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廣東佛山地區,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古村,小橋流水、處處祠堂、古廟遍布、古樹蔥蔥,建村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隱身嶺南水鄉的“世外桃源”。這個古村,就是位于順德市杏壇鎮的古朗村,它沉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2018年被列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 古朗村離杏壇鎮中心西北5.5公里,面臨甘竹灘,面積5.4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00余人。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說法,村內水道縱橫,古橋座座。</p><p class="ql-block"> 當地人有“古朗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美言,風水也好,愿望也好,今時已不同往日,古村充滿了生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杏壇鎮古朗村作為珠三角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嶺南水鄉古村落,近年經過修整維護,重新煥發出光彩,成為新的文化旅游地。據資料信息綜合介紹,其歷史價值體現在以下六個維度:</p><p class="ql-block">一、千年文脈的時空見證</p><p class="ql-block"> 古朗村開村于宋末元初(約1270年),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其選址契合古代風水理論,北依鯉魚崗,南臨甘竹灘,形成“枕山、環水、面屏”的格局。村內現存的宋代“三關六寨五拱橋”遺址(如跨鰲橋、引龍橋),印證了南宋時期珠江三角洲的水利工程智慧。值得注意的是,村內保存的《古朗梁氏族譜》記載,明代萬歷年間進士梁有年曾以“三關六寨五拱橋,花香千里芙蓉嬌”詩句描繪村貌,此詩至今仍刻于節孝坊基座。</p><p class="ql-block"> 二、建筑藝術的活態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1. 明清建筑群:現存明清時期祠堂15座(如漱南伍公祠、日東伍大夫祠),采用嶺南傳統的“三間兩廊”布局,灰塑、磚雕、木雕工藝精湛。漱南伍公祠的蠔殼窗與蝦公梁結構,是珠三角地區罕見的明代建筑遺存。</p><p class="ql-block"> 2. 古橋體系:起鳳橋(單孔石拱)、引龍橋(花崗巖石砌)等四座古橋保存完好,其中引龍橋的菱形防滑石級與橫連式拱券砌法,體現了清代橋梁建造技術。</p><p class="ql-block"> 3. 牌坊文化:乾隆十七年(1752年)御賜的百歲坊,是珠三角地區現存最完整的清代節孝牌坊之一,其“雙龍戲珠”浮雕與“圣旨”碑額具有極高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 三、宗族社會的典型樣本</p><p class="ql-block"> 古朗村以伍、梁兩姓為主,形成“一河兩岸、四社八村”的宗族聚居格局。伍氏家族明清時期涌現出35位科舉人物,其中伍憲子(清末維新派)、伍宜孫(香港永隆銀行創始人)等名人輩出。現存的伍氏大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崇德堂”匾額由清代探花李文田題寫,記錄著伍氏“耕讀傳家”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四、紅色記憶與革命見證</p><p class="ql-block"> 1. 黃簫養起義遺址: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黃簫養起義時,古朗村作為重要據點,現存“古塚”為當時村民合葬墓,每年清明仍有祭祀活動。</p><p class="ql-block"> 2. 抗日活動:1944年,珠江縱隊在古朗設立交通站,現存的“抗日聯絡點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了當年的密道與藏槍洞。</p><p class="ql-block">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p><p class="ql-block"> 1. 民俗活動:延續600余年的“古朗龍舟賽”,采用“游龍探親”儀式,融合了珠三角水鄉的祭祀與競技傳統。2023年該活動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2. 傳統工藝:村內“古朗陶藝”傳承600年,其“朱砂陶”燒制技藝(省級非遺)以本地紅土為原料,產品曾作為貢品入京。</p><p class="ql-block"> 3. 口述歷史:80歲以上村民口述的“古朗八景傳說”,被收錄于《順德民間故事集成》,成為研究珠三角民間信仰的重要資料。</p><p class="ql-block"> 六、生態智慧的現代啟示</p><p class="ql-block"> 1. 水系治理:古朗村延續宋代“塘基農業”模式,現存的“古朗大涌”通過“閘口控水、河涌分流”系統,實現了農業灌溉與生活用水的自然循環。</p><p class="ql-block"> 2. 古樹保護:村內108棵百年古樹(如細葉榕、芒果樹)構成“活態古樹博物館”,其中樹齡320年的“夫妻榕”被列為省級古樹名木。</p><p class="ql-block"> 3. 鄉村振興實踐:2022年啟動的“美岸行動”,在保護古村落風貌的同時,引入“跡憶館”“藝術工坊”等新業態,成為廣東省“傳統村落活化”示范項目。</p><p class="ql-block"> 保護現狀與挑戰:古朗村仍面臨古建筑修繕資金短缺、年輕傳承人流失等問題。近年來通過“政府+鄉賢+文旅”模式,已修復古建筑23處,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為珠三角古村落保護提供了可借鑒的“古朗樣本”。</p><p class="ql-block"> (文字來源于豆包Ai)</p> <p class="ql-block"> 這是古朗陳列室內的上世紀初用的人力抽水機。</p> <p class="ql-block"> 村內河沖交錯,新舊建筑并存,鄉村氣息之中亦有咖啡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 這座“鄉約”的建筑內,還是當前村民學習武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跨過百歲坊,長壽又健康”,這是當地人的一句口頭禪。