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爾米納<span style="font-size:18px;">(Taormina)</span>是一座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迷人小城,它坐落在陶羅山(Monte Tauro)的一片平臺上,一邊是澄澈蔚藍、波瀾壯闊的愛奧尼亞海,一邊是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埃特納火山,山海相擁間,古老的希臘劇場、中世紀建筑與現(xiàn)代的浪漫風情完美融合,散發(fā)著令人陶醉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紀,陶爾米納曾作為拜占庭時期的西西島首府,中古世紀的優(yōu)雅與繁榮的經(jīng)濟因此注入這座小城,陶爾米納也從此散發(fā)著不同于西西里島其他城市的迷人風采。有著2800多年歷史的陶爾米納,自古就是王室與藝術家熱愛的度假地、情侶求婚與蜜月勝地,每年總吸引無數(shù)游客前來享受西西里島獨有的熱情與優(yōu)雅。呂克·貝松的電影《碧海藍天》的主要外景地就在陶爾米納。</p> <p class="ql-block">有著愛奧尼亞海珍珠之稱的貝拉島,又稱美麗之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佛鑲嵌在海灣之中,形狀似一個心形。美麗之島真如其名,為一座小巧美麗的綠色島嶼,</span>安靜地坐落在愛奧尼亞海灣上,讓這美麗的藍色海灣更顯低調(diào)。美麗之島可愛之處還在于可慢慢地在波浪拍打下,由岸邊聯(lián)結(jié)到小島的沙線踏上小島。</p> <p class="ql-block">小島原本為Travelyan女士所有,她在島上建造了一座度假屋。1990年政府將它買下,1998年美麗之島被列為自然保護區(qū)。島上地貌豐富,有各種地中海植物,如果是初春或初秋來到小島,還可看到地中海海鳥。</p> <p class="ql-block">海島前的沙灘區(qū)Lido Mazzaro是太陽之子意大利人的小天堂。只要有陽光的日子,就會看到有人在此做日光浴,夏天時想要躺下來,更是一位難求。</p> <p class="ql-block">陶爾米納不僅自古就是藝術家和皇室貴族的觀光勝地,還孕育了許多詩人、作家和畫家。1920年勞倫斯在故居寫下了《迷途的女人》和《大海與撒丁島》等五部小說,并為后來在佛羅倫薩郊外撰寫《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積累了很多素材。法國作家莫泊桑說過:“如果有人只能在西西里呆一天,他問道:我該去參觀哪里?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陶爾米納。這個小村是一個小小的景觀,但其中的一切都能夠讓你的視覺、精神和想象盡情沉溺其中”。</p> 古老的翁貝托大街 <p class="ql-block">從墨西拿門到卡塔尼亞門的翁貝托大道是陶爾米納的主街,也是當?shù)刈蠲匀说囊粭l街。古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墨西拿門于公元198年初建成,1808年曾由費迪南德四世命名為費迪南德門,</span>19世紀后期以意大利國王科索·翁貝托一世的名字命名街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遠古時代,陶爾米納受到一道三重防御系統(tǒng)的保護,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這些防御系統(tǒng)墻壁的痕跡。</span></p> <p class="ql-block">穿過墨西拿城門進入市中心,沿街有古希臘大劇場、大教堂、鐘樓、半人馬座噴泉、四月九日廣場等重要景點,串聯(lián)起游客的游覽路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撩人心弦的三角梅盛開在翁貝托大街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大街上看兩側(cè)的建筑,與西西里島的大小城市一樣,都是混血風格,9世紀的阿拉伯人、12世紀的諾曼人、13世紀以后的法國和西班牙人統(tǒng)治這里的時候,都留下了各自民族的痕跡。如今,這些建筑還被使用著,只是面對游客的地方都被改裝成了紀念品商店、餐廳、咖啡館和畫廊、古董店,珠寶店等,顯示出濃郁的商業(yè)氣息。</p> <p class="ql-block">整條街上,各種手工藝商店琳瑯滿目,各種新奇的小店目不暇接,精美裝飾過的花草,童話般的風情小巷,讓人如在畫中游。西西里擁有悠久的陶瓷生產(chǎn)傳統(tǒng),除了時裝店和紀念品店外,這里更多的是陶器工藝品店,每一個角落都散發(fā)著濃郁的藝術氣息。</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品牌,就藏在這崎嶇的小巷子里。