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行走在雪域高原 【紀念西藏游十周年】

潘希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年6月,是第一次自駕游西藏十周年。回首往昔,行走在雪域高原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那是一場與天地對話的旅程,雪山與云朵并肩,曠野與信仰相融。那些在高原上吹過的風,踏過的雪,看過的景,都成了生命中最難忘的片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題記</b></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六月,我們兩臺車一行六位花甲老人自駕游去了一趟西藏。這也是我們第一次進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去一趟西藏已經是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在十年前,許多人說到西藏,都認為那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并且有一種神秘感和恐懼感。因為平常聽到的都是高原反應、道路艱險等令人打怵的說法。其實,我們一路走來,體會就是除了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等身體狀況較差的人外,一般人只要做好功課,準備充分,都能順利的完成任務,并沒有傳說的那么可怕。</span></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網絡圖片)</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般認為一個完整的西藏游路線,應該包括 四川西部和青海的可可西里部分。川西指的是甘孜和阿壩兩個州,這兩個州大部分都是藏區,民族信仰、生活習慣和風土民情,大都和西藏一樣,只不過川西藏族的語言以及生活習慣有些漢化。青海的可可西里,從地形上看,它在昆侖山以南,自身就是藏區,只是歷史上人為的把它給分開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318國道川藏段,需要翻越多座5000米以上高山,沿途陡坡懸崖,山高路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因為如此,318川藏線才獲得了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的稱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正的考驗,還是青藏公路從拉薩經可可西里到格爾木這一段。這一長達1200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4600米,特別是從那曲到昆侖山口這700公里,處于永久凍土地帶,人跡稀少,食宿困難。道路貌似平直,其實坑洼較多,顛簸嚴重,對車輛損傷較大。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段路程極易出現高反,氧氣瓶是必備之品。</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西藏自駕游,一般有兩條線路,川進青出或南進北出。川進青出,能領略到可可西里的大自然景觀,順便游了青海。南進北出,即從318國道進,從317國道出。這是一個完整的西藏和川西的游覽路線,特別對于在成都租車游的人來說,這也是最佳路線。(下圖中紅線是南線318國道,綠線是北線317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進青出的青出線路,是從那曲到格爾木市,這段路程830公里,車子要跑十五六個小時,途中很難找到食宿的地方,這也是一段最考驗人的耐力的旅程。出了昆侖山口,一路下坡到了柴達木盆地的格爾木市,這里的交通和食宿條件就非常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爾木市有處將軍公園,是為紀念慕生忠將軍及筑路大軍修建青藏公路、青藏鐵路的功績而建,園內的標志性雕塑展現了獨特的精神內涵與藝術風格,是格爾木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閑場所。1953年,進藏解放軍糧食緊缺,慕生忠任西藏運輸總隊政治委員運糧進藏。因運輸中人員和牲口損失大,他申請修路。1954年,他任筑路總指揮,帶領筑路大軍僅用7個月零4天,打通格爾木至拉薩的青藏公路,結束進藏依靠騾馬牦牛運輸的歷史,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言歸正傳。從山東經西安成都一路前行,到達川西瀘定縣,這次西藏游記的起點就從318國道旁邊的大渡河瀘定橋開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瀘定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第二年四月投入使用。其建筑結構為懸掛式鐵索橋,由橋身、橋臺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9根鐵鏈做底鏈,4根分兩側做扶手,共有1萬2千余個鐵環環環相扣,全橋重40余噸,兩岸橋墩為木結構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瀘定橋上,大渡河的波濤在腳下翻涌,鐵索冰冷堅硬。這座橋,是紅軍長征歷史的見證,更是共產黨人不屈精神的象征。晚上住在大渡河邊的民宿,濤聲滾滾,思緒如潮,想起了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長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感慨萬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瀘定橋向西北140公里,就是著名的塔公寺。塔公寺位于康定市塔公鎮塔公草原,是甘孜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有“小大昭寺”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公寺背后山上大片五彩繽紛的“經幡”,與轉經筒長廊相互映襯,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塔公草原沿中國熊貓大道北上100公里,便到了丹巴縣。丹巴屬高山峽谷形地貌,日照充足,風光秀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著名的旅游勝地。這里是大渡河的上游,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時路過這里,并成立了蘇維埃政權。丹巴全境峰巒疊嶂,峽谷幽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藏寨就有多高。甲居藏寨,就是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下圖中的高塔就是著名的丹巴碉樓。丹巴碉樓每一座都經歷了上百年風雨,棱角分明的巍然屹立。丹巴梭坡鄉有世界著名的古碉群,被譽為“千碉之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沂蒙到丹巴,跨越山川,“沂蒙三姐妹”一同奔赴這藏寨之約。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別樣的魅力,藏寨的質樸與熱情,如同家鄉的溫暖,令人沉醉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山上向下望去,那蜿蜒的盤山路似一條沉睡的巨龍,在云霧中若隱若現。