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憧葛</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831200</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桃園是一座市區公園,地處挹江門外,依護城河而建,緊鄰明城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園內遍植花草樹木,梅花、玉蘭、櫻花、海棠等等,幾乎涵蓋了春天能見到的所有花樹。當然種植最多的還是桃樹,各個品種的桃樹,這也是小桃園公園名字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兩天,氣溫一下子飆升到30度。經過挹江門的時候,扭頭看見路邊花紅柳綠,色彩頓時就明快起來。桃花仿佛在一夜之間全部盛放,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桃花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趁著周末,換上春裝,來到小桃園拍照,賞花,踏青。沿公園步道前行,只見一樹樹桃花盛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與桃花同框的還有晚櫻、二月蘭等;早櫻雖有退隱之意,但遠遠望去仍然粉白如云,氣勢不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朝時期,這條護城河通長江。據《南徐州記》載,東晉元帝司馬睿衣冠南渡時曾在附近登岸,“客主相迎,負擔于湖側,至今名迎擔湖”。而如今它從地下穿中山北路經過繡球公園,抵達盧龍湖再匯聚到金川河流入長江,依然是城市水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裊裊柳絲正拂岸,溶溶春水欲沾衣。桃紅柳綠,迎春花金黃。春的百花里,說到桃花,那一定和人情有關。人們向往桃花源的生活,那是因為東晉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里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安寧祥和的理想社會。希望交桃花運,這是因為崔護的一首《題都城南莊》給桃花定了性:“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科舉落第郊游時,偶遇少女贈水,次年重訪不遇,題詩門上,相傳還演繹出一番婉轉纏綿的愛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晏水清,花影滿堤。一座九曲橋連接兩岸。野鴨游戈,白鷺翔空,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它們在這里安了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櫻花正開得爛漫,如煙似霞的花簇在滄桑古城墻映襯下格外嫵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在展覽館中目睹過這片區域改造前的舊影。那時的景象與如今判若云泥:畫面里,這里荒蕪寂寥,野草蔓生;而今佇立于此,恍如隔世。舉目遠眺,但見中山北路上車流如織,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昔年那條淤塞的小河溝如今已化作蜿蜒的生態水系,兩岸垂柳依依,花木扶疏。這片曾經被遺忘的角落,已然蛻變成鑲嵌在城市肌理中的一顆綠色明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恍惚間,我竟覺得眼前景致與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的意境悄然重合。“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千古名句仿佛就是為此刻而寫。蜿蜒的水系恰似武陵溪流,兩岸垂柳依依,間或點綴著幾株桃樹,粉白的花瓣隨風輕舞,在水面漾起圈圈漣漪。遠處高樓倒映水中,與云影共徘徊,倒顯出幾分“屋舍儼然”的韻味。漫步其間,恍若穿越千年時光,走進了那方令無數人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鳥鳴啁啾,驀然驚破我的沉思。和煦的春風輕撫面頰,宛若一個溫柔的吻,將人從遐想中喚醒。斑駁的古城墻下,櫻花紛揚如雪;澄澈的河面上,九曲橋倒影搖曳——歷史厚重的磚石與現代靈動的花影在此交織,市井的喧囂與園林的靜謐在此相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桃園恰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工筆長卷,每一幀都是自然的妙筆,每一處皆成詩意的留白。春風過處,連空氣都浸透了桃李的芬芳,叫人不飲自醉。此刻駐足,方知陶公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原不必遠求,就在這城市一隅,在這明媚春光里粲然綻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盐亭县|
寿宁县|
宁武县|
喀喇沁旗|
鄂尔多斯市|
尤溪县|
台南县|
河源市|
闽清县|
同德县|
南乐县|
德江县|
应用必备|
普陀区|
汉寿县|
丰都县|
微博|
出国|
黑河市|
安阳县|
会同县|
万盛区|
吴旗县|
大埔区|
澜沧|
吴桥县|
金山区|
盐山县|
民勤县|
中卫市|
海淀区|
乌兰县|
贵州省|
民丰县|
丹巴县|
双牌县|
北安市|
喀什市|
饶平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