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慶律寺 1908年法國發(fā)行 <h1> 位于西湖北岸“昭慶寺里街22號” 的杭州少年宮,成立于1958年,1992年改名為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對于杭州人來說,這里是他們童年的回憶。絕大多數(shù)人小辰光在此參加過興趣小組活動或在兒童樂園乘坐過登月火箭。如今不少人陪著孫字輩參加各種培訓(xùn)班,在這里渡過快樂的時光。</h1> 六十年代少年宮(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八十年代少年宮(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h1> 說到“少年宮廣場旗桿”,杭州人更加熟悉。上世紀(jì)90年代以前,那個辰光沒有手機(jī),年輕人拷位兒(約會)、單位活動集合的地點,多半是選在少年宮廣場旗桿下,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h1> 少年宮廣場旗桿 <h1> 昭慶寺從1929年消失已快100年了,已經(jīng)被人們淡忘,也許本來就對它知之不多。只有當(dāng)年碩果僅存的聯(lián)歡廳大殿前那塊“昭慶寺舊址”市文保單位石碑,矗立在草坪上,告訴人們這里曾經(jīng)是佛門之地。</h1> 青少年活動中心聯(lián)誼廳(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h1> 和杭州的其它寺廟不同,有關(guān)昭慶寺的文字資料、歷史圖片相對較少,老的圖畫明信片更是鳳毛麟角,更增加了對這座寺廟的好奇。今世留存的昭慶寺照片皆為1890年昭慶寺重建后由外國人所攝,拍攝時間為上世紀(jì)一十至三十年代。主要有:云飛得(Frederick D. Cloud),1906年前在杭州擔(dān)任美國駐杭州領(lǐng)事館副領(lǐng)事;費佩德(Robert F. Fitch),1908年來杭后長期擔(dān)任之江大學(xué)校長的美國傳教士;馬爾智(Benjamin March),美國東亞藝術(shù)史學(xué)者;艾術(shù)華(J. Prip-Moller),丹麥建筑師。今天我們借助這些影像資料,鉤沉歷史,用拼圖的方式,去追淵、講述昭慶寺的故事。<br><br></h1> <h1><b>一、曾經(jīng)是湖山咽喉第一寶剎</b></h1> <h1> 昭慶寺是一座古老的吳越古剎,始建于后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由吳越王錢元雚創(chuàng)立,早于凈慈寺,初名菩提院。北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重修。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建戒壇。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賜額大昭慶寺,昭慶寺之名由此開始。是杭州最早的壇場,以建壇傳戒名聞佛教界。</h1> 昭慶寺大佛圖(楊爾曾《新鐫海內(nèi)奇觀·十卷》(杭州夷白堂刻,明萬歷37年1609刊) <h1> 昭慶寺在杭州眾多的寺廟中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廟,作為宗律大廟它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帝王庇蔭,佛派齊聚,香火盛極。</h1> 1. 一廟三宗,地位顯赫 <h1> 杭州昭慶寺臨湖建于唐宋之間的五代,時稱菩提院。宋代,南山律宗祖師永智大師、凈土宗祖師省常大師、天臺宗祖師遵式大師先后在此駐錫(“駐錫”是指僧人出行時拄著錫杖的行為),可謂是一廟三宗祖師, 有 "武林昭慶寺,為兩山諸剎之最"、"省郡叢林之冠" 之稱。</h1> 昭慶律寺天王殿 佚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2. 