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首杜牧《山行》作為本期的第一篇古詩書法作品:</p><p class="ql-block">“遠上寒山石徑斜,</p><p class="ql-block">白云生處有人家。</p><p class="ql-block">停車坐愛楓林晚,</p><p class="ql-block">霜葉紅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躍然紙上,我不是書法家,只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書法愛好者,墨香,也仿佛將我帶入了那片深秋的山林。去感受到詩中描繪的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杜牧筆下的山林秋色,感受到那份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望天門山</p><p class="ql-block">唐-李白</p><p class="ql-block">天門中斷楚江開,</p><p class="ql-block">碧水東流至此回。</p><p class="ql-block">兩岸青山相對出,</p><p class="ql-block">孤帆一片日邊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此詩使讀者能感受到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p> <p class="ql-block">《望天門山》是李白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當時,李白正處于青壯年時期,胸懷壯志,意氣風發。他游歷四方,遍覽名山大川,以此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天門山的雄偉與江水的浩渺,正好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p><p class="ql-block">許多詩人、學者都對此詩贊不絕口。他們認為這首詩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生哲理。同時,這首詩也展現了李白獨特的個性和才華,成為了他詩歌創作中的經典之作。如清代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道:“詩中畫境。”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望天門山》的藝術特色,即詩人將自然美景與情感抒發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七言絕句。全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p><p class="ql-block">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p><p class="ql-block">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p><p class="ql-block">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p><p class="ql-block">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p><p class="ql-block">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p> <p class="ql-block">以上兩幅作品隸書和草書都是葉紹翁的詩《夜書所見》。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清晰可見。詩中前兩句通過落葉飄飛、秋風瑟瑟等景象,烘托出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后兩句則通過描寫兒童夜捉蟋蟀的樂景,巧妙地反襯出詩人的悲情。仿佛將讀者帶入了那個秋夜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p><p class="ql-block">詩人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富于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此詩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p><p class="ql-block">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p><p class="ql-block">此詩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場景,詩人抓住春節具有代表性的細節,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達了詩人對新年的美好祈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卢湾区|
星子县|
定兴县|
康马县|
迁安市|
民和|
秦安县|
金溪县|
临城县|
长垣县|
长子县|
淮南市|
和林格尔县|
汪清县|
濮阳县|
建阳市|
屏东县|
盐城市|
西华县|
丹江口市|
尉犁县|
葫芦岛市|
秭归县|
华宁县|
城市|
平山县|
扬州市|
巢湖市|
三门峡市|
怀集县|
西林县|
东莞市|
固始县|
海盐县|
乌苏市|
彰化县|
会泽县|
台湾省|
紫阳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