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去往馬丘比丘的小火車上,心細的桂雄兄弟掐指算了一筆賬。從首都機場乘機飛往西班牙馬德里、經停后乘機飛往巴西圣保羅、然后乘機飛往秘魯首都利馬、之后乘機飛往庫斯科、再之后乘機飛往烏魯班巴。就這樣我們一行人,歷經四天,五次轉乘飛行,數次大巴車接送,總計行程兩萬多公里。此時,終于登上開往馬丘比丘的綠皮小火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綠皮小火車,沿亞馬遜河的支流﹣﹣印加人的圣河烏魯班巴河行進。鐵路兩旁都是濃密蒼翠的樹林覆蓋的山坡。蒙蒙細雨中,向遠處望去,發現四周 都是徒步難以翻越的大山,在馬丘比丘周圍形成了天然屏障。也就是說,馬丘比丘實際上地處深山峻嶺之中。小火車穿山越嶺,載著一車人的追尋,急駛前行。不由得讓人想起北京人在紐約插曲: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在心里一千次的問:你到底好在哪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地導游姓洪,是一位熱情干練的廣東客家人,現已在秘魯持有長期居住證。他說,每月要二十幾次帶團來馬丘比丘,他熟悉眼前的一切景觀,卻很難說清這古城千年的歷史之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傳說,1911年,即中國辛亥革命發生的那一年,年僅24歲的青年美國考古學家希拉姆·賓海姆為了尋找西班牙人人侵后的印加人最后的避難所,從秘魯的庫斯科城﹣﹣即當年印加帝國的首都出發,步行了20天,來到了馬丘比丘附近的叢林中。 據說他和他的同伴們在當地遇上了克丘亞族的李卡提斯一家人,李卡提 斯讓他年僅8歲的兒子帕波里托帶領希拉姆·賓海姆等人的探險隊來到 了李卡提斯一家人以前找到過的這一處廢城。終于發現了這一處已經由各種植 物所覆蓋、只有毒蛇出沒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當時這處古城嚴格 來說應當是一處古城的遺址或廢墟,整個山頂城堡完全隱沒在一大片亂糟糟的藤類植物和灌木叢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一家人當時并不知道這 一處遺址的名字,只知道廢城的旁邊有一座山叫馬丘比丘。這位受爭議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在這里完成了一份該地區的考古學報告。他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這個吸引人的名字,并用作他第一本書的書名。1913年,美國國 家地理雜志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這處遺址也因此受到了世 界關注 ,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神秘而雄偉的城堡如今雄踞于陡峭的山頂之上,向下俯視著咆哮的烏魯班巴河,即使在印加帝國時代,這種氣勢也是極其神秘的。據說只有少數經過挑選的人才被允許進入馬丘比丘,因此,它更像是一個圣地。而據今天專家們的考證,馬丘比丘的房屋最多曾居住過512人。更高一點的山峰﹣﹣瓦依納比丘山就守護著這座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片遺址長1000米,寬約550米,占地約5平方千米,分為梯田和城區兩大部分。城區又以中央廣場為界,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地勢略高。可以參觀的景點大致有太陽廟、印加之家、大廟、拴日石、谷倉、大磨盤、神鷲廟、中央廣場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馬丘比丘城堡的下段,有這樣兩個盛著水的圓形裝置,由天然巖石雕刻而成,它就是古代印加人用來觀測天文現象的“水鏡”。當水鏡的空間被引來的河流水裝滿后,人們可以利用水面反射的映像觀察月亮的形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馬丘比丘有一處天文觀象臺一類的建筑,上面有一塊巨石 ,即所謂的"拴日石"。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巨大的石塊是"為系住太陽而立的標樁"。當時的古印加人根據太陽光線投射的情況來安排季節性的活動以及宗教儀式,也有人說印加人在每年冬至的太陽節為祈禱太陽重新回來象征性地把太陽拴在巨石上。太陽塔似乎也會使人聯想起印加人對太陽系的理解與研究。太陽塔是一個馬蹄形的建筑,朝東的一扇窗子很特殊,據說在冬至的那一天可以抓住太陽的光線,但是這些都是后人的推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專家們認為馬丘比丘修造的年代大約應在15世紀。一般都認為,馬丘比丘原來居住的人當中,女性大多于男性,這 可能與印加人崇拜太陽有關。因此有學者揣測說:"這里曾是個宗祭祀活動的場所。"在馬丘比丘共發掘出173具骸骨,其中150具是女性。 印加人崇拜太陽,認為自己是太陽的子孫,他們可能把從全國各地選出 自愿把自己奉獻給太陽神的處女,即所謂的太陽貞女,供奉在馬丘 比丘。也有人認為,馬丘比丘是一座位于印加王國腹地的不設防的城市, 是由印加國王的王室資助的進行天文、歷法、祭祀和農業研究的科學 城。馬丘比丘周圍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就是他們最好的研究對象。但是最初發現馬丘比丘的美國耶魯大學的年青考古學家和探險者希 拉姆·賓海姆自己曾這樣寫道:"我這才開始意識到,這里的城墻和它 周圍合成了半圓形的廟宇,這是世界上最最完美的石方工程。它們簡直 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馬丘比丘一路看過去,不管是神 殿、祭臺、城門或是拴日石,幾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由巨大的石塊建造 的,典型地體現了印加人的巨石文化。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雖然南 美洲的幾大文明中都有令人印象至深的巨石文化,但是整個安第斯山脈 實際上并不缺少木材,印加人始終沒有把木材作為主要的建筑材質。也 許在古印加人看來,木頭更貼近人的生活,石頭更貼近神靈。石頭的堅 硬和厚重往往使人們聯想到力量、耐久,更能經歷世事滄桑的變遷,更 能體現出他們對永恒和神圣的一種追求。印加的巨石文化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可以說整個印加帝國 就是建立在這種巨石文化之上的。城堡、要塞、道路系統、梯田和灌溉 系統全是由巨石建造而成。因此也可以說,印加文明是由這些巨石疊起 來的文明。印加文明雖然失落了,但是通過這些巨大的石塊,人們可以 永遠意識到這種文明曾經光輝地存在過。印加人沒有用文字記錄下來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關于馬丘比丘,連西班牙人的史 料中也沒有記載。這說明,當年征服秘魯的西班牙軍隊和隨之而來的天 主教傳教士在對印加文化展開全面掃蕩的時候沒有發現這座城堡,因而 使它逃過了一次浩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就是眼前這座煙雨蒙蒙古城,它的故事可以有一千零一夜 ,它的傳說可以有十萬個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忽然想起小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子纏著東屋三奶奶講故事,三奶奶便這樣應付我們: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給人講故事,講的是什么,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細雨還在飄灑著,白云還在飄飛著,馬丘比丘在這朦朧的景色中 ,深藏著自己神秘的身世,這故事只有天知地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五寨县|
高邑县|
甘洛县|
若羌县|
乐都县|
乐至县|
石泉县|
奉贤区|
瑞昌市|
兴仁县|
曲沃县|
镇康县|
剑川县|
铜陵市|
武宣县|
湖口县|
莱西市|
边坝县|
馆陶县|
友谊县|
益阳市|
区。|
龙井市|
彝良县|
卓资县|
乐平市|
南溪县|
吉木萨尔县|
奉化市|
郴州市|
漳州市|
潜江市|
连州市|
梁平县|
攀枝花市|
华亭县|
石河子市|
望都县|
肃南|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