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呈坎坐落于黃山風景區南麓,隸屬黃山市徽州區,曾為歙縣轄地 ,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呈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原名龍溪,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唐末江西南昌羅氏兄弟遷至此地并改名。宋代以后徽商興起,這里文化教育昌盛,人才輩出,如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羅汝楫、史志學家羅愿,“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等。朱熹贊其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從建筑風格看,呈坎按《易經》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呈”象征天、宇宙,“坎”代表地、水、地球,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村落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保留了明代堤壩、橋梁、水圳等水利工程,街巷布局獨具特色,兩條水圳引入河水,既方便生活又有消防作用,還蘊含“聚水如聚財”之意。這里古建筑星羅棋布,保存有宋、元、明等朝代古建筑130多處,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49處 ,有“國寶之鄉”“中國古建筑藝術博物館”等美譽,堪稱明代民居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觀方面,呈坎四面環山,山氣茂盛,眾川河是主要河流,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45.58平方公里,此外溪澗縱橫。《羅氏族譜》記載的“八景”,如永興甘泉 、朱村曙光等,融合了自然與人文景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呈坎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的組成部分,先后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國保之鄉”“中國古建筑之鄉”等稱號。隨著旅游業發展,呈坎逐漸成為熱門旅游地和網紅打卡點,同時當地也重視文物保護,開展多項保護工程,探索古建筑保護的“呈坎模式”。</p> <p class="ql-block">唐模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是集水口園林、徽派建筑、田園風光于一體的古村落風景區,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唐朝,距今近1100 年歷史,原名檀干,后為緬懷大唐盛世而改名。唐模歷經培育、興盛,至今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空間格局和歷史風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唐模以諸多特色聞名遐邇。自然景觀上,這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自然環境優美。檀干園模擬西湖景致而建,園內“三潭相連” ,有“三潭印月”“湖心亭” 等勝景,被譽為“小西湖”;村中的水街是主要街道 ,檀干溪穿流而過,溪上建有形態各異的石橋,有“十橋九貌”之妙,兩岸分布著近百幢徽派民居,還有40余米的避雨長廊和美人靠;此外,還有樹齡達1300余年的銀杏樹,至今金秋仍碩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文景觀方面,文化底蘊深厚。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間 ,是鎮風水的標志性建筑,造型獨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八個角;同胞翰林坊同樣建于清康熙年間,是為表彰許氏家族的許承宣和許承家兩兄弟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而建,牌坊石雕精美,刻有梅花,寓意兄弟二人寒窗苦讀的艱辛;高陽橋由唐模許氏建于清朝雍正年間,為水街入口,是古徽州地區僅存的幾座廊橋之一,因許氏來自高陽郡而得名,不忘祖先之意;許氏宗祠按照不同社會階層建造,區分嚴格,總祠下分“尚義堂”“繼善堂”“駿惠堂”三個支祠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地位;忠烈廟供奉著唐朝為平息“安史之亂” 獻身的許遠和張巡,體現了當地對忠義精神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這里推出了黃梅戲表演、茶藝展示等具有徽州傳統特色的民俗表演節目,還結合徽文化推出了“碑刻拓片我最行”“學唱黃梅戲”等特色研學主題產品,開展實景教學、鄉村民俗等學習體驗活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唐模將恬靜的田園風光與古樸的人文景觀完美融合,有著“風雅山水田園,徽派古建長廊”的美譽,也被譽為 “中國田園詩畫鄉村”“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 ,是體驗徽派文化和感受古村落魅力的絕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溪南坐落于黃山南麓、豐樂河畔 ,又稱豐溪、豐南、溪南,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里自然景觀秀麗迷人,豐樂河穿流而過,河水清澈,兩岸嫩綠的楓楊綿延數里,形成了廣袤的楓楊林濕地 ,綠意蔥蘢,充滿生機。踏入其間,仿佛置身現實版的“綠野仙蹤”。清晨,常有煙波與雨霧氤氳纏繞,云煙、房屋、虬枝相互映襯,構成靜謐唯美的詩意畫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村的建筑獨具特色,古民居粉墻黛瓦 ,依水而建,布局猶如棋盤,街巷縱橫交錯。石板街貫穿全村,歷經歲月打磨,承載著歷史的痕跡。老屋閣作為徽州古宅的代表作之一,建于明代中期,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雖歷經風雨磨難,卻依然保存完好,風格淡雅樸素,展現著古人的審美與藝術品味。綠繞亭始建于南宋 ,因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得名,它北臨漁翁塘 ,曾于洪武年間被毀,后經修繕,見證著時光的變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西溪南的文化底蘊深厚,古時曾是徽州府歙縣的富庶村落,流傳著“溪南八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以此為靈感創作《溪南八景詩》。這里的人們務農為本,農而兼商,商富興儒,因儒致仕,沉淀出獨特的人文氣質。此外,徽式月餅制作等特色手工技藝傳承至今,承載著徽州的民俗記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便利的交通讓游客前往更加便捷,它距離黃山機場25公里,距高鐵黃山北站僅4公里 ,還有公交直達。漫步西溪南,既能欣賞寧靜優美的自然風光,又能感受古樸醇厚的人文氣息,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古城的最后一天,味蕾被河天下飯莊徹底征服。踏入飯莊,木質桌椅整齊排列,墻壁上掛著的徽州風光畫,讓人瞬間沉浸在濃郁的地方風情里。招牌臭鱖魚一上桌,獨特香氣瞬間彌漫,魚肉鮮嫩緊實,蒜瓣狀的魚肉入口,咸香微辣,滋味醇厚。胡適一品鍋內容豐富,五花肉、豆腐、蛋餃等食材層層疊放,燉煮得入味十足,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這頓飯,不僅滿足了胃,更讓我帶著對徽州美食的眷戀,為這次古城之行畫上圓滿句號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兴山县|
治多县|
民乐县|
山东省|
榆林市|
铜陵市|
孝义市|
新安县|
贵南县|
新河县|
乌海市|
闵行区|
温州市|
漳浦县|
临清市|
高密市|
广德县|
文水县|
甘德县|
德清县|
潞城市|
塔城市|
麻阳|
永昌县|
曲周县|
吉木乃县|
嘉峪关市|
拉孜县|
拉萨市|
宁乡县|
安庆市|
鄯善县|
渝北区|
龙海市|
同心县|
利川市|
东港市|
布尔津县|
城口县|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