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熟悉的小站》</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八年級(2)班 唐敬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一列北方人常說的“慢車”,因為它每路過一個站點都要休息似的停下來,也正是因此,我才又遇到了那座“熟息”的小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已是傍晚,天漸漸黑了下來,火車喘著粗氣似的不斷放慢速度,最終停了下來,毫無疑問,它又要“休息”了。我望向窗外,這是一座很普通的、只有一座小屋的站臺。黃色的墻壁,屋頂被積雪覆蓋,只零星地露出一些該有的紅色,只不過此時的紅也早已發白、暗淡。小站很老,但十分整潔,兩扇窗仿佛一位老者有神的眼睛,看過來來往往的列車,看過時光在其中穿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車窗前不知何時來了一位工作人員,他是一位老人,臉上溝壑縱橫,如同一位古老的雕塑,任憑寒風將身上的藍色制服吹得獵獵作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沒人上車,但列車依然在時間的約束下沒有開動,老人也一樣,一動不動,像“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竹子,又似北方山林間常見的雄壯挺拔的松樹。不一會,“休息”夠了的列車發出一聲伸懶腰似的鳴笛聲,開始慢慢啟動,我對那在嚴寒下站在站臺上堅守崗位的老人生出無限敬意,向他揮手。令我驚訝的是:老人竟動了,他給了我一個微笑作為回應,并也揮了揮手。列車的速度逐漸加快,沒一會便將站臺藏入了漸濃的夜色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怎地,我忽然對遠逝而去的小站心生惋惜,好像告別了一位認識多年的老友。記得在小學時,曾學過一篇專門寫小站的文章,文章中對那座小站的景色描寫,讓我心生向往,尤其是當我看到文章的插圖中,站臺上“塔源”二字時,感到無比興奮。而此時,那座小站與剛剛那座不知名的站臺在我心中重合了。列車繼續前進,不遠處出現了一片村莊,只有幾幢房子,它們與剛剛的小站在這山林間顯得無比孤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時,我突然理解了那位老人,正因那寂寞孤獨的堅守,才使他把一列列經過的火車當成了“朋友”。在我心中,它早已成為一座充滿溫情的地方,它像一首老歌,永留在我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晚上,我們注定又會在窗外原野奔馳、窗內溫馨寂靜的車箱里安睡。在交通不便的小村與小站中,也一定有夢,而那夢中也一定是那一次次陪伴多時的汽笛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揚英雄精神 助民族興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年二班 鐘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泱泱華夏五千年風雨,千古風流人物層出不窮,他們用平凡而堅實的臂膀,化為了中華民族堅實的脊梁。每個時代都有其可歌可泣的故事,每個時代都有其獨一無二的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時,星火初燃。是誰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之際,揮灑血汗,為民族存亡而戰?又是誰胸懷大志,寫下了氣吞山河的《滿江紅》?原來是那個背上刺著”精忠報國”四個字的岳飛?!芭l沖冠,憑欄處"是他的風骨,“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他的大志。如今讀著這些詩句,仍舊蕩氣回腸??上?,岳飛在收復失地的大愿完成前夕,遭奸人暗算,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殺于風波亭。嗚呼!真乃史之遺感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代,群星閃耀。百年蹉跎,是誰舉起民主與正義的火把?百年風雨,是誰在那個四面碰壁的時代,用手硬生生扣出一條出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革命英雄。他們是在“五四運動”中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青年學生,是伏案疾書、以筆代槍、走出書齋、振臂吶喊的文人斗士們,是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毫不退縮的戰士們,是在鍘刀機槍,嚴刑銬打下面不改色、英勇犧性的革命烈士們……他們有些人甚至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但他們的所作所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此時我多想說:"快瞧,我們的紅旗正在飄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光芒未已。是誰接下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接力棒?是誰艱苦奮斗,以勞動為光榮?是你們——親愛的勞動者們。你們或是十年磨一劍的匠人,是汗滴禾下土的農民,是為保家衛國戍守邊疆的哨兵,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老師。一個個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用一點點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用一尊尊平凡的軀體,展現一個個英雄之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言萬語道不盡,壯志豪情譜不完。