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p><p class="ql-block">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2008年,清明節被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并放假一天。</p><p class="ql-block">節日活動</p><p class="ql-block">踏青郊游、掃墓祭祖</p><p class="ql-block">節日飲食</p><p class="ql-block">祭祖金豬、鮮果茶點等</p><p class="ql-block">節日意義</p><p class="ql-block">禮敬祖先,親近自然</p><p class="ql-block">清明節傳統習俗</p><p class="ql-block">蠶花會</p><p class="ql-block">“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p><p class="ql-block">祭祖</p><p class="ql-block">祭祖,中國傳統習俗,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傳統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漢族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從古至今,這種禮俗很盛行。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后,祈求豐收,最后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史前時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每年全球各地的華人都以各種方式祭祀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掃墓</p><p class="ql-block">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荣成市|
新建县|
晋宁县|
公主岭市|
武宣县|
攀枝花市|
石河子市|
黄龙县|
石楼县|
德惠市|
军事|
原平市|
吐鲁番市|
冷水江市|
平利县|
西乌珠穆沁旗|
遵化市|
林周县|
拉萨市|
沁水县|
太原市|
浦江县|
凭祥市|
昌吉市|
合水县|
青田县|
黄山市|
平潭县|
格尔木市|
留坝县|
深泽县|
临江市|
新竹市|
清原|
黔江区|
财经|
福鼎市|
九寨沟县|
江口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