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河東地區是一個歷史地理名稱,狹義是指現在山西臨汾、運城地區,廣義是指山西地區,遠在春秋時期就已使用這一地理名稱。河東地區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這里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丁村遺址昭示人類開創了邁向文明的歷程,陶寺遺址彰顯了華夏文明璀璨的龍山文化。這里誕生了華夏至圣的舜帝、武圣之稱的關羽。還有,開創古文化運動的一代文宗柳宗元、唐代大詩人王維、王之渙;大漢戰神衛青、霍去病等等,這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都是河東地區誕生的歷史名人。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他們的魅力和精神依然影響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 此次河東尋古之游,還是自駕游的方式。從晉中榆次出發第一站是介休張壁古堡 ,接著一路向南,靈石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和廣勝寺、芮城永樂宮、永濟普救寺和鸛雀樓,此時我已到了山西的最南端。接著往北返程,拜了解州的關帝廟、隰縣的小西天后順利回到榆次。歷時4晚5天,里程超800公里。</p> 游記《一》 <p class="ql-block"> 這是介休張壁古堡內廟宇圍墻角樓圖片。據介紹,張壁古堡始建于北朝十六國時期,距今有1600年。因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專家推測可能是后趙國豪強張平所建。古堡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堡南依托高大的綿山,西北東三面皆有深溝,堡墻高達10米,易守難攻。古堡建筑以軍事防御為核心,地上有明堡,地下有暗道。古地道長約萬米,分為上中下三層,攻防兼備,遍布哨卡、通氣孔、囤糧地、士兵休息窯、伏擊窯、將軍指揮窯等設施。地道出口或隱于山崖半壁,或與民宅巧妙連接,機關密布,堪稱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的經典之作。不過,以上表述只是當代人按自己的認知做出的解釋。在我看來,在冷兵器時代,地道的主要作用就是遁逃。在沒有密集火力抑制、多技術手段偵查和空中火力壓制的冷兵器時代,利用地道實施攻防兼備之說有點牽強附會了。</p> <p class="ql-block"> 張壁古堡初建于十六國時代,但其建筑規制卻按中原文化二十八星宿布局,并融入中原宗教文化元素,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活化石。這是中華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古堡內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正穿越歷史。</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為靈石望族靜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現存建筑多為清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王家大院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年間王家成為顯赫官商,開始大規模建造房屋。至乾隆年間,王家大院迎來筑堡建宅高峰期,嘉慶年間視履堡建成。自清咸豐年間開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緒年間已經敗落,并開始賣祖產謀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給上百戶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開始修復。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主要由高家崖、紅門堡等部分組成。自1997年開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院旅游是山西特有的旅游資源,非官方統計,山西可供旅游觀賞的大院有1300多處,但有影響力的大院有 十個,其中一半在晉中。可見,在一百多年前山西的財富一半以上在晉中。</p> <p class="ql-block"> 前幾年我到蘇州和揚州旅游時就考慮過一個問題,山西大院與江南名園為什么區別很大呢?仔細分析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三晉文化與江南文化對宅院建筑理念內涵的不同。山西大院的建筑風格大氣、厚重呈現出一種威嚴、莊重的感覺。其建筑多為封閉式結構,高大的圍墻將院落與外界隔離,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給人一種沉穩、內斂的印象。而江南建筑則以靈秀、精致、淡雅為特點,風格清新自然。其建筑多依水而建,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融合,形成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面。建筑形式多樣,有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也有小巧玲瓏的蘇州園林式建筑,整體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石雕的寓意“指日高升”,王家大院的建筑理念中像石雕、磚雕、木刻、木雕等建筑藝術設計巧妙、工藝精湛,常利用在中華文化中被賦予美好寓意的動植物形象進行創作。題材多為福祿壽喜、升官發財、多子多孫。在這一點上,山西大院與江南名園建筑藝術風格區別也很大。山西大院的裝飾藝術精湛細膩,注重細節的刻畫。木雕、磚雕、石雕是其主要的裝飾手法,題材廣泛,包括人物、花鳥、瑞獸等,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裝飾風格華麗繁復,色彩鮮艷,體現了北方建筑的豪放與大氣。而江南建筑的裝飾則相對簡潔自然,注重意境的營造。裝飾多采用鏤空雕刻、彩繪等手法,題材多為山水、花草、詩詞等,體現了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裝飾風格清新淡雅,色彩以黑白為主,給人一種寧靜、雅致的感覺。例如徽派建筑中的馬頭墻,線條簡潔流暢,造型優美,成為江南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點很重要, 山西大院承載著豐富的家族文化和商業文化。其建筑布局和裝飾細節往往體現了家族的倫理觀念、等級秩序和對財富的追求。大院中的正房、廂房等功能分區明確,體現了家族成員之間的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精美的磚雕、木雕等裝飾則展示了主人的財富和地位。而江南名園則更多體現文人文化和水鄉文化。