全國三大戒壇之一</b></span></p> <h1> 昭慶寺是漢傳佛教的重要律寺,曾是南宋皇家五山十剎之一。昭慶寺戒壇和北京戒臺寺戒壇,泉州開元寺戒壇并稱為 "中國三大戒壇" 。這三大戒壇不僅是佛教徒受戒的重要場所,更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yùn)。 </h1> 昭慶寺最具特色的一個銅磬,磬體上刻有篆體大字“昭慶律寺”字樣。費佩德(美國) 1920年拍攝。 <h1> 律宗是以研究和修持戒律為主的宗派。是佛教中最嚴(yán)最難修的一宗。與禪宗講究“頓悟”不同,律宗秉承依照戒律修行?!扒逡?guī)戒律”這個詞是佛教中是“清規(guī)”和“戒律”的合稱?!扒逡?guī)”是指禪宗寺院組織的章程以及寺院僧眾日常行事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敖渎伞眲t是釋迦牟尼佛為弟子們制定的日常生活和修行實踐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規(guī)則。律宗的出家人,也不能稱為“禪師”,應(yīng)該稱之為“律師”。杭州的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曾入昭慶寺戒修,便是民國時期的大律師。</h1>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p> 3. 杭州四大叢林之首 <h1> 北宋初年,昭慶律寺已成為名寺,南宋時更是壯麗非凡。清朝人吳樹虛在《大昭慶律寺志》記載:“宋朝杭州寺廟四百八十一間,其中“濱湖百剎,鐘鼓相聞,而宏敞偉麗,道風(fēng)特盛者,昭慶、凈慈,對峙南北,稱兩大焉?!贝藭r的靈隱寺,無法與這兩大寺相提并論。</h1>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h3><b>4、歷朝西湖香市的起點,風(fēng)光無限</b></h3> <h1> 西湖香市源遠(yuǎn)流長。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吳越國立國之后,在杭州大建廟宇,一時間,杭州城內(nèi)外寺院林立,香火旺盛。</h1> <h1> 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后,歷朝皇帝每年正月朔日(元旦)都親臨寺廟燒香敬佛,文武百官也去寺廟拈香,祈求五谷豐登。</h1><br> 杭州博物館內(nèi)描繪西湖香市的場景的模型 <h1> 各地蠶農(nóng)得知皇親貴族都親自去寺院燒香祈福,為祈求蠶花豐收,他們也都于每年春季成群結(jié)隊來西湖“朝山進(jìn)香”,世代相沿成俗。</h1> <p class="ql-block">香客 1910年代上海別發(fā)洋行</p> <p class="ql-block">香客 1910年代上海別發(fā)洋行</p> <h1> 大運河的開通為外地游客來杭州西湖“朝山進(jìn)香”的人提供了舟船之便。</h1> <p class="ql-block">拱宸橋 1920年代杭州二我軒照相館</p> <h1> 每到年初,來自杭嘉湖、蘇錫常的香客,坐船從古運河進(jìn)入杭州,船停在松木場,于是,昭慶寺成為西湖香市的起點。</h1> <h1> 從前,松木場因為那里有條松木場河(古稱下河)形成松木場香市。所謂“香市”,就是燒香的香客和做香客生意的商鋪所組成的市場。</h1> <h1> 下面照片中狹窄的河道上,擠滿了運輸木柴的船只和竹排,看似擁擠,卻各行其道,有條不紊。</h1> 松木場河運 甘博(美國)1909年拍攝 <h1> 每年的早春二月,??吭谒赡緢龃a頭的“香船”,多時達(dá)千余艘,少時亦有五六百艘。船上掛有黃色的旗子,上書“朝山進(jìn)香”四字。因此,松木場碼頭,又有“香蕩”之稱。</h1> <p class="ql-block">松木場八字橋 唐納德·曼尼(英國)1920年代拍攝</p> <h1> 昭慶寺外,在圣塘閘到石涵閘這一段是唐代時的老白沙堤。清末民初,太湖一帶和杭嘉湖一帶香客春季時都在松木場上岸來昭慶寺燒香。