英雄們的精神如暗夜中的繁星般奪目耀眼,指引航向。讓我們拾起英雄傳遞的火把吧,做英雄精神的傳承者,做民族復興的接班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熟悉的那個夏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年二班 范欣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音樂、氣味都是生活中的時光機,我搭乘著它,回望著過去曾經的一點一滴,不曾在心里忘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像往常一樣,我百無聊賴地呆在家里,閑著沒事便向書架走去。隨意地翻開幾本書,書頁里夾著的東西,掉落在我的腳邊。我蹲下身,把它撿起來——是一張泛黃的幾年前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陽光直直地照射在空曠的操場上,一群孩子在玩耍著、歡笑著,絲毫沒有因為火熱毒辣的太陽而被影響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中的一個孩子提議道:“我們去那邊玩沙子堆沙堡吧!”其他的孩子紛紛舉手呼應道:“贊成!”于是,一群孩子都一股腦地跑向了沙地。有堆沙堡的,還有在沙地上畫畫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樣美好的畫面沒有持續多久,一個聲音打破了平靜,“啊!你干嘛!為什么要弄亂我畫的畫!”一個小女孩生氣地說,“我就喜歡這樣弄,你畫的太丑了!”這個淘氣的像假小子一樣的小孩扮著鬼臉對著小女孩說道。小女孩氣不過,便和這個所謂的“假小子”互相揚起了沙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人們聞聲趕來,只見一群小孩子圍著看她們兩個在爭個高低。兩個人都被揚了一頭沙子,一個哭喪著臉,另一個便露出得意的表情。大人覺得有些好笑,便說道:“別動,來,我給你們拍一張。一二三,茄子!”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咚咚咚,一通敲門聲把我從回憶里拉了回來,我去開門,映入眼前的便是一張熟悉的臉。是的沒錯,照片里那個哭喪著臉的小女孩就是我,而門口的這位,就是當初欺負我的那個“假小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禁感嘆,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一眨眼,我們便從五六歲的無憂無慮的小孩,長成了兩個大姑娘。人與人的相遇毫無邏輯,未曾預兆,卻深刻到讓人無法忘記。我們在懵懂迷茫的年少時邂逅,并成為摯友,從此山高路遠、天南海北,愿我們做彼此的依靠,從那個夏天,走向更遠更大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熟悉的西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年二班 閆梓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一趟西湖游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宋朝大文豪蘇東坡修建的蘇堤上,只見路兩旁楊柳依依,青翠欲滴,低垂的柳枝隨風飄動,婀娜多姿,仿如青春少女,漂亮動人。之所以說是蘇東坡修建的,是因為相傳蘇堤春曉是蘇東坡在杭州當地方官時建的,那時西湖可沒這么美,湖里堵著許多的泥巴,水十分渾濁,而且還十分臭,讓人一聞就想吐。于是蘇東坡帶領民工把湖里的泥巴全挖了出來并用糊泥在湖面上筑成了一條長堤,這才把兩旁栽了許多柳樹,十分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覺間走到了一個小水池旁,只見水中有許多顏色不一的鯉魚,寫著"花港觀漁"四個大字的橫匾掛在亭子上。花港觀漁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時所題,其中的“漁″字繁體字,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花港觀漁,我們坐上了古香古色的游船。放眼望去,西湖兩岸風光如畫,遠山墨綠,近山碧綠,水中有花怒放,香氣襲人。許是剛下過雨,增添了些水墨畫的感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船悠然前行,精彩的景致讓我目不暇接。隨著雨霧退去,微風徐徐,一掃路上的疲憊。雷峰塔從樹叢中探出了頭,看上去風采依然。"看!大名鼎鼎的樓外樓在那兒!" 有人用手指著一棟四角飛翹的古樓大喊道。傳說宋朝皇帝遷都杭州后,日日在此花天酒地,最后國破人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船兒駛近有趣的"三潭映日″它由三座小白塔組成,每座小白塔上有五個圓孔。傳說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小圓孔里放一支點亮的蠟燭,從小圓孔望出去,可以看到30個月亮。如果加上天上的,水中的和我們心中的那就一共是33個月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時我不舍地望了望西湖,想起了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舟山市|
遵义县|
印江|
张掖市|
葫芦岛市|
临猗县|
台东县|
安泽县|
阿鲁科尔沁旗|
舞阳县|
无极县|
娄烦县|
泰顺县|
诏安县|
南昌市|
伊春市|
黎城县|
麻阳|
玉门市|
广安市|
奉节县|
平利县|
荔浦县|
涪陵区|
阳信县|
兴化市|
柳林县|
洛扎县|
株洲市|
清流县|
岑巩县|
南靖县|
延川县|
汕头市|
东台市|
和硕县|
固镇县|
甘谷县|
齐齐哈尔市|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