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三座明坊為鮑燦坊、慈孝里坊、鮑象賢尚書坊。鮑燦坊旌表明弘治年間孝子鮑燦,坊闊9.55米,進深3.55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近樓的欄心板鐫有精致的圖案,梢間橫坊各刻三攢斗拱,摟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獅子滾球飄帶紋飾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較高的臺基上。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1981年9月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古牌坊周圍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閣、在廣闊的田園風光、秀麗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為天然的影視基地。《紅樓夢》,《煙鎖重樓》等三十多部影視名劇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時期建筑藝術的代表作,建筑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 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筑藝術也日臻完善。</p> <p class="ql-block">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沖云霄,一座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御審,歷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歷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這些不僅給后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筑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第1座:鮑燦孝行坊明嘉靖(1552—1567年)初年鮑燦坊初建,為四柱三間一樓,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旌表明弘治年間孝子鮑燦。</p> <p class="ql-block">第2座:慈孝里坊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慈孝里坊。明弘治年、清乾隆、同治、光緒年間多次整修。</p> <p class="ql-block">第3座:鮑文齡妻江氏節孝坊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建鮑文齡妻坊,為了旌表年輕就守寡的節女而立。</p> <p class="ql-block">第4座 樂善好施坊也叫鮑漱芳父子義行坊,建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旌表鮑漱芳和其子鮑均行善建成這座“樂善好施”義字牌坊。</p> <p class="ql-block">第5座: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建鮑文淵妻坊,因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勁三冬”、“脈存一線”而建。</p> <p class="ql-block">第6座 鮑逢昌孝子坊清嘉慶二年(1797年)建鮑逢昌坊,為旌表孝子鮑逢昌而建。背鐫“人欽真孝”,牌坊結盟構與樂善好施坊相同。</p> <p class="ql-block">第7座 鮑象賢尚書坊明天啟二年(1622年)建鮑象賢坊,旌表鮑象賢鎮守云南、山東有功所建。它沖天柱式4柱3間,坊的背面刻有“官聯臺斗”4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中國封建社會2000年,留下了很多的牌坊。文革前,曾經有一村有17座牌坊。但是,經過文革,能留1座2座已屬萬幸,象這里,能留下7座實屬難得。</p><p class="ql-block">因此,這里也被稱為中國最大最多的牌坊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启东市|
垦利县|
孙吴县|
凉城县|
伊吾县|
丰原市|
河源市|
灌南县|
保康县|
玉龙|
中方县|
兴安盟|
内乡县|
紫云|
安陆市|
尼玛县|
和林格尔县|
成都市|
和龙市|
和政县|
凤台县|
左贡县|
子长县|
丰镇市|
武川县|
齐河县|
攀枝花市|
鞍山市|
如东县|
浦东新区|
益阳市|
灵寿县|
扶余县|
上犹县|
桂东县|
邵阳市|
紫金县|
广水市|
大埔县|
新巴尔虎右旗|