由香市延伸的鋪席連成一片,有搭棚擺臺的,有著地兜售的,有賣香燭的,有賣古玩的,熱鬧非凡。俗話說的“錢塘門外香籃兒”即指此。</h1> 錢塘門 云飛得(美國)1920年代拍攝 <h1> 香會的日子里,城里的人從陸路去出,要走錢塘門。松木場下船的下三府(杭嘉湖)香客進(jìn)城,也要走錢塘門。城門下整日川流不息,熱鬧非凡。</h1> <p class="ql-block">香客購買法器留念 格雷戈爾(英國)1920一1930年拍攝</p> <p class="ql-block">香客購買法器留念 1920年代上海別發(fā)洋行發(fā)行 格雷戈爾(英國)拍攝</p> <p class="ql-block">香客購賣法器留念 1930年代日本發(fā)行 格雷戈爾(英國)拍攝</p> <h1> 據(jù)明代學(xué)者張岱的《陶庵夢憶》記述:“數(shù)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fù)碛谒轮昂笞笥艺?,凡四閱月方罷。”在香市中,香客除燒香祈蠶花之外,也乘機(jī)購買生活必需品,于是為商人賺錢提供了極好的商機(jī),因此杭州商界有了“三冬靠一春”的諺語。 </h1> 寺廟前攤位 1910年代上海別法洋行發(fā)行 寺廟前攤位 1910年代上海別法洋行發(fā)行 <h1> 當(dāng)年,昭慶寺外,人聲鼎沸,紅塵萬丈。寺內(nèi),清規(guī)戒律,寂靜無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h1> <h1><b>二、興廢多次,最終毀于火災(zāi)</b></h1> <h1> 和其它寺廟一樣,這座千年古剎既蒙重光,又多難于災(zāi)。兩宋及元,昭慶寺曾三次毀于兵災(zāi)又三次恢復(fù)重建,兩次毀于火災(zāi)又兩次再重建。明代也五次毀于火災(zāi)又五次重建。</h1> <h1>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昭慶寺毀于火災(zāi),五十二年(公元1713)重建。</h1> 昭慶寺香爐 艾術(shù)華(丹麥)1931年拍攝 <h1>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太平軍在昭慶寺前從錢塘門進(jìn)攻杭州城時,昭慶寺遭到劫掠和焚毀,除正殿上的釋迦佛銅像,所有一切皆毀,</h1>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h1>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住持律師發(fā)朗,重建了六和堂、綠野堂等大部分建筑,唯有戒壇未能重建。一直到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才恢復(fù)到鼎盛時的全貌。</h1> <h1> 昭慶寺遭遇滅頂之災(zāi)發(fā)生在1929年。那一年杭州舉辦了規(guī)??涨拔骱┯[會。從6月6日開始,到10月20日結(jié)束,歷時137天。</h1> 西湖博覽會免資明信片 1929年發(fā)行 <h1> 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決心要打造一個“浙江曠代之盛典,湖山空前之嘉會”。為了烘托氣氛,盛會期間每逢周三、周日兩晚,都要在西泠橋邊燃放焰火。</h1> <h1> 焰火制作團(tuán)隊來自安徽屯溪,原先制作焰火的場所,放在岳廟旁邊的童公祠內(nèi),后組委會為了防范不測,把制作基地移到昭慶寺內(nèi)。</h1> 孤山全景 193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 <h1> 7月28日下午5時,焰火制作過程中突發(fā)大火,整整兩個小時,后殿戒壇及其他七處殿堂都被大火燒了個精光,連西湖水都映紅了。火滅后,只剩下戒壇上那座光緒十六年(1890年)用五千斤銅鑄造的毗盧遮那佛像孤零零懸坐在那里,到處是殘墻斷壁,劫后余生。