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似水若煙<div><br></div><div>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每到清明,便想起杜牧的“雨紛紛”杏花,煙雨,牧童,是一幅風清氣朗,天地澄明的畫面。 </div><div><br></div><div>一壺濁酒祭先人,時光深處記憶猶存。</div><div> 三月陽春踏青去,十里春風楊柳輕拂。 <br><br></div><div>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段歷史典故。訴說著紀念的人,傳誦著感人故事。不忘本,懂感恩,知傳承,善念舊。<br></div> 清明三候<br><br>一候桐始華丨桐樹開花了,樸素的香味彌漫,漫山遍野。<br>二候田鼠化為鵪丨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br>三候虹始見丨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如夢如幻。 清明的傳說里流傳最廣的莫過于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就是說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途中饑餓,介子推割肉給重耳充饑,十幾年后,重耳成了國君晉文公,論功行賞,卻遺忘已經同母親悄然到綿山隱居的介子推。后為感念其功,勸他出山而不得,便燒山逼出,介子推與其母皆燒死。重耳愧疚,故這一日不能生火,只能寒食。有些懷疑,身為國君的晉文公只吃寒食不會吃壞肚子吧?<div><br></div><div>其實,《左傳》、《史記》等史書并沒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節。據考,清明節的起源其實與介子推無關。仔細一想,到底是誰想出這樣一個附會的故事情節來,有些毛骨悚然。你要報恩,不是問恩人需要什么,而是強加對方你要給予的東西,人家不愿接受,你就要用最殘酷的辦法火燒相逼。這樣的報恩人,想想也真夠恐怖的。<br></div> 不管編排這故事的作者是何居心,是說飲水思源,重情重義,還是有其背后不為人知的深刻含義?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于我們普通平民百姓來說,這一日紀念已故的親人卻是真情的,祭拜先祖也是虔誠的,給自己與親人一個懷念的日子,隔著墓碑,回憶往昔;一壺濁酒,三炷清香,一桌好菜,隆重而莊嚴,用這樣的方式傳承并且懷念。<div><br></div><div>清明除了祭祀先祖,紀念故人外,也是一個適合出外郊游踏青的好時節。“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馬兒輕騎穿過柔軟的楊柳依依,伊人蕩秋千,笑聲如鶯啼,如此春光明媚,如此浪漫美好,還有那沉醉春風里的花,都是清明春意盎然的風景。<br></div> 清明是一年中最美的人間四月天,最是天朗氣清的好時光,走出門外,踏青賞春。景色宜人,惠風和暢,笑語盈盈出門去,一路風光,一路花開,一路曉煙楊柳醉寒青。<div><br></div><div>想那古時閨中女子,也就只有這個時節,三月三麗人行,可以名正言順地郊游踏青,盼春風,盼春光,終于盼得走出家門賞春去,至于會不會發生一段浪漫的佳話,有沒有遇見某個才子良人,那就是對這樣四月春光充滿期許與憧憬的原因,最是藏不住的少女心事,也是最需要收斂的年少情懷。</div> 在清明,在我們這里,還有一種小吃是只屬于清明節,那就是“糖蔥薄餅”小時候,對于能夠眼明手快,動作如行云流水般烙一張薄餅的手藝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br><br><div>他們的手法神奇如變魔術一樣,一手捧著似要掉下去的稀面團,往熱鍋底一抹立即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圓圓的薄餅,于是另一手即將箔餅揭起疊放在旁,每一張都一樣大,一樣薄,疊放著如作業本一樣整齊。他們一整天就這樣站著,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動作又快又流暢又很是好看。大約十來張疊起來才相當于北京薄餅一張的厚度。<br><br></div> 而包在薄餅里的餡便是糖蔥。糖蔥的主要原料是白糖,先在鍋里熬煮成飴,冷卻到合適溫度后才趁熱拉打。拉糖的動作跟烏鎮那位做方糖的老藝人差不多。糖的韌性大,需要一頭固定才好借力。拉長之后兩股合在一起又往上掛。這樣不斷重復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含在糖里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而蔥孔像蔥白一樣潔白的糖塊。然后切斷成小指長的段段。酥脆香甜,咬下去,糖渣會碎一地,所以要用兩張薄餅皮包起來,一是不會太甜,二是可以包住咬碎的渣,吃相就好看多了。<div><br></div><div>當然,也可以包咸的餡,就是先用香菇與肉丁爆香,再加韭菜與豆芽炒,外加攤雞蛋切成條狀,再用薄餅包裹吃,同樣咸香鮮美。一般會先吃個甜的,再吃咸的,這樣就不會太膩。這一天中午還要祭祖,需要做好大一桌菜。再加上天氣回暖,不用穿厚厚的衣裳,春光美美,美食當前,所以清明節,其實是一個春光明媚心情愉悅的節日。<br></div> 吃過飯后,便會去掃墓,這時,親戚朋友齊上陣,浩浩蕩蕩的隊伍,頗有些郊游踏青的感覺,把掃墓的哀思倒放在一旁。到了墓地,有人燒紙,有人給已經褪色的墓碑重新添上顏色;有人除草,清理枯枝或者擋住墓碑的花草樹木,大家一邊忙著手頭的事,一邊就拉著家常,說著閑話,怎么看都像一次家族大聚會。<div><br></div><div>清明,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不忘卻,就是最好的紀念,隔著墓碑,描述最近發生的故事,死者已逝,生者戚戚,因為記憶,連接彼此。林清玄曾經說過:“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死亡就不能殺人,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生死是我們唯一不能左右的事,害怕離別,恐懼死亡,可是又只能去面對,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div> 隨著時代的變遷,掃墓漸漸地沒有了原來的繁復傳統,隨著新興的是一束鮮花紀念。甚至,當骨灰撒落大海,便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禱念。一壺酒,祭奠過往的追思;三炷香,寄托未來的期望。年年今日,追憶曾經的美好,歲歲今朝,共話昔日的回憶。 <br><br><div> 清明至,迎谷雨,一路向暖,春濃花盛,煮一壺清茶,與春同坐。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草在結它的籽,風在吹它的葉子,聽一場風語低吟,賞一世花開爭艷,度一個時光美好歲月恬淡。 過了這一日,我們便放下悠思,擁抱春日。當春天的鮮花開滿了墻,愿你的所有都如愿以償。</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合水县|
尼木县|
洛扎县|
彭泽县|
休宁县|
礼泉县|
青阳县|
大兴区|
云霄县|
罗甸县|
武乡县|
定西市|
灵武市|
江山市|
梅州市|
巍山|
台州市|
青岛市|
大邑县|
手游|
吐鲁番市|
昌图县|
西华县|
琼结县|
华坪县|
喀什市|
西青区|
鹤岗市|
鱼台县|
崇左市|
晋宁县|
丽江市|
巴南区|
祥云县|
尼勒克县|
子长县|
湟源县|
禄劝|
巫山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