云霧如輕紗,纏繞于山巒間,心也跟著這縹緲之景,飄向了遠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丹巴遇到成都來的旅游出租車司機,主動為我們當起了向導。在這里再一次向這位小兄弟表示感謝!好人一生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丹巴一路西行趕到了雅江縣城,住到了縣武裝部招待所。趁黑天還早,領略一下小城容貌。雅江縣處在環貢嘎、稻城亞丁、格薩爾故里康巴文化旅游圈交匯點 ,是國道318沿線文化和自然景觀重要的攝影旅游線路之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理塘大牌樓——318國道川藏線的著名標志。大牌樓位于理塘縣成,為“西天取經”必經之地,也是游客打卡之地。這里海拔4100米,理塘人自稱是海拔最高的城市。其實到了藏北地區一般的縣城都在4500米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4000米的高度就有點高原反應的感覺了,幾個人都說腦袋有些漲,眼睛有點鼓。預料之中,也沒害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金沙江大橋,川藏分界線,過了橋就是西藏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次跨越5000米高山,感到很新鮮。特別是在山頂遇到了從廣州騎自行車來的六名平均年齡65周歲的老騎友,更是令人驚嘆不已。東達山是川藏南線上的重要山脈,位于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境內,埡口海拔標高5008米,實際海拔5130米,是川藏南線上海拔最高的埡口之一,被譽為“生命禁區”。這里一年四季都有雪,山的一邊是奔騰的瀾滄江,另一邊是左貢。站在埡口,經幡在稀薄的空氣中狂舞,雪山、草甸、冰川在腳下鋪展,風景壯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車要禮讓行人,禮讓牦牛也是必須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著名的天路七十二拐,也稱怒江72拐,是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邦達鎮至八宿縣城間的一段盤山公路,中途經過怒江,是海拔4618米業拉山盤山公路的一部分。從最低點海拔3100米攀升到最高點海拔4651米的業拉山口,再盤旋下降至海拔4100米的邦達鎮,全長約12公里,坡陡路險,彎道眾多。這個路段對司機駕駛技術和車輛剎車系統都是一個嚴峻考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2道拐下面就是濤濤怒江。怒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安多縣境內的將麥爾崗多樓冰川,在中國境內流經西藏東部、云南省西部,出境流入緬甸后改稱“薩爾溫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江公路上面探出的巖石,活像一張張老虎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上,遇到一些虔誠的朝拜者。在西藏,有一種信仰,叫一生朝拜。叩等身長頭是藏區佛教信徒的一種拜佛儀式。他們佩戴護具,口中念念有詞,從家鄉三步一叩向拉薩進發。三步一叩就是雙手合十走三步然后全身匍匐在地,額頭輕叩地面,算完成一個動作。這樣周而復始,勇往直前,直至拉薩。如果沒有虔誠和堅定的信仰,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朝 圣 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我知道你到哪里去,卻不知道你從哪里來。三步一叩,五體匍匐,風餐露宿,饑餓寒霜。你用簡單的動作,重復了人生的一天、一月、一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我知道信仰就是力量,卻不知道力量的源泉。沒有食物,不帶行囊,念念有詞,口誦真經。你用虔誠的軀體,丈量了雪域的村莊、河流、高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烏湖,位于昌都八宿縣境內,緊靠318國道,海拔3850米,面積22平方公里,為藏東第一大湖,號稱能夠同阿爾卑斯山相媲美。然烏湖是川藏線上的重要景點,湖水清澈湛藍,在不同季節和天氣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變化。周圍雪山環繞,山峰巍峨,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雪山倒影在湖水中,宛如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從然烏湖向東南方向便是滇藏公路,來古冰川就在附近。由于去來古冰川方向修路,便在皚皚白雪的山頂跑了一圈,感覺收獲不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藏公路德姆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紫外線特別強。雖然衣服穿的不少,身上還有一種灼熱的感覺。六月的白雪,陽光照耀,明亮刺眼。在這里必須要戴墨鏡的,否則就有雪盲的可能。我這近視眼沒辦法,只能豁出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隔八年后的2023年5月,我和老伴又來到了德姆拉山口。重游舊地,老伴在風嘯雪飛中興奮的來了一個大鵬展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5月,風雪中的德姆拉山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德姆拉山口回返,向西來到了波密縣,波密縣城海拔2700米,氣候溫暖濕潤,是西藏地區的糧食主產區之一,被稱為西藏“小江南”。波密也是西藏游重要的中轉站和休整地。從縣城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墨脫縣,向西沿318國道奔向林芝和拉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波密的旅游服務業比較完善,食宿方便,價格適中。開旅館酒店的大都是四川重慶人,他們大都在這里打拼了一二十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月份,藏區已經開始宰殺少量的牦牛了。新鮮的牦牛肉,燉出來味道特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波密向墨脫途中。墨脫縣位于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與印度毗鄰。平均海拔1200米,縣城海拔1100米。印度洋吹來的暖濕氣流給墨脫帶來了大量降水。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由于坡陡雨多,公路經常被大雨沖垮,轎車很難通行。從波密縣城到墨脫縣城100多公里路,SUV一般要走三個半小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獨具匠心的公路護坡,砌墻不用水泥而是用鋼筋網來固定大石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驅車行于盤山路上,青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似是披著薄紗的仙子,縹緲又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行25公里,來到了嘎隆拉隧道,過去就是墨脫縣境內了。