</h1> 火災(zāi)后僅剩戒壇上的銅像 艾術(shù)華(丹麥)1931年拍攝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渡陥蟆穲蟮懒私鋲粴У南?lt;/p> <h1> 三年后,民國21年(1932)才啟動修復(fù)工作,進(jìn)度緩慢。</h1> <h1> 大昭慶律寺由此斷代,梵聲佛唱戛然而止,留給杭州人的,只剩下地圖上的一個名字。</h1> <h1><b>三、還原曾經(jīng)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b></h1> <h1> 清末昭慶寺究竟啥模樣,現(xiàn)代人很好奇。清人吳樹虛在《大昭慶律寺志》對其寺廟規(guī)模有所記載: "寺址東界武陵郡城,南界錢塘湖岸,西界石函橋放生碑石,北界慶忌山塔“。也就是從青少年宮到現(xiàn)在的流水橋弄口一帶,大昭慶律寺占據(jù)了南保俶路約二分之一的路段。</h1> <p class="ql-block">清?吳樹虛《大昭慶律寺志》中的昭慶寺分布圖</p> <h1> 在杭州保俶塔的老明信片上可以看到昭慶寺的規(guī)模蔚為壯觀。</h1> <p class="ql-block">紅圈內(nèi)為昭慶寺 1929年前日本發(fā)行</p> <p class="ql-block">右下方為昭慶寺 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p> <h1> 以前陸路去昭慶寺要經(jīng)過兩條路,一是走石函路;二是出錢塘門進(jìn)到寺廟。</h1> 石函路上的摩崖石刻 1900年代上??涤浹笮? <p class="ql-block">走在石函路上 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走在石函路上 193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p> 萬善橋 <h1> 當(dāng)時寺院外圍建筑一直延伸到西湖邊。游客從西湖碼頭登岸后,沿著石板路穿過石牌坊和山門,便是萬善橋,過了橋即是天王殿。</h1> <h1> 1908年法國凡爾賽圖書公司發(fā)行了萬善橋與天王殿的圖畫明信片,是已見發(fā)行關(guān)于昭慶寺最早的圖畫明信片。</h1> 萬善橋與天王殿 1908年法國凡爾賽圖書公司 彩色 萬善橋與天王殿 1908年法國郵刺片 片名誤標(biāo)為“觀音寺三觀橋” <h1>這張照片上,一位僧人還在萬善橋上釣魚。</h1> <p class="ql-block">昭慶律寺前的萬善橋和天王殿 馬爾智(美國)1925年拍攝</p> <h1> 萬善橋的西面還另有一座涵勝橋,西湖水從石涵閘(現(xiàn)保俶路口,今已不存)先由北再折向東,流經(jīng)涵勝橋和萬善橋后注入青蓮池(即放生池),再向東匯入圣塘閘流出湖水成古新河。</h1> <p class="ql-block">昭慶寺前水系簡圖</p> 放生池 佚名 放生池前 佚名 <h1> 民國15年(1926年),杭州沿西湖一圈建馬路,昭慶寺的萬善橋,涵勝橋被拆,青蓮池(放生池)被填沒。最前面的山門和天王殿也被拆除。拆除位置就是現(xiàn)在少年宮廣場這一地塊。</h1> 天王殿 <h1> 天王殿是一座典型的歇山頂建筑,面闊五間,高約12米,中間供奉彌勒佛,后面供奉韋陀菩薩,邊上是四大天王。</h1> 天王殿 佚名 <h1> 天王殿兩端分別有雷公柱連吻椿,屋脊兩面分別刻著“皇圖鞏固”和“帝適遐昌”。從照片上看,整座建筑做工精致,兩邊墻上飾有精美的圓形鏤花窗格。</h1> 天王殿與大雄寶殿間香爐 佚名 <h1> 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有一個五開間的門廊作為過渡,穿過門廊,便是大雄寶殿的正門。這種在大雄寶殿的正門前面加一個門廊的做法比較少見。</h1> 從邊門看天王殿的正門 艾術(shù)華(丹麥)1931年拍攝。 大雄寶殿 <h1> 大雄寶殿也是一座歇山頂、五開間的建筑,高六丈一尺六寸(相當(dāng)于20米),但是在風(fēng)格上跟天王殿有較大區(qū)別。大殿屋頂上沒有獸吻,脊椿上也沒有任何裝飾圖案,風(fēng)格極為樸實。</h1> <h1> 昭慶寺大雄寶殿背面。它是一個歇山頂五開間的建筑,也是現(xiàn)在杭州僅存的昭慶寺建筑。