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蘆溪縣府前路旁有一座山,名叫獅子巖,獅子巖上有一丘古墓,墓門兩邊有聯曰:“人杰地靈敦倫睦族,馭地縛天國富民強”,墓門之上原來有一橫梁,上書:“天下第一墓”,這就是唐朝吉州刺史歐陽琮之墓,已被萍鄉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乾隆49年的《萍鄉縣志》卷十一“志古·集墓·舊墓”篇中有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宦游自吉,家長沙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獅山煙樹,閱歲華只。</p><p class="ql-block"> 刺史歐陽琮墓,縣東名教里(今蘆溪鎮大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歐陽氏譜云,歐陽琮曾祖父為歐陽詢、祖父為歐陽通,皆為唐代書法家,父子倆有“大小歐陽”之稱。歐陽通(625年—691年)更是貴為唐代宰相。歐陽琮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幼時聰穎好學。適逢安史之亂,而懷救民之心,因功升任吉州刺史。任中愛民如子,清正廉明,深孚民望。及卸任將歸,百姓挽留,乃家于吉州。今吉安歐陽氏即為其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為其第十七世孫。</p> <p class="ql-block"> 今家群中有人上傳了一篇歐陽修寫的《刺史公像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帝室胤冑,刺史吉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黃堂垂范,吏民見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冀黃非偶,卓魯難儔。</p><p class="ql-block">意為:</p><p class="ql-block"> (他)是帝王宗脈的后裔,出任吉州刺史之職;</p><p class="ql-block"> 在威嚴的府衙中樹立典范,官吏與百姓皆沐其恩澤。</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冀缺、黃霸這樣的名臣也難與之為伍,卓茂、魯恭般的賢良同樣無法與之比肩!</p><p class="ql-block"> 《像贊》中的“吏民見休”的“休”字有“悠閑、安閑 ”之意。</p> <p class="ql-block"> 深度搜索之,則曰:</p><p class="ql-block"> 歐陽琮是唐代中期的一位地方官員,曾擔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其具體生卒年及詳細事跡在正史中記載較少,但通過零散的史料和族譜文獻可勾勒出部分輪廓。</p><p class="ql-block">【背景與家族】</p><p class="ql-block"> 歐陽琮出身名門,屬唐代著名的歐陽氏家族。據歐陽氏譜牒記載,他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557—641)的后裔,但具體世系存在爭議。有說法認為他是歐陽詢的曾孫或玄孫,活躍于8世紀中葉(約唐玄宗至代宗時期)。這一家族在唐代以文學、仕宦著稱,后代中還包括北宋文豪歐陽修,歐陽修在《歐陽氏譜圖序》中曾追溯先祖至歐陽琮。</p><p class="ql-block">【仕宦與政績】</p><p class="ql-block"> 歐陽琮任吉州刺史期間(具體時間不詳),主要負責地方民政、賦稅、司法等事務。吉州地處贛江中游,唐代屬江南西道,是連接嶺南與中原的重要樞紐。作為刺史,其職責包括促進農業、維護治安及推行朝廷政令。據地方志片段記載,他可能參與過當地水利或文教建設,但因史料缺失,具體政績難以詳考。</p><p class="ql-block">【歷史記載與爭議】</p><p class="ql-block"> 正史缺載:兩《唐書》無歐陽琮專傳,其名僅見于歐陽氏族譜及宋代以降的歐陽修文集、地方志中,可能因其官職未達中央要職,或相關記錄散佚。</p><p class="ql-block"> 世系爭議:歐陽修在族譜中將歐陽琮列為“吉州始遷祖”,稱其因官定居吉州,但歐陽琮與歐陽詢之間的世系銜接存在斷層,部分學者認為可能存在譜牒附會的情況。</p><p class="ql-block">【文化影響】</p><p class="ql-block"> 歐陽氏后裔在吉州形成望族,宋代歐陽修的崛起或與家族早期在吉州的根基有關,歐陽琮作為遷吉始祖被后世尊崇,其象征意義大于史實細節。</p><p class="ql-block">【小結】</p><p class="ql-block"> 歐陽琮作為唐代歐陽氏家族遷居吉州的關鍵人物,雖正史記載簡略,但在地方文化和家族記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任職反映了唐代士族通過地方官職維系家族影響力的模式,其歷史形象更多通過后世族譜建構,成為連接歐陽氏早期輝煌(如歐陽詢)與宋代復興(如歐陽修)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逢清明、除夕,歐陽琮墓皆有萍鄉歐陽氏前來祭掃。或曰歐陽琮本自長沙遷居萍鄉,升任吉州刺史后才在吉安繁衍生息。或曰其只是宰廬陵時,往返臨湘故地,而相中了萍鄉蘆溪獅子巖這塊風水寶地,而本地之歐陽氏當為守墓人之后裔。</p><p class="ql-block"> 以家乘補正史之缺可乎?堪樸實為之矣。</p><p class="ql-block"> 寒食以懷介推,清明而饗先輩,宜之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此更正:經查,歐陽修的《刺史公像贊》確實是為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之曾孫、南唐后主李煜第六子——吉州刺史江背李仲杰所題的。</p><p class="ql-block"> 公元939 年正月,開國兩年的徐知誥復姓,改名為李昪,他兒子徐景通改名為李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华坪县|
霍邱县|
光山县|
冷水江市|
南昌市|
鹤壁市|
渭源县|
文化|
禹城市|
阿图什市|
施甸县|
祁东县|
巴彦淖尔市|
县级市|
吕梁市|
绩溪县|
汕尾市|
马龙县|
永胜县|
新兴县|
绥江县|
贵港市|
永丰县|
逊克县|
靖安县|
大连市|
盘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绩溪县|
杭锦旗|
磐安县|
凯里市|
江津市|
平阴县|
莱西市|
大城县|
乳源|
马关县|
华安县|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