不易生存的七真洞,改到關帝廟修行。關帝廟在均縣草店鎮附近,海拔高度不到150米,吃水比較方便。這里原來的道士已不知所蹤,李云卿到此任住持,照看廟觀香火。<br><br>抗戰勝利后,湖北省均縣于1946年成立縣(武當山)道教會。按清末民國時期的制度:武當山道觀的田地收歸公有(稅務局),公家將原屬道觀的田地租給附近的佃戶,佃戶向稅務局繳納稅捐(糧食),稅務局給在廟道士撥付口糧。這種制度雖可保證大部分道士有糧食,但仍有一些道士因各種原因食不果腹。<br><br>均縣道教會成立后,在統計道士人數時,沒有上報李云卿母女,致使1947年李云卿呈書鎮政府,述說兒子抗戰陣亡,自己攜女出家修道,“<font color="#167efb">毫無顆粒”</font>,請求發給口糧。縣長徐沛之接到呈文后,要求縣道教會:<font color="#167efb">“查復該衲所呈是否確實?及是否需發口糧維持?”</font><br><br>均縣道教會會長馮教信回復:<font color="#167efb">“該衲自接住該廟之后,至于生活,毫無顆粒,逐日以食野菜及依門募化為生。如此生活,實屬艱困,極待需糧,以維生命。”</font><br><br>1947年年底,均縣政府從地方公糧中給李云卿母女發放了口糧。<br><br>1958年,李云卿在均縣草店鎮關帝廟羽化。李云卿的女兒張某3,解放后在均縣嫁為人妻。 道士李云卿出家的地方----武當山七真洞(視頻截圖) 下面是關于李云卿請發口糧的公文:<br><br>公文一:<br><br><font color="#167efb">事由:為擬草店關帝廟住持李云卿請發口糧一案,函請簽復由。<br><br>一、案查前據草店鎮第十二保關帝廟住持道姑李云卿呈稱,<u>其子充當營長,因抗戰陣亡,家境貧寒,母女無依,于民國卅二年始至武當山七真洞留發為道。</u>旋因關帝廟尚無住持,乃轉移該廟居住。惟該廟稞籽,業經清理,作為公產,母女二人生活無法維持。于今春二月間,特經向道教會報名登記,請發口糧。及至發放口糧時期,獨衲母女未發。因此懇請體念艱難,準發口糧二名。恩當再造等情前來。復據稅捐稽征處呈同前情。當經本府令飭道教會查復該衲所呈是否確實?及是否需發口糧維持?告復茲據該會呈稱“云云”等情。<br><br>二、<u>查該衲所呈既系實情,自應照發口糧。惟事關動支公糧,相應函請貴會查照而予簽復為荷。<br></u><br> 此致<br><br>均縣參議會<br><br> 縣長徐00</font> 1947年10月6日,均縣縣長徐沛之簽發的公函(局部),內稱:道士李云卿的兒子“充當營長,因抗戰陣亡,家境貧寒” 公文二:<br><br><font color="#167efb">呈 三十六年九月八日于均縣道教會<br><br>事由:為具復關帝廟道姑李云卿請發口糧情形祈鑒核由<br><br>一、案奉鈞府武財字第四三二八號訓令,節開:(一)經查該衲所稱三十二年已至武當山七真洞修道,何以今春始向該會報名登記?(二)茲據前情該衲所呈是否確實及是否需發口糧維持?合行令仰該會即便查復,憑核為要等因。<br><br>二、<u>查該衲所呈是實,因在俗不幸所致。</u>當時只顧入山修道,不知有道教會報名登記手續。現年關帝廟因無養廉,以致懸無住持看守廟宇香煙,始由地方代表會同本會,令其衲等遷居該廟,以維廟宇香煙,而保名勝古跡之區,是以今春報名登記。<u>該衲自接住該廟之后,至于生活,毫無顆粒,逐日以食野菜及依門募化為生。如此生活,實屬艱困,極待需糧,以維生命。<br></u><br>三、理合具文呈復鈞長鑒核。謹呈<br><br>縣長徐<br><br> 均縣道教會會長馮教信(印)</fo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孝义市|
贵港市|
公安县|
陆河县|
措美县|
油尖旺区|
扎鲁特旗|
三河市|
沙湾县|
郴州市|
兴山县|
邯郸市|
华亭县|
定南县|
伊春市|
新和县|
泸溪县|
阜平县|
博野县|
昌乐县|
舟曲县|
漾濞|
郴州市|
久治县|
定陶县|
芷江|
桓台县|
庆阳市|
图片|
成武县|
南岸区|
抚顺县|
利川市|
蓝田县|
万荣县|
京山县|
湄潭县|
临城县|
神农架林区|
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