</h1> 大雄寶殿背面 艾術(shù)華(丹麥)1931年拍攝 <h1> 原大殿是風(fēng)格平實的單層大屋頂結(jié)構(gòu),現(xiàn)在的建筑則是雙層結(jié)構(gòu),屋檐夸張上翹,裝飾華麗。這也許是解放后昭慶寺改作少年宮,在重修時將結(jié)構(gòu)從單層改成了雙層。</h1>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現(xiàn)在的大殿 殿中供奉的西方三圣。 大雄寶殿內(nèi)的西方三圣,艾術(shù)華(丹麥)1931年拍攝 大雄寶殿內(nèi)景 馬爾智(美國)1925年拍攝 大雄寶殿四周佛像 馬爾智(美國)1925年拍攝 大雄寶殿外景 佚名 從大雄寶殿西面看保俶塔 費佩德(美國)1920年拍攝 戒壇 <h1> 大殿的后面是后殿,后殿為寬六間,高六丈六尺六寸(相當(dāng)于22米)的萬壽戒壇,由方八間之石筑成,壇上供奉金身毗盧遮那佛。四方石壁上還刻有十五尊護(hù)戒神。殿中懸掛著乾隆御筆“深入定慧”牌匾。</h1> 戒壇 佚名 <h1> 所謂戒壇,就是天下僧人受戒出家的場所。出家人原先小孩的時候,男孩叫沙彌,女孩叫沙彌尼,這是童子出家熱身階段。男子到了二十歲,女子到了十八歲,要在戒臺上,接受受戒儀式,男的需持250戒,女的持348戒。至此,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俗話說的和尚尼姑。從元朝開始,受戒的時候,還要邊問邊拿香在頭頂燒幾個傷疤。燙頭皮的活動,也在戒臺。</h1> 昭慶寺內(nèi)萬壽戒壇舊照。馬爾智(美國)1925年拍攝。 <h1> 殿內(nèi)墻壁上有一石碣,上刻“古燃燈佛降生之地”八個字。這也是昭慶寺最牛的地方,<br></h1> 昭慶寺后殿的石碑,艾術(shù)華(丹麥)1929年拍攝 <h1>寺院內(nèi)還有祖師殿,觀音殿等。</h1> 其它 <h1> 光是建筑本身還不足以再現(xiàn)昭慶寺的昔日輝煌。一個佛教寺院的生命力還在于其香火的鼎盛和佛事的豐富多彩。</h1> <h1> 昭慶寺內(nèi)有許多做佛事時使用的法器,精致考究。其中木魚很早就傳入我國,一直作為佛教法器,可分團(tuán)木魚和梆木魚兩種形狀。昭慶寺梆木魚外形似長魚,有口、眼、禿尾,通體飾以魚鱗、云紋等圖案花紋,用于召集僧眾起床吃飯念經(jīng)等</h1> 昭慶寺木魚 費佩德(美國) 1920年拍攝 <h1>每天清晨四點,寺里敲響銅鐘,眾僧侶起床做早課。</h1> 僧侶做早課 艾術(shù)華(丹麥)1929年拍攝 昭慶寺內(nèi)廚房 佚名 <h1> 1994年少年宮基建中發(fā)現(xiàn)一古井,清理出祟禎款銅香爐等23件各式文物,也算作歷史變遷中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了。</h1> 明青銅人物燭臺,明代文物,現(xiàn)收藏于杭州博物館 <h1> 如今,從佛教圣地到兒童天地,大昭慶律寺在歷史的濃霧中漸漸隱去,只有大門前的一棵古樟樹依然亭亭如蓋,俯瞰眾生。</h1>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國際交流中心 時刻準(zhǔn)備著 2025年4月4日 參考資料:《佛法之淵 近代杭州寺廟舊影》沈弘編著<div>《城記?杭州:1793-1937遺失在西方的杭州記憶》沈弘著<div>說明:本文部分照片通過AI技術(shù)進(jìn)行了修復(fù)</div></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婺源县|
永兴县|
台南县|
武强县|
黔西县|
临泉县|
门头沟区|
娱乐|
沅江市|
仁化县|
庆元县|
桃园市|
和田县|
云霄县|
高雄市|
福州市|
扎鲁特旗|
通城县|
高淳县|
呈贡县|
丹东市|
罗平县|
吐鲁番市|
遂溪县|
西畴县|
五台县|
蒙阴县|
剑川县|
河西区|
土默特右旗|
郴州市|
田东县|
内江市|
甘德县|
冀州市|
奉化市|
云梦县|
洱源县|
彭山县|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