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幾個月,廣東省博物館展出了清代廣鐘精品,市民們趨之若鶩,大開視野,一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記得第一次見到這樣奇特、高雅、精美的工藝品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廣州越秀山鎮海樓(五層樓)展出之時。雖然只有幾座,但當時的鐘都會走動。觀眾們為了看一眼正點報時金鐘上小人的精彩動作,不惜等候多時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 隨著大航海的拓展和近代機械鐘表14世紀在歐洲的出現,被稱之為自鳴鐘的洋玩意,1580年由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第一次帶入廣州就引起當地官員的極大興趣。1582年羅明堅與利瑪竇將自鳴鐘帶入廣州,前往肇慶拜會兩廣總督陳瑞,陳瑞對自鳴鐘贊不絕口。利瑪竇更是利用“鐘表外交”一路北上,1601年還成功在京城覲見皇帝。</p> 英國制作。乾隆三十七年(1772)粵海關獻給乾隆帝的生日禮物。鐘體為銅鍍金升降塔式。塔基座三面均有鐘盤,正面是三針鐘,其下方的兩個上弦孔,左邊是打樂弦孔,右邊是走時弦孔。兩側是二針鐘,鐘盤周圍鑲三色料石。塔基上立五層圓形寶塔,四角立武士。第一層廊下有一圈身著不同服飾的12人組成的儀仗隊伍,分別擎旗、吹笛、擊鼓等。塔正面和左右兩面橢圓形開光處各有呈放射狀的水法柱,中心嵌料石轉花。弦滿開動后,塔的二至五層隨著《茉莉花》的音樂聲逐層升起,同時僅仗隊沿著塔身行進,水法、轉花轉動。塔升到固定高度后停止,音樂也隨之停止。再開動,樂聲重起,塔身逐層下降至最低位置。曲終,活動裝置靜止。 <p class="ql-block"><b>英國</b>是制造機械鐘表較早的國家。18世紀,英國工業發展迅速,推動了鐘表業的發展,大量英國鐘表由廣州輸入中國。英國鐘表整體以金光燦燦的銅鍍金為外殼,給人新奇華麗之感;造型豐富,題材多樣,如各式建筑、田園風光、自然景觀等;機芯、夾板上多標注制作者姓名、產地和年代。</p> <b>法國鐘</b><div>表風格鮮明,時代感強,造型和技術上集中了當時科技的最新成果,如火車式鐘、輪船式鐘、燈塔式鐘、鍋爐式鐘等,有的鐘表上還有指南針、風雨表、寒暑表等。</div> <h3><b>瑞士鐘</b> </h3><h3>多采用銅鍍金配以透明琺瑯為裝飾手法,其高超的機械裝置和技藝堪稱世界之最,造型多仿照建筑物、自然景觀。清朝皇帝收藏的瑞士鐘表主要為外觀較小、造型獨特的小型座鐘,以及數量較多、精美別致的懷表。</h3> 19世紀以后,中國鐘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瑞士小巧精致的懷表成為市場主流。歐洲的紳士們常將懷表置于西裝馬甲的口袋內,表鏈別在第二或第三個扣眼里。懷表既是便于攜帶的計時工具,也是彰顯身份和品位的藝術品。這兩件懷表均由美國的制表公司生產。 英國制作。此鐘整體造型為牧羊場景,牧童吹著喇叭立于母羊之后,身旁草地上兩只羔羊偎在母羊身旁嬉戲,母羊背馱方形表箱站在大樹下,樹枝上棲息著一只鷓鴣。表箱以銅鍍金樹葉紋作邊框,箱面裝紅色玻璃,箱正面嵌二針白琺瑯表盤,盤上有" Williamson London "字樣,其余各面均裝飾彩繪人物花鳥琺瑯片。鐘的音樂機械裝置在母羊腹中,每逢整點,樂曲響起,鷓鴣抖動翅膀,發出"咕、咕"聲,按鐘點報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廣鐘</b></p><p class="ql-block">是清朝廣州地區制造的自鳴鐘的總稱。