</p> <p class="ql-block">若不是兩個淘氣的孩子,還未發(fā)現(xiàn)這極其狹窄的樓道。</p> 著名的古希臘劇場 <p class="ql-block">古希臘大劇場(Teatro Antico di Taormina)是陶爾米納最著名的地標、西西里島僅次于錫拉庫薩的第二大劇院。獨特的建造位置和背景,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古希臘劇場。</p> <p class="ql-block">從紅磚壘砌的門洞進入大劇院。視野瞬間豁然開朗,美麗的希臘劇院驚艷現(xiàn)身。海天與火山共同構(gòu)成的天然舞臺背景映入眼簾,給人一種震撼的視覺體驗。階梯的看臺、精美的石柱、寬闊的圓形演出場地……,穿越了2000多年的時空,幾乎完整的再現(xiàn)在今人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劇院建造于公元前3世紀,由希臘人在希羅二世時期建造。當時希臘人在西西里島建立了許多定居點,陶爾米納因戰(zhàn)略位置重要,成為重要的商業(yè)和文化中心,為滿足娛樂等需求,希臘人直接在陶羅山的堅硬巖石中挖掘建造劇院,動用大量人力移走了約10萬立方米的巖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劇院的一些臺階上,還刻有希臘王后philistides的名字,見證著它古老的起源。</span></p> <p class="ql-block">希臘劇院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戲劇或音樂表演,因此在劇院的最底層有一個管弦樂隊,還有一個供演員或舞者表演的大舞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2世紀上半葉,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期對劇院進行了數(shù)次改造,</span>羅馬人擴建了管弦樂隊,增加了圓柱、雕像和頂蓋,<span style="font-size:18px;">將其變?yōu)榱_馬風格的圓形劇院 ,融合了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筑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羅馬帝國滅亡后,劇院被廢棄,中世紀時舞臺建筑被改建為住宅,</span>宏偉的科林斯式圓柱被移走,用來裝飾包括大教堂在內(nèi)的宮殿和禮拜場所,部分建筑被改造成私人住宅。1856年建筑師薩維里奧·卡瓦拉里(Saverio Cavallari)設計對大劇院進行了修復,<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大</span>劇院重新煥發(fā)光彩。</p> <p class="ql-block">馬蹄鐵形狀的古希臘大劇院建于懸崖之上,居于海天之間,一面是湛藍的愛奧尼亞海,另一面是雄偉壯麗的埃特納火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無與倫比又獨特的背景</span>。演出時,大海的波濤聲和火山的壯麗景色,為表演增添了獨特的氛圍和魅力。這種設計既利用了山體的自然坡度,又使觀眾在欣賞演出時能將愛奧尼亞和埃特納火山的美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大劇院分為觀眾席、舞臺和樂隊席三部分。古希臘人建造大劇院時充分考慮自然因素,讓光和空氣在柱間流動,使自然景色與建筑完美融合,形成 “天人合一” 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觀眾席依山勢而建,</span>直徑達107米,可容納5000~10000名觀眾。座位完全鑿刻在巖石上,被分為9個區(qū)域,其中用8條階梯通道分開。傾斜設計確保每個座位的視線都能聚焦在舞臺上,同時讓觀眾可將愛奧尼亞海和埃特納火山的景色盡收眼底。大劇院通過半圓形觀眾席的幾何布局、墻面石灰?guī)r的聲波反射以及后臺通道的吸音設計,演員無需擴音設備,聲音就能清晰地傳遞至每個座位。在那個“不插電”的時代,這需要多么精妙的聲學設計才能做到如此完美啊。</p> <p class="ql-block">舞臺<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留了部分原始形式,位置</span>正好與南邊地平線上的埃特納火山相襯,相當令人驚嘆。兩側(cè)有用于演員進出的門和放置雕像的壁龕,還有用于遮擋陽光和雨水的天篷。最初舞臺有精美的裝飾品,還有通過海運到西西里、再由奴隸拉到劇院位置的大柱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在中世紀,這些柱子被拆除用于建造宮殿和裝飾禮拜場所等。</span>后臺通道位于舞臺后方,用于演員和工作人員的通行、準備以及存放道具等。</p> <p class="ql-block">管弦樂隊區(qū)在觀眾席和舞臺之間,公元3世紀,劇院改建時被改造成了競技場。