其建筑布局和裝飾細節常常蘊含著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文化元素,體現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時,江南水鄉的自然環境也對建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這是洪洞大槐樹景區入口,縱觀寰宇,一棵樹,一棵大槐樹能做的魂牽大江南北、能夢繞乾坤八荒,也只有洪洞大槐樹了。以前我看過一部專題篇,有人講,現在中國人口的四份之一或八分之一,他們的祖先均來之于山西洪洞大槐樹。</p> <p class="ql-block"> 根字影壁,這是大槐樹景區標志性景觀。碩大的“根”字是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張仃老先生題寫。字體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隱含象形。“根”字的木字旁很像一個昂首邁步的一個人,而 “艮”字旁的一撇則像徒步行走的一條腿。“根”字蓄意深邃,飽含了移民濃厚的思鄉之意、道盡了游子故園家國之感 。</p> <p class="ql-block"> 大槐樹獻殿,祭祀場所。仿明建筑,據稱,其高度和跨度位居三晉之首。</p> <p class="ql-block"> 再現當年移民的情景劇。洪洞大槐樹作為明代官方移民的集散地,其核心歷史可追溯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朝廷為填補中原地區因元末戰亂造成的土地荒蕪,在近半個世紀里組織18次大規模遷徙。?涉及18省500余縣,明史研究顯示共遷移約1230個姓氏的100余萬人口,占當時山西總人口(約400萬)的四分之一?。這種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強制性的,“四口留一”“六口留二”的強制措施造成數百萬人骨肉分離,這是一場人間悲劇。但也正是這種措施極大推動了大明王朝的經濟增長、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社會穩定,并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產生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 情景劇,一家人被迫移民四方,臨別時將一口鐵鍋摔成幾塊,相約以后子孫以鍋片重合為證,認祖歸宗。</p> <p class="ql-block"> 洪洞廣勝寺山門</p> <p class="ql-block"> 山下遠望色彩斑斕的飛虹塔。</p> <p class="ql-block"> 廣勝寺,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寺院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歷四年(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毀,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臨汾一帶發生大地震,寺廟建筑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一帶又發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為元代建筑。洪洞廣勝寺景區分為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筑。飛虹塔、《趙城金藏》、水神廟元代壁畫,并稱為“廣勝三絕”。<u style="color:rgb(255, 138, 0);">飛虹塔</u>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2018年8月,經世界紀錄認證官方工作人員現場測量審核,該建筑被確定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u style="color:rgb(255, 138, 0);">《趙城金藏》</u>是宋代我國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經《開寶藏》的版式,這部藏經是唐代三藏大法師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經卷中譯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視為稀世瑰寶,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并稱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u style="color:rgb(255, 138, 0);">水神廟</u>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廟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廟內的元代壁畫以祈雨、行雨、酬神為主線,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飛虹塔是明代重建的。飛虹塔高47.31米,底部周長136米,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結構。全塔覆蓋黃、綠、藍、紫、白等多彩琉璃構件,題材涵蓋盤龍、力士、菩薩、花卉等,歷經數百年仍色彩明艷。二、三層的龍形裝飾尤為精致,龍鱗爪突起,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飛虹塔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span>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和智慧結晶,為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在建筑和藝術上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 廣勝寺的下寺,這種前后檐出雨搭的元代建筑在中國古建筑中非常罕見,建筑大師梁思成夫婦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來山西考察時發現,給與高度評價。</p> <p class="ql-block"> 這是水神廟內的元代壁畫,壁畫中人物生動、線條流暢是寶貴的古代壁畫。但下寺后殿的壁畫1928年被盜賣出國, 現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納藝術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曲阜市|
岑巩县|
吉首市|
枣庄市|
壤塘县|
弋阳县|
平和县|
铜山县|
得荣县|
五大连池市|
平塘县|
睢宁县|
元江|
专栏|
台山市|
靖江市|
且末县|
分宜县|
富民县|
天等县|
瓮安县|
五河县|
独山县|
德安县|
绥化市|
华亭县|
长治市|
长顺县|
尚义县|
旬邑县|
清原|
金门县|
股票|
稻城县|
鞍山市|
新乡市|
从化市|
罗定市|
瑞金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