廣州最早接觸西方自鳴鐘,隨著自鳴鐘貿易的深入發展,西方鐘表制作技術和工藝不斷傳入,廣州開始仿制自鳴鐘,逐漸融貫中西,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p> 早期廣鐘處于模仿階段,通常是將西方的鐘表機芯取出,再結合皇帝的喜好,制作各種精美的銅質、木質鐘表外套。康熙年間開始,廣州成為清代機械鐘表制造中心。一些工匠被征調進宮,形成了"宮廷樣,廣州匠"的制作模式。潘淳就是清康熙時期的廣州工匠,擅長燒制琺瑯,被時任廣東巡撫楊琳舉薦到宮廷造辦處參與時鐘制造。 大約在乾隆初期,廣州已經能夠獨立制作鐘表機芯。《廣州府志》記載:"自鳴鐘,本出自西洋,以索轉機,機激則鳴,晝夜十二時皆然。按廣人亦能為之,但未及西洋之精巧。" 此鐘為木制底座,座上包紅絲絨,四角各站翼龍。座上堆山石,亭子矗立在山石上。鐘分四層、底層為樂箱,內裝音樂及控制活動裝置的機械,四面玻璃框內有一圈活動人物,身著不同式樣的服裝,神態各異。二層中間高臺轉盤上站立一位持盾持才的指揮官,圓繞其身旁的是五名持刀、舉矛、扛旗的士兵。三層是計時部分,四角立鶴,四柱盤龍,正面中央為二針白琺瑯鐘盤,盤上兩孔左邊是打點上弦孔,右邊是走時上弦孔,鐘盤口圓嵌白色料石放射狀花。頂層四角亦立龍,中間為寶瓶,瓶腹部裝有風輪,鐘頂端有一園球托飛鷹。啟動后,音樂響起,二層的士兵圍繞指揮官旋轉,底層的活動人物。頂層寶瓶腹部風輪及頂部托飛鷹的圓球也同時轉動。 小愛神與仙女 - 法國 瑞士制作。鐘體為鳥籠式,迎合了清代宮廷養鳥的習慣。底座內放置音樂及鳥鳴機械裝置。白琺瑯表盤設在底座的正面。鳥音籠內布置景觀,景物有山石、樹樁、水池,山石和樹樁上各立一只鳥,池畔棲息兩只鳥。上弦開動后,音樂響起,四只鳥在轉頭的同時張嘴鳴叫,抖動翅膀和尾部。 鍍銅金琺瑯鐘 -故宮博物院藏 廣州制作。鐘體為樓閣式建筑造型,通體鑲嵌藍地金花廣琺瑯,共三層。底層為布景箱,箱內背景繪鄉村風光,背景前有活動人物依次而行。二層正中為雙針時鐘,白琺瑯鐘盤,鐘盤四周嵌彩色料石。頂層正面拱門內為兩扇自開門,門里中間置萬年青盆景,四周環繞持寶人物形象,寓意"一統萬年"。頂端為一輪狀裝飾物,輪的中間是可轉動的料石花,輪周邊和中心花之間用水法玻璃柱連接。從底層后面上弦啟動后,底層布景箱里人物來回走動,上層中間自開門打開,露出盆景,周圍持寶人列隊循環繞行,頂輪上的料石花旋轉,水法柱轉動,形成轉花噴水的景觀。此鐘構思巧妙,制作精密,是廣鐘中的珍品。 白色緞粵繡孔雀百鳥花卉紋座屏 -廣東省博物館藏 <p class="ql-block">為何廣府人能把“洋鐘”做成中西合璧的工藝品?</p> 鐘體為銅鍍金長方形玻璃掛鏡。鏡框上雕飾一朵盛開的菊花,周邊延展出對稱的卷葉和小花。鏡框上部正中為圓盤二針小表,表盤內上部有走秒小盤,表口圈鑲白色料石,盤面置半圓形玻璃蒙子。機芯是一件非常精巧的懷表機芯,使用冠狀輪擒縱系統,設計構思沿用傳統座鐘的結構特點,是座鐘向懷表過渡時期的產物。機芯下方有花體英文" Martin""London808"等字樣。這件鏡表外殼采用中國古典花卉裝飾,機芯則采用英國進口懷表機芯,這說明廣州鐘表由純粹進口向獨立自主研發過程中,也不乏中西結合的"拼裝模式"。<br> 鐘體為荷花缸造型,缸腹部滿飾花蝶紋,上、下口沿分別是云頭紋、海水紋。腹部正面裝表盤,周圍鑲紅綠料石。缸面以玻璃鏡表示平靜的水面,中心有鷺鷥圍成圈,缸中布置荷塘景觀,其中三朵荷花可開合,花心分別端坐西王母、持桃童子、持桃仙猿。鐘盤左、右有上弦孔,左邊的負責走時系統,右邊的控制奏樂和活動裝置。啟動后,音樂響起,鏡面下與鷺鷥身子相連的銅圈由機械拉動著轉動。荷花梗中的牽引桿受機械作用,花瓣張開,露出花心的西王母、童子、仙猿,西王母穩坐不動,童子、仙猿跪拜呈獻桃狀。此鐘是清宮造辦處工匠用廣州制作的掐絲琺瑯缸和法國的奏樂機械系統裝配而成的。