</p> <p class="ql-block">劇院在羅馬時代翻修時增加了廊柱和拱門,這些建筑元素不僅具有裝飾性,還起到支撐和劃分空間的作用。但如今廊柱和拱門大多僅存一些殘垣斷壁,在鏡頭中滄桑著,無聲的訴說著。</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劇院的演出地面上,不但有層層階梯,還有與眾不同的壕溝,<span style="font-size:18px;">羅馬人加以利用,增加了水槽</span>用于上演羅馬人喜歡看的古海戰(zhàn)劇。遙想當時的演出情景,古戰(zhàn)船在舞臺的水面鏖戰(zhàn),和遠處的大海交融在一起,壯哉,美哉。聽說這個創(chuàng)意后來被張藝謀移植到了陽朔《劉三姐》歌劇的實景演出中,如若是真,老謀子真算得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范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觀眾席后面圍繞劇場的半圓形紅磚墻,是由古羅馬人進行擴建時重新砌筑的,體現(xiàn)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承接有序。</span>兩千多年前的大劇院穿越到今天,依然能讓人感受到設計者和建造者們的理想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觀念。它代表了民族的偉大力量、燦爛文明以及輝煌成果,同樣體現(xiàn)出了對于生活和舞臺藝術的熱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到看臺最高層,低頭望著腳下這層層座位,品味著劇院設計的奇思妙想,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當年演出的盛況。</span></p> <p class="ql-block">將鏡頭拉向遠方,半山腰的中世紀小城陶爾米納和山上古堡,更遠處那霧氣升騰的埃特納活火山,晶瑩剔透的蔚藍地中海全部融入一望無垠的海天一色中。這是人類憑借其才華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奇跡,再華麗的詞藻,也難以形容此刻眺望懸崖邊海天一色景觀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作為全世界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遺跡之一,它經(jīng)歷了多次變遷和修復,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結(jié)構(gòu)和風格,能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古代劇院的風貌。這個歷經(jīng)歲月摧殘的奇妙場所,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照最初的設想繼續(xù)發(fā)揮作用</span>,陶爾米納古希臘大劇院仍然是現(xiàn)代觀看演出的最佳社交場所。</p> <p class="ql-block">從1971年開始,每年6月中旬在希臘大劇院舉辦<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爾米納電影節(jié)(Taormina Film Fest),</span>好萊塢的大腕們悉數(shù)到來,參加為期一周的電影放映、首映式和記者招待會等活動。伊麗莎白·泰勒、索菲亞·羅蘭等電影明星都曾是這里的座上賓。這座劇場還從1983年起,每年7月和8月在大劇院舉辦陶爾米納藝術節(jié)(Taormina Arte),以歌劇、舞蹈、戲劇和音樂會為特色,都是令人難忘的世界名作。</p> <p class="ql-block">站在劇院后端的欄桿放眼四望,背景是遼闊蔚藍的愛奧尼亞海,右側(cè)是陶爾米納山城,正前方是巍峨的埃特納火山,觀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壯麗的自然景色,任海風佛面,浪漫愜意。</p> <p class="ql-block">峭壁上的背景墻極富創(chuàng)意,兩側(cè)20米高的柯林斯柱中間空出一格,猶如一個萬花筒:藍天、白云、大海、輪船、火山、綠地、樹林……自然界的元素似乎都云集在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個畫面美得如同一幅油畫</span>。這是一幅在繪畫和照片中,永生化的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讓人沉醉其中,不禁感嘆大自然和人類文明共同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如此美妙。</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不少著名作家、詩人、藝術家都對希臘大劇院大加贊賞。