這座百歲坊,是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帝下旨建的,賜于古朗一位百歲老人。百歲老人,在清朝是非常罕見的,以至今天引出了“古朗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廣告般的詞句。</p> <p class="ql-block"> 孝節坊是一座承載著清代歷史記憶與傳統倫理精神的珍貴古建筑,其歷史背景、建筑特色與文化意義共同構成了古朗村“節孝之鄉”的核心標識。</p><p class="ql-block">一、歷史淵源:御賜牌坊的榮耀</p><p class="ql-block"> 孝節坊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為表彰廣東布政司侍郎伍文光之妻的孝行與貞節而建,是古朗村兩座御賜牌坊之一(另一座為乾隆年間的“百歲坊”)。伍文光之妻在丈夫早逝后,獨自撫養子女、侍奉公婆,以堅韌守節與至孝之舉聞名鄉里,其事跡經地方官員上奏朝廷后,獲嘉慶帝御批建坊旌表。這一歷史事件不僅體現了清代“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也反映了古朗村重視倫理道德的文化傳統。</p><p class="ql-block"> 二、建筑特色:工藝精湛的嶺南牌坊</p><p class="ql-block"> 孝節坊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磚石結構,坐北朝南,通高約6米,寬約4.5米。其建筑風格融合了嶺南傳統工藝與官式規制,具有以下特點:</p><p class="ql-block"> 1. 結構嚴謹:采用花崗巖為基座與立柱,青磚砌筑坊身,頂部覆蓋青灰瓦,檐角起翹如翼。中樓高于兩側次樓,形成主次分明的層次感。</p><p class="ql-block"> 2. 裝飾精美:正面嵌有紅石“圣旨”豎匾,中坊橫條紅石鐫刻“旌表節孝國學董朝杰之妻張氏偕媳儒士金鰲之妻陳氏”等文字,記載受表彰者的身份與事跡。坊身遍飾浮雕、線刻等工藝,內容包括瑞獸(如麒麟、獅子)、花卉(如蓮花、牡丹)、人物故事(如二十四孝)等,刀法細膩,寓意吉祥。</p><p class="ql-block"> 三、文化價值:古村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1. 倫理典范:孝節坊作為清代“節孝”文化的物質載體,展現了傳統社會對女性德行的推崇,其背后的故事至今仍在古朗村流傳,成為村民傳承孝道的生動教材。</p><p class="ql-block"> 2. 建筑遺產:孝節坊是順德地區現存較少的清代節孝類牌坊之一,其建筑形制與裝飾藝術為研究嶺南古建筑及明清社會文化提供了實物例子</p><p class="ql-block"> 孝節坊不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更是古朗村延續數百年的文化血脈與精神圖騰。它以無聲的語言訴說著傳統倫理的力量,也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審視歷史、思考孝道的獨特視角。</p><p class="ql-block"> (豆包Ai提供文字)</p> <p class="ql-block"> 現存的15間祠堂中,最大的是漱南伍公祠。漱南伍公祠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祀奉古朗伍姓二世祖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三間三進,占地2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杰地靈之地,歷史上英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 跨鰲橋 。在跨鰲橋的傳說中,以前有一書生家窮,小時候都是他父親背著跨過河涌去私塾上學,經歷過被大水沖走,書籍全濕的心酸。書生考取功名后,便在河涌上建了跨鰲橋。</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石板橋</p> <p class="ql-block"> 行走之處,到處可見到新的、舊的、維修的,開放與不開放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重建的三元宮</p> <p class="ql-block"> 重建三元宮捐款芳名錄。</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庭院內,陳放著曾用的交通工具獨木舟;用蠔殼堆切的裝飾墻,記載著這片曾經是灘涂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村內有108棵百年以上的古樹,被稱為順德的“活態古樹博物館”,其中樹齡320年的“夫妻榕”被列為省級古樹名木。</p> <p class="ql-block"> 已經消失的桑蠶養植業,只能在壁畫中可見。</p> <p class="ql-block"> 沿著村內的小路,兜兜轉轉,新與舊的建筑交替,象一部活的歷史。有時在迷失方向之中,也有順德美食在吸引,但也沒有象有的旅游點,把古跡的環境,演變成商業街。</p> <p class="ql-block"> 這種流動式的廚房,也是杏壇鎮各村傳統美食宴會的制作形式之一。</p> <p class="ql-block"> 小徑這種石板,有著悠久的歷史,聯想過去如果從水路運來,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運輸過程。</p> <p class="ql-block"> 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到處都是這類沖邊的埗頭。</p> <p class="ql-block"> 得益不斷改善的道路建設,這個昔日的水鄉,如今漸漸成了現代城市人尋古休閑的打卡地,文化旅游的網紅熱點,它離廣州市中心約50公里,只是不到兩小時的車程。</p> <p class="ql-block"> 是的,只有走一走,才能感受到古朗村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鄉村振興的現實,在社會改革的變化的進程中,成為了嶺南水鄉的一顆璀璨明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获嘉县|
沙湾县|
万安县|
托克托县|
康保县|
河源市|
定日县|
赣榆县|
民县|
岳普湖县|
栾川县|
勃利县|
定日县|
镇宁|
衡阳市|
伊吾县|
葫芦岛市|
贵州省|
新晃|
南靖县|
习水县|
方山县|
乐平市|
安龙县|
皮山县|
海原县|
庆城县|
栾城县|
九台市|
临漳县|
石家庄市|
如皋市|
鹤岗市|
浠水县|
思南县|
萨迦县|
五华县|
永新县|
临清市|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