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又到清明時節。自2013年將父親骨灰安葬家鄉的黃土地后,這是第12次清明回鄉掃墓了。大哥三哥因一個年事高、一個路途遠而未能回來。我與二哥和老王鐵三角一路往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8點半出發,錯走一段路,又返回京昆高速,往蒲城韓城方向去。這條路以前回陜北未曾走過,據說要近一些。一路田陌縱橫,桃花紅,梨花白,紫金花沿路微笑,一派春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0點半在富平服務區休息片刻,繼續北上。經高塔吊車林林總總的韓城工業園區,就上了龍門大橋。好生奇怪!難道車載導航要把我們引到山西去嗎?果不其然,過了龍門大橋就是山西河津地界。好在秦晉隔著一條黃河,只要有橋便可隨時往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了呼北高速,接著的幾十公里是在呂梁山中穿行。沿途的呂梁山,山勢高俊,石崖威嚴,氣勢雄偉。不久到山西鄉寧服務區,已經12點多了。若按以往,12點左右是在延安服務區修整的。吃了點飯,繼續走。過三多、午城、吉縣。從地圖上看,與此東西平行的是陜西富縣。黃土高原地貌開始顯現。隧道一個接著一個,有的長達2公里之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點在隰縣服務區停留片刻。隰縣有明代千佛庵小西天,其彩塑非常震撼。以后再去看吧!隰縣屬于臨汾市,過了隰縣就是呂梁地區。從呂梁的柳林過黃河大橋,就到了吳堡老家。這一路果然是走山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3點左右就到了呂梁市柳林縣。從柳林西下高速,從車窗已看到黃河對岸吳堡城的倩影。時間還早,便去了距離柳林20多公里的臨縣磧口古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磧口鎮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稱,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磧口的名字最早見于《隋書》,是山西面對匈奴的防御要塞。新石器時期,磧口就有人類居住,戰國時期,磧口是趙國藺邑的一個兵事要沖,南北朝后期成為抗擊“胡人”的前哨,是定胡縣的門戶。從元代開始,磧口又成為“州、縣”共管的軍事戰略要地。明末清初,磧口逐漸蕭條,清乾隆年間磧口鎮開始興盛。黃河上的大同磧號稱“黃河第二磧”(就是我老家吳堡的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遂成為黃河上游北干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磧口鎮由此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這是第二次走進古鎮。古老的石窯、磚房依山而建,最高處是一座黑龍廟,古樸而宏偉。當鋪、商會舊址雖已成住家戶,但依然有著舊時痕跡。最高處是一座黑龍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龍廟始建于明代,后又多次增補修繕。廟內正祀龍王,左右分祀風伯、河伯,傳說是保佑風調雨順的神靈,也是船家供奉的保護神。黑龍廟內戲臺型制尤為奇特,一是樂樓奇異的三空舞臺,視野廣闊,宏偉壯觀:二是罕見的左右看臺,今稱包廂,古代戲場,實屬罕見:三是音響奇特,古無擴音設備,卻聲音遠揚,十里之遙,清晰悅耳,故有“山西唱戲陜西聽”之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第一次來黑龍廟時,一位女子獨自在戲臺上唱戲,無論觀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戲臺的高處,可望見黃河二磧。激流奔涌,氣勢不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鎮里幽靜的巷道,拄拐的老漢,叫賣的老嫗,都保持著古風古色。明清一條街更是保存完好,商鋪林立,老字號一直在營業中。大多是醋行。</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被熱情的店家邀請,走進一家名“天元居”的醋酒坊。里間的窯里,制醋師傅正在熏蒸釀醋的高粱米。爐火旺著,煙氣騰騰。師傅說一批醋需要釀制1個月,每日出200斤醋。女主人用抹布把醋罐醋缸擦得溜光锃亮。她說醋不光賣,他們自家人也要吃的,所以一定要干凈。她說家人平均每日要吃5升醋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墻上掛著介紹牌,說“天元居”是磧口古鎮的制醋老作坊,創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是當時磧口最大的醋業作坊,其用傳統釀醋工藝生產銷售的“天元居”牌老陳醋,數百年來老陳醋供不應求。既保護又傳承了山西老陳醋的品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墻上掛著賀龍元帥的照片和簡介。 賀龍1942年6月,他擔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長征勝利結束后,賀龍率領晉綏部隊主力揮師北上,解放了晉中廣大地區,并與聶榮臻指揮的晉察冀部隊一起進行了綏遠戰爭、晉北戰役、協同晉冀魯豫部隊發起了呂梁、汾孝戰役,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進攻。1945年賀龍元帥司令部接管“晉榮源釀酒坊”,所釀之酒招待黨中央領導和功勛戰將以及社會名士,及其珍貴。女主人說,賀龍曾在她家的后院窯洞里住過。這里還有紅色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磧口古鎮,往吳堡去,從一座新修的孟門大橋過了黃河,就這么輕易地過了河,由晉到陜,走上吳堡縣境的沿黃公路。途經吳堡石城,一腳油門開上石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幾年中,我曾幾次到訪石城。每次來都有變化。從第一次的滿目蒼涼的殘垣斷壁,到如今被漸漸整修的眉目清晰,更顯出“銅吳堡”的堅實和千年不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黃河邊危巖竦峙在山頂的古代城垣,被傳為是歷史上關押“吳人”的“吳兒堡”,曾經是吳堡縣城所在地,全部用石頭建造。曾經被日本鬼子的炮彈隔著黃河打過來,日機飛過黃河扔炸彈轟炸,破壞慘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吳堡縣城搬到山下的宋家川后,這里便漸漸成為廢墟。很多年里,一座廢城里只住著兩家人。一個單身漢,一對老夫妻。那位可敬王象賢老先生曾是退休教師,是吳堡石城的熱愛者和守護者,他整理了一本關于吳堡石城的小冊子,我還買了幾本。這次聽說他在3年前去世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吳堡石城現在由政府來維修和守護了。到處可見工地和穿著工裝干活的工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見到一位老嫗,守著她自家的已被政府修繕好的老祖窯。她說是才搬回來住的,想與政府討個說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在《在陜之北》一書中關于吳堡石城的篇章里預言:要不了多久,吳堡石城要收門票了!我的預言也許真會實現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4.3</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泰宁县|
定兴县|
江北区|
云林县|
苏州市|
五寨县|
绥中县|
富锦市|
雷波县|
南昌市|
武宣县|
邻水|
九龙坡区|
西华县|
体育|
抚州市|
延安市|
调兵山市|
通州市|
林州市|
彭阳县|
霍林郭勒市|
青岛市|
东源县|
特克斯县|
永登县|
曲周县|
天长市|
东山县|
星子县|
江安县|
毕节市|
泾源县|
全州县|
九龙城区|
台南县|
河池市|
巴南区|
敖汉旗|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