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在《意大利之旅》(1789)中將劇場的背景評價為“最偉大的藝術與自然作品”。他還曾寫道:“從未有過劇院的觀眾面前有過這樣的景象”。意大利詩人、作家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晚年,曾對劇院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任何地方的希臘劇場都無法與其相比。他還留下了一句話:“我不相信地獄,但我相信天堂,因為我最后看到的陶爾米納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劇院還有一個小型博物館(antiquarium),展出從古劇院以及陶爾米納其他古跡中發(fā)掘出的文物和考古發(fā)現(xiàn),還有陶爾米納希臘劇院的復原圖,讓人們能更深入了解其歷史。</p> <p class="ql-block">展館中多是雕塑類展品,有古希臘時期的年輕軀干雕像、半人半馬的雙足雕像等,展現(xiàn)了古希臘高超的雕塑藝術水準。還有羅馬時期的一些雕像,如奧古斯都時期與裝飾場景相關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此為大劇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舞臺前部的科林斯式柱頭(</span>公元2世紀圖拉真·哈德良時期),使人聯(lián)想起昔日大劇場的壯觀輝煌。</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城市與其劇院的關系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劇院反映了社會表達的所有維度(政治、藝術等)。例如,這里所展示的銘文座位證明了這個典型的現(xiàn)象,前幾排座位是為團體、協(xié)會或公共官員保留的,例如女祭司,他們值得在兩個這樣的銘文中提及。剩下的三個座位上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首字母,這可能表示社會分配給其最杰出公民的排數(shù)和座位號。</p> <p class="ql-block">走出2300多年的古劇院。看見長長的隊伍,原來游客都在等候進入大劇院,哈哈,勤勞的我們又趕了個早。</p> 四月九日廣場 <p class="ql-block">四月九日廣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Piazza IX Aprile)位于小城中心,</span>1860年4月9日,陶爾米納在大教堂舉行彌撒時,誤傳加里波第在馬爾薩拉登陸,雖傳言不實,但人們?nèi)詻Q定將廣場命名為“四月九日廣場”,鐘樓也成為了廣場的標志性建筑,見證了意大利統(tǒng)一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廣場具有典型西西里島風格,獨具特色的黑白地磚鋪設其中,猶如巨大的棋盤,更像陶爾米納華麗的客廳,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彰顯著獨特的藝術氛圍。</p> <p class="ql-block">廣場西側(cè)的鐘樓(Torr dell'Orologio),始建于12世紀,<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位于城市大門之一的中門上方,鐘樓也被稱為“Porta di Mezzo”,是進入中世紀村莊的瞭望塔,</span>從巨大的石頭地基可以看出,鐘樓<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到防御的功能</span>。1676年,法國路易十四的軍隊入侵,鐘樓被摧毀。1679年,應陶爾米納人民的強烈愿望,鐘樓得以重建,并安裝了大鐘。在市長選舉日和圣潘克拉齊奧節(jié)(7月9日),大鐘會敲響。</p> <p class="ql-block">廣場靠近海邊,憑欄遠眺,湛藍的愛奧尼亞海,和埃特納火與壯觀的火山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絕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人們可以放慢腳步,感受廣場的寧靜與歷史的厚重,體會西西里島獨特的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在廣場上漫步,還是坐在街邊的咖啡館里,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甚至走累了,坐在長椅上看著另一邊的教堂發(fā)呆,聽老人家唱意大利民歌,<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能讓人沉浸在這悠閑的時光中。</span></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往西走,來到Borgo Medievale,陶爾米納最古老的街區(qū)。