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又到清明,人們都在趕趕地前往先人墓前焚香插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們也做了。今年是父親走后的第一個清明,合著周年,在“社日”到來時為父親立了碑。墳頭自然是插滿了鮮花,插滿了香頭。母親同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立碑是大事。大哥一直在張羅,除了請工匠,碑面碑后每一個文字都進行了反復的推敲訂正。尤其是《祭父文》幾易其稿,費了不少心思。大哥最大的心意,莫過于組織愛心人士籌集資金對集體公墓進行了修繕維護,園區道路不僅拓寬硬化,還做到了網格化。公益建設也極大地方便了父親的立碑事項。父親一生講究干凈,曾經的亂墳崗如今變為了整潔的墓園,這應該是父親最希望看到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哥也是一直關注著墓園的建設,同時也在反復斟酌,參與祭文的修改。算著日子,安頓好傷病中的二嫂,準點回老家參與指揮活動的開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哥在東北務工,正要籌劃返程的時候騎車傷了腿,回家心切,來不及等傷好,幾乎是爬著上了回家的火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員很齊整。合著是最后一回,也是感念父親生前的恩德,父親的外甥、外甥姑娘、舅侄、舅侄媳婦、姨侄媳婦等都放下手頭工作,帶著家小,千里迢迢從四面八方往回趕,加上親族近鄰一起五十余人在社日前夕,齊聚到村西頭父親的長眠地舉行了莊重的立碑揭幕儀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六年前母親揭碑儀式相同。在司儀想哥的唱頌聲中,眾親屈身喃語,依次焚香、化錢、化衣。大家一眾注視碑刻頌讀完體現父親身世的碑文后再端面稽首,緬懷祈福。最后是以長達五分鐘,近乎地動山搖式的禮花、炮仗的壯觀場面來結束了祭祀活動。不同于當年的是天氣跟環境變化了,當年當時是雨斜路濘,陰濕天寒,當下則是麗日朗朗,細風拂面,場面場地井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活動辦得體面緊湊而順當。總指揮依然是大哥,最辛苦的是大嫂和三嫂。這次周年揭碑宴席前后近十桌,沒有請大廚,大嫂三嫂主動請纓,惦起停用多年的大勺大鏟擔綱主理,族里近鄰的嬸娘嫂子們也是聞聲幫忙,各自在后廚分工協作,涮洗剮刨,穿進穿出,忙作一堆。大家的熱情詮釋著對過世老人的愛戴,對祭祀活動的重視,也體現了親鄰們的家族情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平淡如水的表述,仿佛一切都只是過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祭祀乃至立碑的確只是一個儀式,它代表著一段時光的終結,靠老輩牽扯的親戚也會逐步地約定散場,逝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也會快速淡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作為兒孫來講,思念親人,緬懷恩德,是放在心理層面的、是永恒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家梁曉聲在《人世間》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最親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會那么痛,因為你緩不過來,而最難過的是,在之后的時光里,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想起他時,看到他喜歡吃的零食,用過的杯子,鼻子一酸,淚流滿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們何嘗不是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只是,要論在父母生前所盡的孝道,我是不合格的,很多的時候只能算作是一個成員,沒有挑起過單獨照護父母的責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過,“虛”的東西倒是弄了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母走后,我第一時間在天堂網給他們注冊了墓園,時不時地去掃一下落葉,上柱香,擺個點心,跟他們說上幾句話。這也算是一種不曾忘卻的體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還可以說一下的是,記錄父母生前生后事,我是寫過一點東西的,前前后后十幾篇文章大概也有十多萬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母是苦出來的人,按說有許多故事,但是他們埋在心里,生前不愿過多提及,我掌握的資料很有限,但這并不妨礙我寫東西。實際上,寫父母,只要有心,話題是寫不完的。但那是需要一次次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腦海里一次次再現當時的場景,在記憶中仔細搜尋,重溫與父母在一起渡過的每一段美好時光,哪怕是一絲笑容,一抺眼神都不漏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我思念父母是不需要“目光碰到物件”的,而是時時能進入角色。父母生前的照片在手機上保存了幾仟張,大部分效果并不怎么好,但我一張也舍不得刪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前總覺歲月長,如今才知離別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我千百次的翻看父親母親生前生后的照片影像,一遍一遍地聆聽老人家的教誨,仿佛他們就在身前與我對話,又恍然間明白,他們都離去了,現在回家是再也找不見他們的人影,呼喚再多次也聽不到他們的回音了,淚水禁不住模糊了雙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然了,我們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心情都是一樣的,緬懷親人的方式可能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先,每一個節點,每一次活動的組織都是大哥發起號令,組織并策劃。細節處,我有回問過大哥,想不想母親?夢到過沒有?大哥說,朗不呢?枕頭都哭濕了幾回!說這話時,大哥看向遠處,眨巴著眼,眼眶里泛起了霧光。很少表達柔情的大哥,讓我心頭一震。可見,緬懷二老的心情,大哥不輸于任何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哥感情細膩豐富,手機里同樣是存滿了父母的照片。家里的每次活動,路再遠,事再忙,也要回來參加,很多事情還親力親為,特別是在父母最后的時光里,花大段大段的時間來陪護,并且承擔了絕大部分護理費用和活動開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還有個細節,每個節點或者每次家庭團聚后,二哥都會進我的“主頁”來逛逛,他知道我每次在活動后多少會弄點東西出來。有時候可能會發現幾段中肯的文字會分享給二嫂看,然后就對我說,你梅姐都感動了,說不錯不錯呢。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鞭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次臨近清明,我注意到二哥幾次進到主頁中來,應該是又在找“東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哥對父母的感情也是特別深厚,幾乎每次的電話都要從二老說起,一說到就傷感自責,說自己陪老人時光太少了,陪的那段時間要是再細點心就好了,沒準還能再多活過三五年。這次社日給父親立碑,人在東北本來腿傷腫得快要不成了,就算爬也要回來參加活動,可見心情之急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嫂二嫂三嫂的心情也是一樣的,以前的多篇文章也都有提及。大嫂三嫂側重點在于幾十年來都在為保障大家庭各項活動的開展,默默地奉獻在后勤崗位。二嫂因為身體的原因參加的活動不多,但是大家庭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擱在她的心里,不然,在自己身體嚴重不適的情況下屢次“放”二哥回來參加活動,這是需要胸襟的。這是對大家庭最大的支持。這次父親碑文的修改,二嫂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大哥一聽說二嫂有添詞,立馬說,你梅姐的句子要用上,一個字都不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侄輩們在大家庭的活動中,那更是中流砥柱,為保障各項活動順利的開展作出了犧牲,奉獻了很多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贅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絮絮叨叨的也不知說了些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總之,清明時節,我們在這里深切緬懷親人,愿遠行的父親母親,一切安好。</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桐梓县|
怀集县|
南澳县|
蒙自县|
巴青县|
城口县|
庆元县|
营口市|
锦屏县|
辽阳县|
慈溪市|
眉山市|
吉木萨尔县|
稻城县|
宁晋县|
江阴市|
井冈山市|
惠水县|
元朗区|
苏州市|
金华市|
海丰县|
武定县|
武乡县|
闵行区|
金寨县|
乳山市|
秭归县|
洪湖市|
湘潭县|
诸暨市|
宝坻区|
隆尧县|
景洪市|
大悟县|
铅山县|
六盘水市|
武威市|
板桥市|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