可惜穿越隧道后大霧彌漫,無法前行,只能留下遺憾返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隧道坡度為4.1%,是國內坡度最大的隧道。隧道進口設計高程3775米,出口設計高程3647米,最大埋深達800多米。2008年9月,武警交通部隊300名官兵開始建設。2010年12月15日,順利貫通。2013年10月31日,波墨公路正式通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波密西行90公里,就是通麥天險,又稱“通麥墳場”。通麥天險位于波密縣城和八一鎮之間,是川藏線歷史上最出名的“事故危險區”。從通麥大橋到排龍鄉的路段全長14公里,集險、窄、陡、濘于一體。一邊是帕隆藏布江,一邊是深淵、高山滾石、泥石流等,路窄導致錯車空間極小。這里號稱“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線山體土質疏松,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麥、排龍一線有“死亡路段”之稱。由于路況艱險,建成通車后,發生了數千起車毀人亡的嚴重事故,如2012年6月16日夜間,一輛依維柯中型車在經過通麥天險的老虎嘴路段時,掉入帕隆臧布江中,10名乘客全部遇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面出現了塌方,耐心等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方就是排龍大橋,所有車輛都在排隊等候過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警把守的排龍大橋。大橋只能單向通過,上午西去,下午東來。所以應當提前做好功課,避免路上憨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過通麥天險,便是柳暗花明。看到金黃燦爛的油菜花,大伙的心里充滿了喜悅,忘卻了緊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覽南伊溝風景區。南伊溝是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的一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8.2℃,年降水量675毫米左右。溝內植被豐富、水草豐美,有保護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針潤葉混交林,又有牧草豐盛的草甸,被譽為“地球上最高的森林浴場”,“地球上最高的綠色秘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伊溝所處的米林縣南部區域處于邊境地帶,在歷史和地緣政治方面都有著特殊意義 。中印兩國實際控制線在南伊溝景區的邊上 ,在景區里就可以看到我國的邊防哨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了南伊溝,向魯朗奔去。魯朗是藏東南的“綠色長廊”,雪山、森林、溪流交織,是徒步天堂。魯朗小鎮被青山綠水環繞,周邊還有高山牧場、貢錯湖等,可欣賞到雪山倒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魯朗風光美,石鍋雞飄香。魯朗是一個因旅游而新興起的小鎮,318國道穿越中心。其實這里當地人口并不多,都是外地人在這里開飯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魯朗的石鍋雞最出名,味道確實也不錯,但價格也不便宜。仔細看應該是從四川運來的肉食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魯朗去拉薩,途徑米拉山口。米拉山口5013米,是拉薩-林芝旅游線上的重要休憩地,也是318國道的必經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拉山口矗立著一座標有“雪域之舟”的西藏牦牛石雕像。在稀薄的空氣中人們腳步虛浮,牦牛雕像卻穩穩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它不只是一尊雕塑,更是高原精神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到拉薩不能算到西藏。拉薩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平均海拔3650米,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西藏博物館等人文景點,附近還有納木錯湖等自然景觀。以布達拉宮、大昭寺為中心,方圓1.3平方公里的古建筑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達拉宮坐落于拉薩的紅山上,公元七世紀創建。1645年,五世達賴決定重建,經過多年不斷建造堆積,直到1933年,才成就了今天的布達拉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達拉宮里面有許多重要文物,代表性的有: 釋迦牟尼像,是布達拉宮最大的銅佛坐像,高約5米,鑄造精美,工藝精湛。觀音菩薩像,傳說為天然形成,具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和藝術價值。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是布達拉宮靈塔中最宏偉的一座。塔身用金皮包裹,鑲嵌大量珠寶玉石,耗費黃金11萬余兩,塔內藏有五世達賴喇嘛的肉身以及眾多珍貴的佛教文物。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僅次于五世達賴喇嘛靈塔,塔身裝飾華麗,同樣使用了大量的黃金和珠寶,塔內保存著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法體。布達拉宮還有豐富的壁畫,大量的法器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宮內不準照相,只能在山頂室外留影做個紀念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沂蒙三兄弟游完布達拉宮信步下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完布達拉宮,再游大昭寺。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位于拉薩老城中心,環外墻一圈的街道稱為八廓,輻射出去的街道稱為“八廓街”,又稱八角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昭寺和布達拉宮誰的地位高?如果從純宗教來說,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從政治地位來說,布達拉宮是解放前政教合一的綜合體,是西藏的政權領導機關,類似過去北京的故宮,政治意義更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昭寺外面虔誠的朝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朝拜者等身叩,有條件的鋪上墊子,沒條件的隨地就行,講的就是心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呈圓形,環繞著大昭寺,周長約1.5公里。