<br> 鍍銅金畫琺瑯四面盤鐘 -故宮博物院藏 畫琺瑯嵌銅活動人亭式鐘 鍍銅金琺瑯倒球葫蘆式鐘 鍍銅金琺瑯轉花卷簾白猿獻壽鐘 鍍銅金琺瑯扇扇機器人表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翻傘鐘 -故宮博物院藏 銅胎畫琺瑯花卉紋洗盆及水澆 -廣東省博物館藏 鍍銅金琺瑯云龍八寶臉盆 -廣東省博物館藏 鍍銅金琺瑯轉花葫蘆式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葫蘆式轉花鐘 -故宮博物院藏 銅鍍金花架式表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藏 銅鍍金瑞獸馱容鏡表 銅鍍金轉水法人倒球太平有象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倒球卷簾轉人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葫蘆頂漁樵耕讀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轉花跑人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群仙祝壽樓閣式鐘 -故宮博物院藏 銅鍍金自開門三星報喜葫蘆式鐘 -廣東省博物館藏 鍍銅金琺瑯瓶式轉花開花變字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升降塔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亭式內有升降塔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攀杠人鐘 -故宮博物院藏 鍍銅金琺瑯瓶式鐘 鍍銅金鑲嵌料石轉花水法大吉葫蘆鐘(現代仿制) <p class="ql-block"> 廣鐘的展示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廣府人的文化傳統。在對外交往中,廣府人能把握時機,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在引進吸收的同時發揮傳統文化的活力和底蘊,化腐朽為神奇,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凝聚了一股不斷攀登、百折不撓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近半個世紀的“改革開放”中,也許正是這種精神讓廣府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奮力拼搏、賽龍奪錦,始終以排頭兵的身位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以上圖片均使用HUAWEI P50pro拍攝</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诏安县|
大兴区|
新巴尔虎左旗|
西畴县|
上思县|
乃东县|
荆门市|
天津市|
桦川县|
尖扎县|
略阳县|
七台河市|
新和县|
大方县|
建水县|
连云港市|
阿拉善盟|
中山市|
鹤庆县|
翼城县|
凤阳县|
海阳市|
朝阳市|
邢台县|
龙川县|
鸡东县|
韶关市|
五峰|
鄂托克前旗|
萨迦县|
馆陶县|
方正县|
池州市|
孟州市|
阳山县|
莱芜市|
五华县|
长宁县|
澄江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