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愛琴海</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25319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少年立志出鄉關,朝外的腳步始終都是篤定的,故鄉也就離我越來越遠。半個世紀看遍繁華賞盡流年,如今鬢染風霜,驀然回首,故鄉竟成了回不去的地方:家鄉的親人已離世多年,老家的舊屋已翻新空置,連那條通往家的小道都已無跡可尋,只有資江岸邊山崗上三座墳塋終年守望,等著游子清明回鄉祭掃。我那無處安放的鄉愁呀,現在幾乎全都盛放在那五寸手機屏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手機相冊里有張翻拍的黑白照片,不管何時清理相冊我都會細心將它保留下來,那是我、我哥、我大姐和奶奶的合影,也是我與奶奶唯一的合影,是我讀大二時哥哥帶回新買的相機用延時拍照的辦法拍的。照片里的奶奶梳著齊耳短發,毫發不亂;青色小棉襖合體整潔,連最上面一粒扣子都扣得嚴嚴實實;一張國泰民安的臉龐,清爽平和。我們姊妹仨圍站在奶奶身后,畫面和諧而溫馨。我的奶奶是天底下最慈祥的奶奶,給了我們全部的愛,我的童年在她的呵護下度過,貧窮卻很幸福。最記得奶奶有個裝零食糕點的小竹籃,高高掛在天花板吊下來的一個鐵鉤子上,奶奶隔三差五會給我們幾個小饞貓拿點里面的好吃的解饞,這樣更勾出了我們的饞蟲,無時無刻不讓我們惦記著那個小竹籃。一開始我是單獨行動的,選準家里沒人的時機下手,小竹籃吊得太高,四方凳上還要搭條靠背凳才勉強夠得著,站在上面很有些耍雜技的驚險。我每次都會選最不顯眼的那粒糖那塊糕點下手,等下一次光顧時卻明顯有他人動過的痕跡,終于有次兩個小賊碰頭了,那是我的二姐!從此,單獨行動變成了雙人聯手,一個爬高一個扶凳,竹籃里的庫存肉眼可見地減少,直至籃子全空,奶奶似乎始終渾然不覺,竹籃空了肯定又有新零食進籃。奶奶的小竹籃伴著我們姊妹長大,直至我們相繼離家求學、工作,看著一天天老去的奶奶,我許下一個心愿,有了條件要把奶奶接到身邊給她養老。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在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奶奶去世,這個心愿成了我終身的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段時間初中同學群里有人曬油菜花海視頻,還艾特大家猜是哪里。直覺告訴我那就是家鄉的油菜花。黃燦燦的花海一下將我拉回到我童年關于花與果的記憶。那時我們家果樹極多,除了尋常的桃李梨,還有奈李、枇杷、紅棗、蟠桃,花開時節吸引不了我們,等到端午前后李子率先成熟,果樹就成了最誘人的地方。我先回家偵察,發現家里沒人,書包一扔轉身往村口跑,引著一群同學鬼鬼祟祟溜到我家前坪豬欄角的李樹下摘李子,身上所有口袋都鼓鼓囊囊了,我有點心虛,壓低聲音說:快走吧!別讓我爺爺看見了。誰知他們都被那水靈靈油亮亮黃里透紅嬌艷欲滴的李子勾住了心神,充耳不聞我的催促,杵在樹下吃得嘴角流汁。“小兔崽子,李子還沒熟透呢,就開始糟踐了!”爺爺一聲大喝如炸雷響起,醒過神來的小鬼們一溜煙聞風而逃,口袋里蹦出來的李子撒了一路。偷桃摘李時爺爺會嚇唬我們,唯獨偷枇杷時他絕不出聲,枇杷樹太高大,爺爺怕躲在樹上的孩子們被嚇摔下來有個好歹,后來干脆把枇杷樹砍了。那時候的油菜花田是絕不允許孩子們進去撒歡的,菜籽榨了油出售就是每家少有的一點經濟來源,我們就在紫云英田里打滾,在茶樹花里吮蜜,在南瓜花間捉蝴蝶,摘了鳳仙花去染指甲……我的童年從不缺來自大自然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母在老家時,我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如今父兄過世,媽媽長住益陽,老家沒了至親,縱是午夜夢回時想起,姊妹絮叨時念及,竟已沒了回去的理由,不敢面對那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不敢辨認那沒了舊時痕跡的故土,果真是近鄉情更怯啊!唯有每年清明之日姊妹總會相約去爺爺奶奶和哥哥墳上祭掃,偶爾穿過街巷,人物兩非,無一人相識相問,賀知章尚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際遇,我竟比他的無奈更勝一籌了。如今我身處異鄉,回鄉祭掃已不現實,眼看著清明即將來臨,內心開始涌動一種莫名的情緒。于是,拿起手機,在美篇里回憶起十四年來不敢提及的哥哥得病后的情景,思念之情在筆端流淌,內心居然慢慢歸于平靜,看來文字也不失為一種祭奠的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鄉愁是什么?那是一種復雜的情感,于我而言,鄉愁是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是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和健在親人的牽掛,是我精神的棲息地與奮斗的源泉。遠在千里之外,一聽到那已經揉入我血肉里的糯糯的鄉音,不僅聽覺神經為之一振,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慰藉油然而生。每個周末撥通媽媽的電話,第一句話鉆進我的耳朵里,根據音量和語調我就能判斷媽媽最近身體與情緒的好壞,然后不急不慢地拉家常,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從天氣到飲食、從姐姐到我、從半個世紀前的陳年舊事到昨天養老院發生的事情,直到手機發熱才收了線,心情頓時無比的滿足與自在。媽媽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媽媽在哪里,牽掛就到哪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要說,鄉愁是一方摩挲良久的手機屏,故鄉在里頭,我在外頭,明明看見故鄉的月亮,卻觸不到半個世紀前的溫柔。</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太湖县|
鄂托克旗|
星子县|
忻城县|
莱西市|
祁阳县|
大石桥市|
达尔|
和静县|
高青县|
波密县|
东至县|
阜新|
祁门县|
彰化县|
延津县|
高台县|
大丰市|
江门市|
新宾|
深州市|
额济纳旗|
南雄市|
称多县|
徐水县|
蓬莱市|
九寨沟县|
满城县|
专栏|
朝阳县|
双城市|
高雄县|
龙胜|
交城县|
民权县|
景东|
含山县|
蒙阴县|
惠州市|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