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建筑大多為藏式傳統風格,以土木結構為主,色彩鮮艷,門窗裝飾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作為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重要路線,每天都有眾多信徒手持轉經筒,口念經文,順時針繞著八廓街行走,形成獨特的宗教文化景觀。同時,八廓街上還有許多大小寺廟和佛堂,如倉姑寺等,為信徒和游客提供了朝拜和參觀的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廓街是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店鋪經營著各種具有藏族特色的商品,如唐卡、藏毯、藏香、珠寶首飾、民族服飾等。游客可以在這里購買到地道的藏式紀念品,感受濃郁的民族商業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西藏繁榮平和的下面還有一股“藏獨”的暗流,八廓街上的武警嚴陣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拉薩向西南70公里,就是羊卓雍措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簡稱“羊湖”,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70公里,湖岸線總長250公里,湖水面積63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藍藍,水藍藍,天水共長一色,這就是羊卓雍錯。我的微信頭像用的就是下面這幅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羊湖向西南100公里,就是乃欽康桑峰冰川景點。乃峰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海拔7191米。此處景點又名紅河谷,因電影《紅河谷》在此拍攝雪崩外景而得名。寶貴的冰川,炸藥一響,雪崩地搖,造成的破壞不可估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拉薩向西260公里,就是日喀則市,日客則的扎什倫布寺非常有名。歷史上西藏有前藏后藏之分。拉薩布達拉宮是達賴的生活辦公地點,主管前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是班禪的生活辦公地點,主管后藏。二者既統一合作,又各自相對獨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扎什倫布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寺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和文物,是歷代班禪的宗教和政治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扎什倫布寺里的摩登朝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殿內地面鑲嵌的名貴寶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貓眼寶石,閃閃發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拜謁完扎什倫布寺,驅車向藏北進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沿路隨處可見的兵站,想起了邊境局勢依然緊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雄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藏南與藏北的交界地帶,是拉薩市唯一的純牧業縣。面積10000平方公里,人口四萬。當雄縣城是自駕游去納木錯湖必住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納木錯湖景區大門在望,其實從這里到湖區還有好幾十公里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納木錯湖,海拔4718米,面積1920平方公里,最深處120米,儲水量768億立方,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藏語“天湖”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納木措,一片圣潔的藍,是神遺落人間的眼眸。騎上白牦牛,踏入淺灘,湖水漫過蹄腳,涼意沁心,喜上眉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完納木措湖,向那曲市出發。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西藏的“北大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下轄10縣、1區,常住人口為50萬人,總面積353000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住宿那曲市,逛一逛那曲市的“蟲草一條街”。這里蟲草販子三五成團,神神秘秘,就像我們老家當年的“牛經紀”。那曲交通偏遠,又是高寒地帶,所以蔬菜水果不僅稀少且特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古拉山,是西藏與青海的天然分界線,也是長江的發源地。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氧氣含量只有內地沿海的六成,所以一般人路過唐古拉山口,都會有明顯的高原反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蒼蒼,地茫茫,放眼望去,滿目荒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凍土地帶公路散熱器,世界首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可西里保護區的藏羚羊,悠然自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跨過了唐古拉山,就算離開了西藏。穿越了可可西里,翻越了昆侖山口,到達了柴達木盆底,車子離西藏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青海茶卡鹽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藏游一行六人在青海湖鳥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后 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晃十年,花甲變古稀。許多事情過去就忘,唯有西藏之行還牢記心懷。回首雪域,仰望昆侖,心中難忘那山、那雪、那水、那人,還有那悠然自得的藏羚羊……</b></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应用必备| 玉树县| 米易县| 嵊州市| 商丘市| 科技| 宁海县| 乡城县| 广德县| 通河县| 柳州市| 清河县| 红原县| 尖扎县| 如东县| 铜鼓县| 永丰县| 许昌县| 来凤县| 株洲市| 崇明县| 奉贤区| 旬阳县| 蓬安县| 罗田县| 惠来县| 孝感市| 镇沅| 芒康县| 榆中县| 水富县| 越西县| 五莲县| 夏津县| 永宁县| 眉山市| 阳曲县| 福贡县| 安阳市|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