</p> 大教堂廣場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幾個區(qū)即是大教堂廣場,這里有一座建于1635年,裝飾華麗的巴洛克式的海馬噴泉,刻畫了只有兩條腿擁有天使上身的半人馬雕塑,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手持象征世界的地球,右手持權(quán)杖,</span>這是陶爾米納鎮(zhèn)的象征。噴泉有四個角被眾多海馬覆蓋,又稱四方噴泉。</p> <p class="ql-block">盡管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在鎮(zhèn)上的其他地方進行了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改造,但是建于13世紀的陶爾米納大教堂依舊保存了下來,是西西里最古老、最重要的中世紀古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經(jīng)歷多次重建,外觀似要塞,有著大塊石塊建成的外墻,頂部有一周垛口,是典型的“要塞教堂”,呈現(xiàn)出西西里羅馬式-哥特式建筑特色。教堂主立面上的主大門建于1636年,門兩側(cè)有科林斯式帶凹槽的柱子,從高基座升起,門楣上方有破碎的山墻,柱頭上方能看到兩個天使的臉。</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部天花板的雕刻則是獨特的哥特式,且混有阿拉伯元素,立柱取自陶爾米納特有的大理石整塊雕琢成,華麗無比。教堂內(nèi)部為拉丁十字結(jié)構(gòu),有三個中殿和三個后殿。中殿由六根粉色大理石柱支撐,天花板為木質(zhì),有雕刻的阿拉伯風格哥特式架子。</p> <p class="ql-block">陶爾米納大教堂的主保人是圣潘克拉齊奧(San Pancrazio),他是一位與陶爾米納相關的意大利圣人,被尊為基督教的殉道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潘克拉齊奧</span>于公元40年被派到陶爾米納,成為陶爾米納的第一任主教,最終被當?shù)胤磳浇痰漠惤掏接檬^砸死。圣潘克拉齊奧的瞻禮日是7月9日,屆時,四月九日廣場的大鐘會為他敲響。</p> <p class="ql-block">陶爾米納大教堂收藏了眾多精美的雕塑、畫作等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這幅作品看起來是銀質(zhì)雕刻,描繪的很可能是圣母瑪利亞抱著圣嬰耶穌的形象,在基督教藝術中這類題材很常見 。也許是歷史上遭受過破壞,比如宗教沖突、戰(zhàn)爭、人為破壞,也可能是因年代久遠,銀質(zhì)部分出現(xiàn)了磨損、脫落或被盜取等原因,臉部像被摳掉。</p> <p class="ql-block">圣母瑪利亞頭戴皇冠,身著帶有星星裝飾的長袍,天使在腳下。</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事件,講述的是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 。在這次晚餐上,耶穌預言了自己的背叛與受難。<span style="font-size:18px;">描繪“最后的晚餐”場景的雕塑</span>中人物各異的神態(tài)和動作,生動展現(xiàn)了這一戲劇性時刻。</p> <p class="ql-block">頭戴皇冠,手持棕櫚枝和容器的雕塑,很可能是基督教中的圣徒形象 ,棕櫚枝常象征勝利和殉道。</p> <p class="ql-block">陶爾米納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留存的數(shù)千年歷史遺跡,使其成為了自然與歷史共同雕琢的瑰寶。它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探尋它的魅力。陶爾米納,這座充滿歷史韻味和自然美景的小城,無論是觀光還是度假,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拍攝: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拍攝日期:2024年7月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汽车|
驻马店市|
邳州市|
科技|
翁牛特旗|
鸡泽县|
蒙阴县|
南郑县|
丰城市|
南投市|
临西县|
印江|
随州市|
乌拉特中旗|
洛南县|
鹤山市|
临泉县|
都安|
社旗县|
台北县|
郯城县|
巧家县|
武川县|
桦南县|
陆河县|
赤城县|
津南区|
白水县|
芒康县|
七台河市|
桑日县|
太仆寺旗|
眉山市|
大荔县|
聂拉木县|
灯塔市|
南宁市|
长顺县|
柯坪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