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清明節,回老家白羊峪祭祖。我們老家祭祖的習俗是清明節當天(也有在節前的)子孫們(男?。┮o祖墳添些土,將這一年來土墳上生長的雜草等清理干凈(墳頭年年有人打理年年長高一點,說明后繼有人; <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女兒的清明節前給逝去的父母上墳)</span>,再擺上供菜供酒等,并上香燒紙,燃放幾個二踢腳(又叫“高升”,意寓祖上護佑子孫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祭祖后,離午飯還有些時間,就到長城上走了一小段(回想一下,自己已經有些年頭沒有登上家鄉的長城了)。這次是從大黑石頭處經綿羊泉之上的棧道上山(棧道是近幾年才修的,原來都是土路,是羊腸小道),先到馬圈(又稱“謊城”),再到一道樓、二道樓、三道樓、過道樓,本想在這里下山,這也是兒時背柴下山常走的路,但現在那些小道已被植被“淹沒”,僅隱約可見了。于是,只好原路返回下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登的這一段長城,剛好是前幾年政府出資修繕過的一段,較之以前好走多了,長城也“完整”了許多,漂亮了許多,但唯一沒變的是她的險峻與雄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客觀地講,我今天登上的老家的長城是最好攀登的一段,過道樓再往上到尖樓,特別是小凹樓以上到大凹樓,再到大理石長城、水泉寺那幾段,以我現在的體力想登上去,恐怕是很難吃得消了(即使是在若干年前,我還年輕時都是手腳并用爬上去的。為什么用“爬”字?因為很長一段的坡度非常大,大約在60~70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圖左上側一條白線蜿蜒上行,那是村西山上的長城。村東村西的長城因白羊河谷而斷開,河畔東原建有白羊關,河畔西建有城堡及守備署。這樣一來,關外敵人涉水過關不易,登山進入關內更難,可謂易守難攻之要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節前后的白羊峪,山杏花(陽坡盛花期已過,但陽坡開得正盛)、梨花等把遠近的山坡裝點得分外妖嬈,像一朵朵白云點綴其間,又像一群群的綿羊在山間自由徜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長城是用磚修的,而部分城墻的底座是秦朝用石頭修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時候,大多數的山上陽坡樹木很少(陰坡的松樹等還是較多的),但現在翠柏都成林了。那時候,每天放學后、寒暑假期間,上山拾柴是每個村里娃的“必修課”,離村里近的地邊、山上都割得光光的,要想拾多柴火拾好柴火,就不得不往遠處走往高處走。但后來,村里用上了煤氣罐和沼氣,家里燒火做飯都不用燒柴火了,山上的植被也得以“休養生息”了。現在看著這漫山遍野、郁郁蔥蔥的植被,不禁時常感嘆,要是小時候地邊、山上有這么多“柴火”,小伙伴們能省多少力氣,也能騰出多少時間用來學習功課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侄子盛夏回家時拍的,取景好,天兒也好(今天的天兒一般,不透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漯河市|
隆回县|
渑池县|
柏乡县|
株洲市|
凤山县|
达日县|
囊谦县|
新疆|
康马县|
图们市|
兴义市|
陈巴尔虎旗|
教育|
常山县|
乐山市|
那坡县|
百色市|
黄龙县|
奈曼旗|
七台河市|
漳平市|
若尔盖县|
沾益县|
白玉县|
昂仁县|
宜君县|
辰溪县|
沙坪坝区|
桃源县|
高邮市|
乌海市|
三都|
天台县|
南和县|
阜城县|
广西|
安塞县|
郓城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